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沿革
浪淘沙,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隋唐燕樂大興,文人善取樂入詩。中唐劉禹錫、白居易依小調《浪淘沙》唱和而首創樂府歌辭《浪淘沙》,為七言絕句體;五代李後主衍小令《浪淘沙》,始流行長短句雙調小令;北宋柳永創長調慢曲《浪淘沙》。
《全唐詩》在詞部中說“唐人樂府原用律絕等詩雜和聲歌之,其並和聲作實字,長短其句以就曲拍者為填詞”。在詩樂結合的大時代氛圍中,劉、白善習民歌並依當時流行歌謠曲調而創製七言絕句體唱和《浪淘沙》,被《樂府詩集》列入“近代曲辭”中,它本是一些散佚或殘損的民間樂調的雜曲,由樂府機構加以整理而得以保存的詩歌,其內容多是詩人述志感懷之作。
格律說明
浪淘沙詞牌有多體。劉禹錫、白居易首創樂府歌辭《浪淘沙》,作七言絕句體。有兩種格式,一為仄起式,一為平起式,四句二十八字,與七絕仄起平起式全同。
五代開始流行長短句雙調小令《浪淘沙》,五十四字,前後片各四平韻,多作激越淒壯之音。《樂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調”,前後片首句各少一字。復就“歇指調”演為長調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韻,第三段兩仄韻,定用入聲韻(唐宋人詞,凡同一曲調,原用平聲韻者,如改仄韻,例用入聲,原用入聲韻者,亦改作平韻)。《清真集》入“商調”,韻味轉密,句逗亦與《樂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第一段六仄韻,第二、三段各五仄韻,並葉入聲韻。
格律對照
格一(七言絕句體)
仄起式
劉禹錫《浪淘沙九首(其六)》
(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美人首飾侯王印,儘是沙中浪底來。
平起式
皇甫松《浪淘沙·灘頭細草接疏林》
(平) 平 (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灘頭細草接疏林,浪惡罾舡半欲沉。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宿鷺眠鷗飛舊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格二(雙調小令體)
小令定格
雙調五十四字,前後段各五句、四平韻
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
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小令別格
雙調五十二字,前後段各五句、四平韻
柳永《浪淘沙·有個人人》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有箇人人,飛燕精神。急鏘環佩上華裀。促拍盡隨紅袖舉,風柳腰身。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簌簌輕裙,妙盡尖新。曲終獨立斂香塵。應是四肢嬌困也,眉黛雙顰。
格三(商調慢詞體)
雙調一百三十三字,前段九句四仄韻,後段十六句五仄韻。此種慢曲,必須選用入聲韻部。所有抝句與領格字,不但要遵守平仄,更得注意四聲,方能符合曲體。
柳永《浪淘沙慢·夢覺》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夢覺。透窗風一線,寒燈吹息。那堪酒醒,又聞空階,夜雨頻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負佳人, 幾許盟言,更忍把,從前歡會,陡頓翻成憂戚。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愁極。再三追思,洞房深處,幾度飲散歌闌,香暖鴛鴦被,豈暫時疏散,費伊心力。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殢雨尤雲,有萬般千種相憐惜。到如今,天長漏永,無端自家疏隔。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知何時,卻擁秦雲態,願低幃昵枕, 輕輕細說與,江鄉夜夜,數寒更思憶。
典範詞作
(唐)劉禹錫《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唐)白居易《浪淘沙·白浪茫茫與海連》
(南唐)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北宋)歐陽修《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北宋)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
(北宋)晏幾道《浪淘沙·小綠間長紅》
(北宋)蔡伸《浪淘沙·樓下水潺湲》
(南宋)李清照《浪淘沙·簾外五更風》
(南宋)辛棄疾《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