基本資料

漢字: 海
拼音:hǎi
部首:氵
部外筆畫:7
結構:左右
總筆畫:10
五筆86:ITXU
五筆98:ITXY
倉頡:EOWY
筆順編號:4413 155 414
四角號碼:3815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6D77
演變過程
![海[漢語漢字]](/img/5/3f8/wZwpmL0ITM1YjM5ATO4MT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wk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海 的字源演變
基本字義
1. 靠近大陸,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內,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2. 用於湖泊名稱:青海,中南海。
3.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辭,稱對方大度包容),誇下海口。
4. 喻數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海,火海
5. 漫無目標地:海罵,海找
6. 古代指從外國來的:海棠
7. 特指中國上海:海派
8. 姓:海姓
9.地名:上海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字從水,從每,每亦聲。“每”意為“自身生長並延展遍布的物質”。“水”指水蒸氣。“水”與“每”聯合起來表示“能蒸騰出瀰漫水蒸氣的水體”。本義:能蒸騰出瀰漫水蒸氣的水體。
2. 百川會聚之處。後指鄰接大陸而區域範圍小于洋的鹹水水體[sea;ocean]

海,天池也。以納百川者。從水,每聲。——東漢·許慎《說文》。按,海勢圓,就地心也。海味鹹,濕熱之氣蒸也。海氣 綠,穹蒼之映,雲霧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禮記·鄉飲酒義》。註:“海水之委也。”
孫叔敖舉于海。——《孟子·告子下》
海揚波而鯨惡,轉輸有難於上天。―― 明《袁可立晉秩兵部右侍郎誥》
前途似海。——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見海日。——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3. 又如:近海(靠近陸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帶);海岳(大海和山嶽);海藏(大海。藏:海的總匯)
4.海水[seawater]
煮海為鹽。——東漢·班固《漢書·晁錯傳》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漲潮的現象)
6. 大湖或大池 [lake]。如:洱海;裏海;鹹海;北海
7. 古人認為陸地四周皆為海,故用以指僻遠地區 [border]
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爾雅·釋地》
作九夷八蠻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註:四海猶四方也。——《周禮·調人》
蘇故海內大郡,機巧成俗,府吏胥徒之屬善陰陽,上官百相欺騙也,即座師陸公為公(袁可立)慮之。——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8. 又如:海北(泛指僻遠的北方);海夷(邊境少數民族或來自海外的外國人);海土(海內的土地);海方(猶四海。 極言廣遠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種相當大的暗區 [mare]
10. 較大的器皿 [large vessel]。如:銀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big mouth]
麵皮微白,海下無須。此人就是賽叔和 李懷春。—— 清· 郭小亭《濟公全傳》
〈形〉
1. 很多的 [many;much]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謂之海。——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鬧霍亂,死的人海啦!東西海著哩,管你們酒足飯飽。
3. 大的 [extra large;of great capacity;very big]。如:海碗;誇下海口;海燈(佛前的大型盆狀油燈);海罵(大罵)
常用詞組
1.海岸hǎi’àn[seacoast;coast;beach;shore;seashore] 海濱或濱海的陸地邊界。
2. 海岸線 hǎi’ànxiàn(1) [coastline](2) 陸地和水域(尤指海或洋)之間形成的界限線。(3) 指從海岸交界線向陸地和海面延伸一定範圍的水面和地面。
3. 海拔 hǎibá(1) [elevation;height above sea level]∶超出海平面的高度(2) [altitude]∶以平均海水面做標準的高度
4. 海報 hǎibào[bill;playbill;poster] 張貼起來或用其它辦法分發出去的廣告。
5. 海豹hǎibào[seal] 構成海豹科(Phocidae)與海獅科(Otariidae)的許多種海棲食肉類哺乳動物的任一種,主要生活在涼爽的海濱或浮冰上,上岸交配產仔,以魚或其它海產動物為食,四肢已變化為有蹼的鰭,基本上適於游泳,人們為了取其皮毛、皮革和油脂曾經大量獵捕
6. 海北天南 hǎiběi-tiānnán[faraway,distance from north sea to south sky] 一個在天南,一個在海北,形容相距極遠。也作“天南海北”。也形容地區各不相同昔年意氣結群英,幾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盡,兩人相見洛陽城。—— 唐· 劉禹錫《洛中逢韓七中丞之吳興口號五首》
7. 海濱 hǎibīn(1) [seashore;seaside]∶與海鄰接的陸地

海濱療養院(2) [beach]∶漸漸斜下的洋岸、海岸,覆蓋著沙子、礫石或稍大的岩石碎片的河岸(通常原先位於水面之上,且不長草木),亦指沿岸沉積的沙子、礫石或岩片的海岸地帶
8. 海波 hǎibō[hypo] 硫代硫酸鈉,在攝影上作定影劑用。
9. 海菜 hǎicài[edible seaweed] 海洋中可作為食用菜的植物。
10. 海草hǎicǎo[seaweed;wrack] 海產植物(如藻類)。
11. 海汊 hǎichà[sea-lock] 一片伸入鄰近大塊陸地的窄而長的海灣。
12. 海潮 hǎicháo[tide] 海水有規律漲落的自然現象。
13. 海程 hǎichéng[voyage;distance travelled by sea] 在海上航行所經的路程那個小島海程較長。
14. 海帶hǎidài[kelp] 長於海底石頭上的一種帶狀含碘褐藻,有食用、制碘和藥用價值。中醫稱“昆布”。
15. 海島 hǎidǎo[island (in the sea)] 被海水環繞的小片陸地。
16. 海盜 hǎidào[pirate;sea rover] 出沒在公海上的強盜。
17. 海堤 hǎidī[seawall] 防海水入侵的堤。
18. 海底 hǎidǐ(1) [sea floor]∶海洋的底部;(2) [seabed]∶海床。
19. 海底撈月 hǎidǐ-lāoyuè
(1) [try to fish out the moon from bottom of the sea —— strive for the impossible or the illusionary] 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雖然費了許多心機,耍了不少花頭,卻終是海底撈月。——郭沫若《洪波曲》(2) 也說“水中撈月”。
20. 海地 Hǎidì[Haiti]西印度群島島國。面積27400平方公里,人口586.2萬(1990),首都太子港。
21. 海港 hǎigǎng[seaport;harbour] 海岸上或 [借連線河道] 可接受遠洋航輪、從事船運或其它海上活動的港口、停泊處或市鎮。
22. 海狗 hǎigǒu(1) [fur seal;ursine seal](2) 各種生有兩層毛的有耳海豹類,下毛柔軟緻密,是制裘和飾邊的貴重皮料,這種動物現除少數受保護的繁殖地點外,已接近滅絕(3) 屬於南海狗屬( Arctocephalus )的海狗(4) [seal]∶見“海豹”。
23. 海關 hǎiguān[customhouse;customs] 交納關稅和貨船報關結關的場所
24. 海龜 hǎiguī[sea (green) turtle] 多種具槳狀肢體的大型龜類的任一種,包括現代的棱皮龜、玳瑁和綠海龜以及很多已滅絕的種類,廣泛分布於溫暖的海洋里。
25. 海涵 hǎihán[be magnanimous enough to forgive or tolerate (sb.'s errors or shortcomings)] 如海一樣的包容。敬辭,比喻人度量寬大(用於請人特別原諒時)天覆群生,海涵萬族。——蘇軾《湖州謝上表》
26. 海河Hǎi Hé[Haihe River] 中國華北地區最大水系,在天津注入渤海。海河幹流長73公里,為五大河(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大運河)匯合而成。流域總面積26.5萬平方公里。
27. 海疆 hǎijiāng[coastal areas and territorial seas] 臨海的疆界;海岸線與領土的統稱萬裏海疆
28. 海角天涯 hǎijiǎo-tiānyá[the remotest corners of the earth] 天涯海角。形容非常偏僻遙遠的地方春生何處暗週遊,海角天涯遍始休。——唐· 白居易《潯陽春三首》
29. 海軍 hǎijūn[navy] 一個國家海上作戰的全部軍事組織,包括造船廠、修船廠、基地、人員、船隻、辦公機構及軍官
30. 海客 hǎikè(1) [voyager]∶經常出海航行之人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2) [tramp]∶居無定所的江湖人。
31. 海口 hǎikǒu(1) [seaport]∶海灣內的港口(2) [boasting;talk big]∶多用於“誇海口”,漫無邊際地說大話(3) [Haikou city]∶海南省省會。
32. 海枯石爛 hǎikū-shílàn[(even if) the seas run dry and the rocks crumble] 大海乾涸,岩石成土。喻指經歷極長久的時間,也指永久不變,多用作誓詞海枯石爛兩鴛鴦,只合雙飛便雙死。——金· 元好問《西樓曲》
33. 海況 hǎikuàng[state of the sea] 有關海表面風浪特性的描述。
34. 海闊天空 hǎikuò-tiānkōng(1) [as boundless as the sea and sky;unrestrained ard far-ranging] 像大海那樣廣闊,如藍天那樣空曠。形容開闊,無拘無束天下那裡有但辨方向,不論遠近,向海闊天空的地方,亂開炮的道理?——《官場現形記》(2) 亦比喻言淡漫無邊際發了些海闊天空的議論。——《文明小史》
35. 海里 hǎilǐ(1) [nautical (sea) mile] 在航海上套用的一種距離的單位,按地球大圓一分的弧長計,此長度由於地球並非正圓體而有所差異(2) 英制單位等於1853.2米(3) 國際單位等於1852米。
36. 海量 hǎiliàng(1) [magnanimity]∶寬宏大量不敬之處,還望海量(2) [great capacity for liquor]∶形容酒量大您是海量,再來一杯【示例】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觀海齊量,登岳均厚。”
37. 海陵 Hǎilíng[Tai Prefecture in Jiangsu Province] 江蘇省泰州市。
38. 海流 hǎiliú[current] 湖水或海水中常常發生的潮汐或非潮汐的水平運動大西洋的拉布拉多海流。
39. 海流圖 hǎiliútú[current chart] 用流玫瑰、流矢量或其他方法描述水流速度和方向的水域圖。
40. 海輪 hǎilún[seagoing vessel] 可航行於海上的輪船。
41. 海螺hǎiluó(1) [sea snail]∶有螺旋殼的、匍匐性海洋腹足類軟體動物(如峨螺,梭尾螺或月殼螺)(2) [conch]∶各種不同的大的螺旋貝殼的海洋腹足類軟體動物的任何一種;尤指北美及西印度沿南大西洋的風螺屬和冠螺屬的任何成員。
42. 海洛因hǎiluòyīn[heroin] 一種味苦有毒的白色結晶有機化合物,即作為毒品吸食的“白面兒”,主要成分是嗎啡。醫療上用作麻醉、鎮靜藥,久之易成癮。
43. 海米 hǎimǐ[dried shrimps] 曬乾的海產小蝦仁,多作調味配料。
44. 海綿hǎimián(1) [sponge]∶組成海綿多孔動物門的低級有機海生動物(如馬海綿屬和海綿屬的成員)(2) [foam rubber or plastic]∶一種多孔彈性材料,多由橡膠或塑膠製成海綿善吸水。
45. 海南 Hǎinán(1) [Hainan]∶中國最南部的省,由海南島和附近的小島及廣闊的海域組成(2) [Kainan]∶日本本州和歌山縣的城市,瀕和歌灣。
46. 海南島 Hǎinán Dǎo[Hainan Island] 中國第二大島,中國最南的省的主體。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面積近34000平方公里,東部及四周為平原,中部、中西部為五指山山地,熱帶氣候。海南經濟發展迅速。海南鐵礦為著名優質鐵礦。椰樹、橡膠是主要經濟林。
漢英互譯
中文: 海英文:sea big lake a lots of extra large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海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7
《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音醢。《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又環九州為四海。《書·禹貢》四海會同。《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又物產饒富為陸海。《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又天海,星名。《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又州名。《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為薛郡,漢為東海郡。後魏為海州。
又《韻補》葉虎洧切,音喜。《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又葉火五切,音虎。《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
方言集匯
1.粵語:hoi2
2.客家話:[陸豐腔] hoi3 [梅州腔] hoi3 [沙頭角腔] hoi3 [寶安腔] hoi3 [海陸豐腔] hoi3 [東莞腔] hoi3 [台灣四縣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3 [客語拼音字彙] hoi3
3.吳語: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