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

活板

活板是一種技術,屬於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唐人尚未盛為之。五代時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為板本。沈括(公元1031~公元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文學家。是卓越的工程師,出色的外交家。晚年以平生見聞,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筆記體巨著《夢溪筆談》,此書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譽為“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

基本信息

《活板》原文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五代時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為板本。
慶曆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餘印,以備一板內有重複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鏇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保藏。

譯文

用刻板印刷書籍,唐朝人還沒有大規模採用它。五代時才開始印刷五經,以後的各種圖書都是雕板印刷本。

慶曆年間,有位平民畢升,又創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膠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銅錢的邊緣,每個字製成一個字模,用火來燒使它堅硬。先設定一塊鐵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蠟混合紙灰這一灰東西覆蓋它。想要印刷,就拿一個鐵框子放在鐵板上,然後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滿一鐵框就作為一板,拿著它靠近火烤它;藥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塊平板按壓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樣。如果只印刷三兩本,不能算是簡便;如果印刷幾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別快。印刷時通常製作兩塊鐵板,一塊板正在印刷,另一塊板已經另外排上字模,這一塊板印刷剛剛印完,那第二板已經準備好了,兩塊交替使用,極短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每一個字都有幾個字模,像“之”、“也”等字,每個字有二十多個字模,用來防備一塊板裡面有重複出現的字。不用時,就用紙條做的標籤分類標出它們,每一個韻部製作一個標籤,用木格儲存它們。有生僻字平時沒有準備的,馬上把它刻出來,用草火燒烤,很快可以製成。不拿木頭製作活字模的原因,是木頭的紋理有的疏鬆有的細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加上同藥物互相粘連,不能取下來;不如用膠泥燒制字模,使用完畢再用火烤,使藥物熔化,用手擦試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脫落,一點也不會被藥物弄髒。
畢升死後,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們得到了,到現在還珍藏著。

作者簡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學家、政治家。仁宗嘉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熙寧五年(1072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寧八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元豐五年(1082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以平生見聞,撰《夢溪筆談》。
沈括的科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曆法,與今天的陽曆相似。在物理學方面,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製作法;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闡述凹面鏡成像的原理;還對共振等規律加以研究。在數學方面,他創立「隙積術」(二階等差級數的求和法)、「會圓術」(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長的方法)。在地質學方面,他對沖積平原形成、水的侵蝕作用等,都有研究,並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醫學方面,對於有效的方藥,多有記錄,並有多部醫學著作。此外,他對當時科學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情況,如畢升發明活字版印刷術、金屬冶煉的方法等,皆詳為記錄。沈括可說是一個科學通才。

文言現象

通假字

1.活板“板”同“版”,用雕版。
2.已後典籍皆為板本“已”同“以”,以後。
3.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僅僅,只有。
4.文理有疏密“文”同“紋”,紋理,質地。

詞類活用

1.板印書籍“板”,名詞作狀語,表工具,“用雕版”。
2.火燒令堅“火”,名詞作狀語,表方式,“用火”。
3.“木格”貯之,名詞作狀語,表方式,“用木格”。
4.用訖再火令藥熔“火”,名詞用作動詞,“用火烤”。
5.則以紙帖之“帖”,名詞用作動詞,“用標籤標出”。

一詞多義

1.為
(1)唐人尚未盛為之動詞,做。
(2)為板本動詞,是。
(3)又為活板動詞,發明。
(4)每字為一印動詞,刻。
(5)滿鐵范為一板動詞,成為。
(6)未為簡易動詞,算是。
(7)極為神速動詞,是。
(8)每韻為一帖動詞,歸為。
(9)不以木為之者動詞,刻。
(10)為予群從所得介詞,被,被動用法。
2.以
(1)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介詞,用,拿。
(2)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介詞,把。
(3)以一平板按其面介詞,用,拿。
(4)以備一板內有重複者連詞,連線兩個分句,表目的,翻譯為“用來”。
(5)以紙帖之/以草火燒/不以木為之者/以手拂之介詞,用。
3.其
(1)其法代詞,指活字版印刷。
(2)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代詞,指鐵板。
(3)則以一平板按其面代詞,指排好的字模。
(4)其印自落代詞,那些。
(5)其印為余群從所得代詞,他的。
4.
(1)唐人尚未盛為之代指“板印書籍”。
(2)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代詞“這”;代指“鐵板”。
(3)持就火煬之代指“鐵板”。
(4)更互用之代指“兩塊鐵板”。
(5)則以紙帖之代指不用的字模。
(6)鏇刻之代指“奇字”。
(7)不以木為之者代指活字模。
(8)以手拂之代指字模。
5.

(1)則以紙帖之動詞,用標籤標出。
(2)每韻為一帖名詞,標籤。
6.就
(1)持就火煬之動詞,靠近。
(2)瞬息可就,完成。
7.若
(1)不若燔土如,像。
(2)若止印三二本如果。
8.火
(1)以草火燒名詞作狀語,用火。
(2)再火令藥熔名詞作動詞,用火烤。
9.印
(1)每字為一印名詞,字模。
(2)欲印動詞,印刷
(3)其印自落名詞,字模。
(4)每一字皆有數印名詞,字印
10.自
(1)已自布字另外。
(2)其印自落自己。
11.已
(1)已自布字已經。
(2)已後典籍皆為板本“已”同“以”,以後。

古今異義

有布衣畢升(布衣:古義:平民,這裡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今義:布做的衣服)
藥稍熔(藥:古義:指松脂、蠟等物今義:用來防治疾病、病蟲害或改善身體機能的物品)
和紙灰之類冒之(冒:古義:蒙、蓋今義:往上伸,往上頂)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火燒令(之)堅省略“之”,代指字模。
(2)則以一鐵范置(於)鐵板上省略“於”,指在。
(3)持(之)就火煬之省略“之”,代鐵板。

被動句

(1)其印為予群從所得:“為……所……”表被動的句式。
(2)殊不沾污:沒有標誌的被動句。

寫作特點

寫作技巧

本文抓住特點、說明程式,有條不紊,給人以明晰、完整、系統的印象。
寫活字版印刷術,緊扣“活”這一特徵進行說明。在說明時又主要按照工作程式的順序進行說明,並且通過與雕版的比較,體現活板的優越性。例如寫製版是按制字、設版、排字、煬版、平字的順序說明的。寫印刷:常用二板,一板印刷,一板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寫拆版雖是附帶說明,但膠泥制印的優越性,也在與木頭刻字的比較中充分體現了活版的“活”。

語言欣賞

本文語言樸實、簡潔、準確。
全文著重說明活板的製作、印刷過程,解釋膠泥刻字的性質特點,少有修飾性詞語,語言樸實無華,通俗易懂。再說簡潔,如“膠泥刻字,薄如錢唇……火燒令堅”,寥寥數語,就非常清楚地說明了活字的材料、形狀和加工方法。整篇文章只用三百多字,便將我國板印書籍的歷史,活字版的創造、發明、用法、功效以及膠泥活字的優點解說得清楚明白。文中還多次用了代詞“之”,如“為之”“煬之”“帖之”“貯之”等,它們都分別指代相應的實物,這就減少了內容的重複,有助於行文的簡潔。用詞準確也是本文顯著的優點。如對膠泥字印火燒加熱,使之堅硬成型,用“燒”;為了使鐵板上的藥物(松脂等物)軟化凝結,將鐵板置於火上或火旁烘烤,用“煬”;為了便於拆版,用猛火高溫使藥物熔化,用“熔”。“燔土”的“燔”也是燒的意思,和“燒”是同義詞,所以用“燔”,避免用詞重複,體現了文言的美感與不生厭。“燒”、“煬”、“熔”、“燔”這些詞用得都準確、貼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