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態化煅燒是一種利用流態化技術進行煅燒的工藝。
歷史發展
流態化技術在現代工業首次大規模套用是由德國人winkler用於粉煤氣化的氣—固流化床開始的。第一套石油催化流化床反應器於1942年在美國建成,由於其技術上的合理性及大量的工業需求,該反應器很快在全世界範圍內普及,並且被廣泛借鑑套用於其它領域。我國對於流化床技術最早的研究是汪家鼎院士關於流化床褐煤低溫乾餾技術的研究,是世界上將流化床技術開發轉向煤化工的先驅之一。1978年由杭州新型建材工業設計研究院蘇永平工程師設計的哈爾濱石膏板廠石膏煅燒車間首次採用以蒸汽為熱源的單室沸騰煅燒爐生產建築石膏,原料採用天然石膏,經粉磨後進行煅燒。但當時由於存在原料粒級組成、含水率方面的變化,石膏煅燒質量穩定性差原因,沒有解決高含濕物料在煅燒過程中易結團、產生堵床現象。1996年,山東鹽化公司在建造石膏板工廠時,設計了一條以導熱油為熱源的二室沸騰煅燒爐,後經進一步改造完善,使用該爐煅燒含濕率<5%的天然石膏粉,效果良好,目前山東已有多條生產線投入運行,運行狀況良好。
技術發展
流態化煅燒爐,它包括爐體、位於爐體下部的高溫煙氣入口、爐體上部的廢氣出口以及位於爐體內部的流化床;還包括振動裝置以及安裝在振動裝置上的複合振動攪拌裝置,振動裝置以及複合振動攪拌裝置安裝在流化床的頂部或底部。本實用新型的流態化煅燒爐既改善了流化床層的流化質量,又解決了物料在流化床內壁粘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