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年表
13歲在上海鴻生燈彩店當學徒,滿師後仍在燈彩店工作。
1954年12月進華東戲曲研究院,後轉上海越劇院任道具組組長。
因其工作出色,曾被評為上海越劇院和市文化局先進個人。
70年代被借到上海市舞蹈學校參加“樣板戲”《白毛女》劇組工作。
1975年5月調到上海市舞蹈學校工作。
1980年12月退休
主要成就
業務上從原來的紙紮工轉為舞台道具製作,工作刻苦鑽研,摸索舞台道具的規律,成為有高超技能的專職人員。原來大道具中的龍椅、古代椅子、台子都請雕花木匠製作,不但時間長、成本高,且較笨重。他通過多次試驗,改成紙漿及立粉盤花代替木工雕花。越劇常用梅花形或圓形古式台子,沿邊古式紋樣雕花費時費料而且製作時間長。通過和他人一起努力,首次在戲曲舞台上成功地用石膏模具紙漿脫胎新的製作方法取代了傳統的製作方法,既輕又牢,又省錢、省料、省時間。越劇在早期舞台上的小道具都是用真的物品,如花瓶、玻璃杯、酒壺、燈罩、杯盤等,後來他改用紙漿脫胎、紙板製作杯盤、花瓶、酒壺等,用透明紙脫胎製成燈罩,效果可以亂真。他與同事一起創造了一套製作越劇道具的方法,如用紙漿法、立粉法,紙紮法、脫胎法、刻版法進行製作,形成了越劇道具輕、美、牢、像的特色。同時還培訓了全國各地劇院、劇團來學習製作道具的人員6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