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凌解釋
流凌指的是在河流封凍前,冰塊和河水一起流動的現象,也指河流在解凍後冰塊順流而下的現象。
流凌時間
流凌起始日期是指某河道的局部地段或斷面首次出現流凌的日期。黃河上一般在岸冰或水內冰形成後的1、2 天內就開始出現流凌。在大河上流凌出現的時間各不相同,流凌起始日期取決於氣溫。氣溫有地帶性,高緯度地區氣溫比低緯度地區氣溫低,故處在高緯度的河流起始流凌日期早。據統計,近50多年來黃河上、下游兩河段平均流凌起始日期分別為: 11月17日和12月18日,兩河段流凌時間相差1個月。
流凌起始日期不僅取決於氣象因素,而且取決於河道的走向。如果河流近似呈東西走向,與地理緯向一致,則全河段可能同時開始出現流凌,或者在很短的1、2天內全河段出現流凌,如黃河上游內蒙古的三湖河口至昭君墳河段,基本上是同時開始出現流凌的。另一種情況是河流近似呈南北走向,水流方向和地理經向一致,則處在高緯度的河段先於低緯度的河段出現流凌,如黃河下游高村至利津河段,上游銀川至巴彥高勒河段均呈自西南向東北流向,亦即由低緯度流向髙緯度,處在髙緯度的利津斷面和巴彥高勒斷面分別比處在低緯度的高村斷面和銀川斷面先出現流凌,然後逐漸向上游發展,形成全河段出現流凌,其上、下斷面流凌時間平均可相差2〜5 天。
某河道從開始出現流凌日起,到局部河段或斷面封凍日止,稱這一時段為流凌期。流凌期的長短,取決於氣溫的變化和流量的大小,其中氣溫是起主導作用的因素,而流量的大小可以提前或推遲封凍日期。氣溫和流量的不同組合使流凌期長短不一。黃河下游流凌期一般為10天,最短年份只有1天,最長的年份可達60天。如1954年黃河下游冬季冷得早,12月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 , 尤其是中旬初的一次寒流侵襲,惠民 12月 14日氣溫為— 12.9℃,下遊河道普遍流凌,15日海口四號粧至小沙一帶插封,16日向上封至羅家屋子,18日插封至前左,從流凌開始到初封只有1天時間,如1979~1980年黃河下游凌汛期氣溫呈前期暖後期冷,流凌時間長,封河時間晚。12月初有一次冷空氣,但氣溫降幅不大,河口地區最低氣溫為一7~一9 ℃,2月1日艾山以下河道開始出現流凌,流凌後氣溫變幅不大,1月 5日全下遊河段普遍出現流凌,流凌密度為 2 0 %~4 0 %, 2 5日前後氣溫回升,流凌暫停。1月底開始連續兩次大幅度降溫,北鎮降溫幅度11 T,最低氣溫達一 16 ℃:,流凌密度開始增加,1月30日河口地區8千米處首先插凌封河,此時西河口斷面流凌密度為90%,惠民地區為 6 0 % ~ 8 0 % ; 2月 2日封到劉家園; 2月5日封至長清桃園。從開始出現流凌至首次插封前後共經歷了 60天。
流凌危害
在封凍的時候,浮冰較薄,而且隨時可以全面封凍,危害不大。但是在開化時的流凌,厚度大,而且容易擁堵成為“凌汛”,造成水災。
凌汛,俗稱冰排,是由於冰凌阻水而引起的江河漲水的水文現象。通俗地說,就是水錶有冰層,且破裂成塊狀,冰下有水流,帶動冰塊向下游運動,當河堤狹窄時冰層不斷堆積,造成對堤壩的壓力過大,即為凌汛。冰凌有時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壩,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終漫灘或決堤,稱為 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開河期都有可能發生凌汛。
特別是主幹道在北回歸線以北的河流並且有溫暖向寒冷地區流的河段最容易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