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簡介
浙江大學成立於1897年,前身"求是書院",是中國人最早自己創辦的新式高等學府之一。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之一。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浙江大學以嚴謹的求是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執著的創新精神創造出了豐碩成果。浙江大學師資隊伍整體力量雄厚。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2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9名,長江特聘(講座)教授51名,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7名。高水平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和良好的科研實驗條件,為開展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圖書館簡介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圖書館一、 館藏建設
經過近10年的建設,截至2010年底,圖書館共有藏書102.86萬冊(件),其中印刷型文獻72.23萬冊,電子圖書30.6萬種(冊),年訂購中外文紙質報刊2000餘種。生均印刷型文獻已達到65冊,生均年增印刷型文獻5冊,超過了教育部對本科院校圖書館年新增圖書的指標要求。
2005年7月,浙江大學校友鄭潤生先生和夫人錢可珍女士向圖書館捐贈了價值170萬元新台幣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台灣文海出版社)、《叢書集成續編》(台灣新文豐出版公司)、《台灣文獻叢刊》(光碟版)共3629冊。為保存、利用好這批珍貴文獻,圖書館建立了特藏室。為豐富特藏,陸續收藏《四庫全書》(文淵閣)、《續修四庫全書》、《四庫未收書輯刊》、《四庫禁毀書叢刊》等珍貴文獻。目前特藏室共有1.6萬冊珍貴文獻,逐步形成了近代史和民國文獻的特色館藏。本館與美國亞洲基金會和“中美之橋”建立了外文原版圖書捐贈的長期合作關係,至今共收到外文原版圖書捐贈約3.18萬冊。
為加強重點專業建設,按照“分院解決人員、場地、設施,圖書館負責文獻資源建設和業務指導”的原則,先後建立了5個分院資料室,圖書館共調撥圖書1萬餘冊,訂購期刊500餘種。經過幾年的積累發展,目前已建立了以圖書館為主體、分院資料室為補充的學院文獻資源保障體系。
為更好地保存、利用本院畢業生的學位論文,圖書館建立了《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學位論文資料庫》。通過校園網共享浙江大學圖書館、寧波市數字圖書館的數字資源,本院讀者可利用的數字資源數量位居全國高校的前列。通過資源共建共享,圖書館較好地滿足了學院教學、科研對文獻信息的需求,並初步具備了為寧波市機構用戶和社會公眾服務的能力。
二、讀者服務
圖書館堅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辦館理念,主動應對讀者需求的變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學院師生提供全方位的文獻信息服務。
1.文獻借閱與諮詢服務
圖書館日開放時間14小時,周開放時間88小時,每位讀者的允許借書量達20冊。2010年,共借還圖書35.58萬冊次,日均1361冊;進館讀者102.56萬人次,日均3925人次。隨著服務的深化,陸續增設了書刊薦購、續借、預約、圖書催還郵件提醒通知、新書通報、圖書導讀、線上諮詢台、SCI/EI論文檢索等個性化服務,2010年開通了移動圖書館和手機簡訊服務。2007年開始每年舉辦圖書館服務宣傳月活動,開展圖書館資源利用推廣、網路資源搜尋大賽、免責還書周等系列活動,促進了與讀者的互動和交流。
2.讀者教育
編印了《圖書館手冊》,每年開展新生入館教育。開設《信息檢索》選修課,長期舉辦“圖書館資源利用”等講座。2010年,選課人數208人,舉辦專題講座10場,培訓讀者645人,完成新生入學教育2800餘人。此外,還通過網上諮詢等方式對讀者進行信息檢索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3.數位化服務
建立了圖書館網站,集成了本院以及浙江大學和寧波大學園區圖書館的數字資源,設立了多項服務功能模組,建立了“有聲讀物庫”和“土木建築工程學科”等學科信息服務,創建了圖書館工具條,開發了“數字資源整合服務”系統,利用Web2.0技術和門戶新技術,不斷改進數位化服務的功能。2010年,圖書館主頁點擊量為70.98萬次,電子閱覽室接待讀者15.27萬人次。
4.社會服務
積極介入寧波市服務型教育體系建設,為寧波地區社會讀者提供數字資源服務, 2010年為寧波市社會用戶傳遞中外文文獻15266篇。圖書館積極開展文化扶貧活動。健華圖書館是美國加州健華社在中國大陸開展的一項面向農村文化教育、普及科學的扶貧項目。我院夏勇研究館員擔任健華社中國總代表,至今已在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與當地政府共建了134個鄉鎮健華圖書館。王建濤副研究館員被美國加州健華社聘為技術顧問,嚴慧英副研究館員被聘為藏書顧問。本館工作人員利用假期等業餘時間參與健華圖書館工作,包括選配圖書、開發健麗美管理軟體、培訓基層管理員等。學院圖書館已成為全國健華圖書館系統的重要的技術與業務支撐力量。
三、網路化數位化建設
經過10餘年的建設和發展,目前,圖書館配備HP、DELL、IBM等系列高、中端伺服器,擁有300餘個PC終端。圖書館2003年3月啟用丹誠管理系統,實現了圖書的自動化借閱。為了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2006年9月,更換為匯文集成管理系統。目前圖書館管理系統已與學院的統一身份認證平台實現對接,讀者憑藉“校園一卡通”享受圖書館提供的各項服務。電子閱覽室採用“聯創自助收費系統”,實現自助上網與日誌跟蹤管理,提高了網路的安全性和信息管理水平。圖書館實現千兆了到桌面和無線網全覆蓋。2010年推出了移動圖書館服務,手機或其他移動終端用戶可隨時隨地利用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可靠的網路和豐富的數字資源為學校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
四、學術研究與交流
圖書館重視學術研究與對外交流工作。建館以來,全館人員在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33篇,其中核心刊物9篇,負責承擔科研課題8項。2009年,與經貿分院聯合申報寧波市服務外包產業特色數字文獻資源庫項目獲得立項,項目總經費200萬元,其中市財政撥款100萬元,建設單位配套100萬元。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到2010年底已建數據7.29萬條,填補了國內服務外包領域缺乏資料庫的空白,完成了服務外包特色數字資源推廣任務並通過了推廣服務項目的檢查驗收。
積極參加國內外圖書館的學術活動,本館人員曾先後3次參加國際圖聯(IFLA)大會、環太平洋數字圖書館聯盟(PRDLA)年會等國際會議並作發言。邀請了全國高校圖書館工作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朱強教授、國家圖書館原副館長孫蓓欣研究館員、美國著名圖書館學者左四臧教授等國內外圖書館知名專家來學院作學術報告。
五、 機構與人員
圖書館首任館長夏勇研究館員(2001年7月至2008年10月任職),現任館長趙繼海研究館員(2008年10月起任職),副館長嚴慧英副研究館員(2009年11月起任職)。
圖書館建立初期只有3名工作人員。隨著事業的發展,員工隊伍逐年擴大,現有工作人員33人,其中事業在編人員17人,編外人員16人。通過在職進修、學術交流、館內外培訓、讀書報告會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員工隊伍的業務素質。建館以來,65%的人員提升了學歷,目前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12人,具有碩士學位的員工7人。
圖書館嚴格規範管理,建立了館務會議制度。目前,圖書館內設采編部、讀者服務部、系統部、辦公室4個部門。按照國家《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的要求,2006年學院建立了圖書館工作委員會。
六、檔案館建設
學院於2002年9月建立檔案室,隸屬於學院黨政辦公室。2007年7月,建制劃歸圖書館,實行學院圖書館和黨政辦雙重管理。2008年12月,學院建立了檔案工作委員會,進一步加強了對全院檔案工作的領導。2011年1月學院決定檔案室更名為檔案館,為學院直屬單位,與圖書館合署辦公,圖書館館長趙繼海兼檔案館館長。
檔案館現有專職檔案員2人,兼職檔案員33人,兼職檔案數字管理系統維護1人,形成了以檔案館為中心的學院檔案工作網路。檔案館擔負著全院檔案的收藏與管理工作,並監督、指導各分院、部門和直屬單位的檔案工作。
截至2010年年底,檔案館共保存各類檔案4209卷,38533件,電子檔案8431(件)。累計提供利用檔案1151人次、8086卷(件)次,複印檔案12325頁。開展了編研工作,編制了檔案全引目錄、案卷目錄、索引等檢索工具99本以及學院《全宗指南》、《歷年基礎數據彙編》、《歷年市級以上各類榮譽彙編》等各類編研材料10餘本。
2007年啟用檔案數位化管理系統。所有館藏檔案目錄、院級黨政發文、院級會議紀要、照片檔案、實物檔案等實行數位化管理。2008年建立了檔案信息網站,為檔案工作的宣傳、業務指導、檢索利用等提供了網路平台。對檔案條目的檢索實行校園內開放服務,方便了全院教職工對檔案的利用。2010年加強了電子文檔的徵集和管理,文書檔案的數位化率已達51%,照片檔案和實物檔案的數位化率達到100%,提升了檔案的利用水平。
2003年6月,學院檔案工作通過了寧波市檔案局組織的高校檔案工作執法大檢查;2009年4月,通過了寧波市檔案局檔案安全執法檢查,並於同年12月通過了由寧波市檔案局、教育局組織的檔案達寧波市一級標準的考評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