級別介紹
二級:流感病毒在動物間傳播,這類病毒曾造成人類感染,因此被視為流感流行的潛在威脅。
三級:流感病毒在動物間或人與動物間傳播,這類病毒已造成零星或者局部範圍的人感染病例,但未出現人際間傳播的情況。
四級:流感病毒在人際間傳播並引發持續性疫情。在這一級別下,流感蔓延風險較上一級別“顯著增加”。
五級:同一類型流感病毒在同一地區(比如北美洲)至少兩個國家人際間傳播,並造成持續性疫情。儘管大多數國家在這一級別下仍不會受顯著影響,但五級警告意味著大規模流感疫情正在逼近,應對疫情採取措施的時間已經不多。
六級:同一類型流感病毒的人際間傳播發生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地區。這一級別意味著全球性疫情正在蔓延。
應對措施
世界衛生組織在流感大流行階段——第6階段對各國主管部門的建議:
規劃與協調
未受到影響的國家
1. 啟動危機管理委員會和實行國家突發事件運作的指揮和控制(如果尚未開展)。
2. 完成對官方指南和建議的調整。
3. 向地方各部門的主管單位提供關於如何實施和評估干預措施的指導意見。
受影響的國家
1. 實施國家大流行準備計畫中的所有內容,包括應對的協調和特別干預措施的實施。
2. 評價和公布大流行對國家造成的影響(當前影響和累積影響)。
3. 考慮動用緊急備用力量。
消退期(大流行結束或界於兩個波次之間)
1. 在接下來的大流行波次期間確定是否需要使用其他資源和力量。
2. 宣布應對突發事件的指揮和控制行動、緊急狀態的結束。
3. 支持基本服務的重建,如工作人員的輪換休息和恢復。
4. 根據經驗審核國家計畫。
5. 處理大流行對心理造成的影響。
6. 表彰所有利益相關者(包括公眾)和骨幹工作人員在抗擊疾病中所作出的貢獻。
7. 考慮向那些尚有疫情廣泛傳播的國家提供援助。
監測與評估
未受影響的國家
1. 持續開展強化的監測措施(同第5 階段,未受影響的國家)。
2. 監測全球狀況(疫苗/抗病毒藥物的可獲得性,最佳規範的建議等)。
3. 估計疫苗接種和抗病毒藥物規劃在其他方面的效果(安全性、療效和抗病毒藥物的耐藥性)。
受影響的國家
1. 監測疾病從傳入地點/首次發現地點的地域傳播狀況。
2. 使用經強化的監測和病例管理資料庫,確認初始病例/接觸者,追蹤初始的地域傳播。
3. 監測在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和病毒學特點方面發生的變化。
4. 監測和評估對國家的影響(發病率、死亡率、停工停產、受影響的區域、受影響的高危人群、醫療衛生工作者和其他必要的工作人員的到
位狀況、醫療衛生供應、床位占用/可獲得性、住院壓力、備用衛生設施的使用、停屍房容量,等)。
5. 評價應急措施的需求,如應急掩埋程式、使用法律維持基本服務。
6. 如資源充足,預測發展趨勢(大流行的過程)和經濟影響。
7. 評價治療措施和應對方法(如疫苗/抗病毒藥物的效能、安全性以及抗病毒藥物耐藥性的出現)的使用狀況和效果;評價非藥物干預措施的使用狀況和效果等。
8. 當疾病活躍且傳播範圍進一步擴大時,調整監測(如,減少病毒學監測,中止病例管理資料庫),調整病例定義以更好地反映以下事實:在未經病毒學證實的情況下臨床診斷的確定性不斷提高。轉而收集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數據。繼續開展充分的病毒學監測以發現抗原漂移。
消退期(大流行結束或界於兩個波次之間)
1. 評估下一波大流行的資源需求(如再次出現)。
2. 確認對後續大流行波次最有效的監測和控制措施。
3. 通過適當的國際機制報告現狀。
4. 審核已有的經驗教訓。
5. 恢復強化監測工作,實現對後續大流行波次的早期發現。
6. 與國際社會共享經驗(獲得的經驗教訓)。
儘快實施(無論疾病活躍狀況如何)
1. 實施大流行性流感疫苗採購計畫,更新疫苗建議;根據現有的新數據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重新評估劑量和接種程式;制訂疫苗投放的後勤計畫。
2. 一旦疫苗可以獲得或資源允許,實施大流行性流感疫苗接種規劃;評估安全性和有效性;監督供應狀況。
未受影響的國家
1. 實施適當的、在應急規劃中確認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考慮實行由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新的指導意見。
2. 審核/更新抗病毒藥物的使用建議,其依據為:從受影響的國家獲得的新數據;
臨床研究;耐藥性證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變化;可獲得性和資源。
3. 實施分發計畫;監督供應狀況;準備開展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評估。
受影響的國家
1. 實施適當的、在應急規劃中確認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考慮實行由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新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