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急診中心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急診中心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急診中心是集臨床、教學、科研、出版和培訓於一體,綜合實力居國內領先地位,被公認為中國急診醫學事業發展基地之一。

1990 年創辦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的機關刊物----《急診醫學》;1995 年最先開展對嚴重多發性創傷由急診科實施一期救治,大大提高了嚴重創傷病人的救治水平;1996 年成立急診醫學教研室;1997 年建立了院前-院內緊密結合城市區域急救網路;1998 年獲得急診醫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99 年將微創治療技術引入急診,率先開展神經內窺鏡治療腦出血、套用腹腔鏡診治嚴重多發傷患者,並組建區域高速公路創傷急救網路;2001 年承辦的《急診醫學》升格為《中華急診醫學雜誌》,成為國內急診醫學領域最權威的刊物;還創造性地提出和豐富了急診醫學的“三環理論”,強調院前-院內急診—ICU的完整體系對危重急診病人搶救的重要意義;2003 年 9 月成為國內首批二級學科的急診醫學博士學位授予點;2005 年成為國內少數開通空中急救的單位之一;2006 年啟用國內最先進的急診中心大樓。學科目前以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創建單位之一、全國學會名譽主任委員所在單位、主辦中國急診醫學領域最權威的雜誌——《中華急診醫學雜誌》、國內首個急診醫學博士學位授予點為學科水平的標誌,同時是浙江大學急救醫學研究所、浙江省急診醫學質量控制中心、浙江省急診醫學崗位培訓中心的掛靠單位,是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學科集臨床、教學、科研、出版和培訓於一體,綜合實力居國內領先地位,被公認為中國急診醫學事業發展基地之一。
2006 年6月正式啟用國內最先進的急診中心大樓,建築面積 7450m2,設有急診搶救室、復甦室、診療室、急診監護室、急診監護後病房、輸液中心、急診觀察室等部門。總床位數 108 張,包括急診搶救床 16 張,復甦床 2 張,急診監護床 16 張,監護後病房 42 張,日間病房 32 張,其中急診ICU為國內規模最大、最先進。急診科配置各種先進的醫療救護設備,包括中央監護系統、多功能監護儀、高級呼吸機、多功能監護床、床旁血液淨化系統、纖支鏡、胃鏡、腦室鏡、腹腔鏡、超聲機、移動攝片機、物流傳輸系統、空氣淨化系統、家屬探視系統,設備總價值達 2000 多萬元。
急診中心現有醫務人員 103 名,其中有醫師 26 名,正高 5 名,副高 6 名,中級 12 名,博士生導師 1 名,碩士生導師 2 名,76.9%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其中碩士 53.8%,博士 23.1%);護士 73 名,其中副高 3名,中級 18 名,82.2% 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其中大學本科 28.8%,大專 53.4%)。學科創始人江觀玉教授歷任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委員、秘書、常務委員、副主任委員和主任委員,目前擔任名譽主任委員。中心主任徐少文主任醫師擔任全國學會常務委員、浙江大學急救醫學研究所所長、浙江省急診醫學質量控制中心和崗位培訓中心主任等學術要職。乾建新副主任擔任全國學會委員、學科發展質控組副組長、浙江省急診醫學質量控制中心和崗位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等職。
學科以嚴重創傷綜合救治、臟器功能支持、急診微創介入治療為鮮明的臨床特色。年急診量 7.5 萬人次,特別是危重急診患者的比例達 8%,明顯高於國內的普遍水平。各種急危重病的搶救成功率常年穩定在 92% 以上,救治水平得到國內同行與社會的一致認同。
近 5 年在各級雜誌發表論文近 200 篇,其中SCI論文 8 篇,中華醫學系列雜誌 82 篇;出版專著 5 本;開展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各類科研項目 30 項,科研經費 300 余萬元;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3項,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創新獎一~三等獎各 1 項。主辦國際性會議 1 次,全國性學術會議 2 次,省級學術會議 3 次;每年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 1 期,省級繼續教育學習班 2 期,急診護理省級繼續教育學習班 2 期。5 年內培養急診醫學碩士研究生 13 名,博士 4 名,並承擔浙江大學醫學院所有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必修課程----急診醫學進展的授課。
學科大量接受包括江西、江蘇、安徽、湖南、遼寧、內蒙古、甘肅、廣西、河南、湖北等在內的全國各地進修醫護人員,平均每年 60 名,浙江省大部分醫院的急診科骨幹醫護人員均有在本科進修學習的經歷。學科是浙江省急診醫學質量控制中心和浙江省急診醫學崗位培訓中心的掛靠單位,承擔浙江省急診醫學從業人員的崗位培訓工作,二級以上醫院的參加培訓率達 90% 以上。
學科承辦的《中華急診醫學雜誌》質量不斷提高,影響因子達到 0.871,在臨床醫學類期刊中名列前茅。還創辦了國內急診醫學領域最權威的專業網站----“中華急診網”,為全國急診醫學同道的交流提供很好的平台,註冊會員和訪問人次不斷增加。學科還與美國、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長期廣泛的交流合作,已有 30 餘人次外出進修學習和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