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縣實驗國小

位於四川省洪雅縣禾森大道。是一所公立國小。

建立於1909年,學校從建校發展至今,已成為縣示範視窗學校,在省、市範圍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學校原址在洪雅縣城隍街,在經歷了一百年風雨滄桑之後,2008年由於受汶川“5。12”特大地震影響,校舍損毀嚴重,加之原校址場地狹小,已不適應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的需要,原址重建已無多大價值。經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在洪雅縣洪川鎮北段異地重建,重建工程於2008年11月動工,2010年1月全面竣工,學校於2010年3月整體搬遷至新校區。新校區占地30畝,總投資2000餘萬元,建築面積近萬平方米,能容納2500名學生就讀。建有1800平方米的標準運動場,能容納300餘人的階梯教室,48個標準教室,建有微機室、圖書室、實驗室、體操室、藝術室、校園教學網、廣播站、電視台等。至此,一座設施一流,功能齊全的現代化高標準學校矗在了洪州大地。學校現有45個教學班,學生兩千多人人,教職工74人,其中特級教師 3人,中學高級教師31人,大專以上學歷占82 %。 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施一流,師資隊伍精良。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清宣統元年(1909年),縣勸學所將西橫街王姓陳太夫人嘉慶年間捐助辦學的幾十畝學田租谷收入,和其六世孫女王志祖捐助百金,在連通城隍街和關聖街的分屍口巷以北(今王井巷25號)的把總署(俗稱武衙門)內開辦“洪雅縣官立女子初等國小堂”。使我縣女童獲得受教育的權利,是我縣社會進步文明的重要標誌,成為我縣婦女擺脫男尊女卑的封建桎梏,獲得與男子同等權利和地位的重要里程碑。
民國元年(1912年),學校改名“洪雅縣官立女子初等國小校”,俗稱“女小校”。民國16年 (1927年),改名“洪雅縣立女子初級國小校”。民國22年(1933年),又改名“洪雅縣立城區女子國小校”。民國25年(1936年),經縣府教育 行政會議決議,學校改名“洪雅縣城區女子完全國小校”,並在校內附設“幼稚園”(今縣實驗幼稚園前身)。民國29年(1940年),實行“新縣制”,學 校改名“洪雅縣洪川鎮第二中心國民學校”,次年改名“洪雅縣洪川鎮中心國民分校”直至解放。
解放後。1950年,改名“洪雅縣洪川鎮第二中心 學校”(簡稱二小校)。1954年隨洪川鎮改名“城關鎮”更名為“洪雅縣城關鎮第二中心學校”。1956年秋曾轉為民辦,但不久仍恢復公辦。1960年被 確定為縣重點國小校。“文革”中的1969年,學校下放街道,並隨城隍街改“反修路”更名為“城關鎮反修國小校”,直至1976年“文革”結束後的 1980年才恢復“洪雅縣城關鎮第二中心國小校”。1981年隨城關鎮改名“洪川鎮”,更名為“洪雅縣洪川鎮第二中心國小校”,同時再次被確定為縣重點小 學校。1989年,為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更名為“洪雅縣實驗國小校”。

學校發展

學校從建校發展至今,已成為縣示範視窗學校,在省市範圍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學校現有45個教學班,學生1800多人,教職工74人,其中專任教師58人,特級教師3人,中、高級教師31人,大專以上學歷占82%。學校占地7285平方米,其中運動場地1800平方米,綠化地600平方米,校舍總面積8115平方米。於2002年全面消除了低矮教學平房。建有一流的微機室、語音實驗室、校園教學網、廣播站、電視台、自然實驗室、圖書室、體操室、藝術教室等各類專門教室齊全。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施一流,師資隊伍精良。
1989年,學校教學改革全面啟動,首批實驗項目“電化教學研究”系列實驗成為學校的龍頭課題。在樂山市首屆國小教學改革經驗成果評選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同年,學校的6件兒童畫作品被選送英國倫敦參加國際兒童畫展,6件被選送台灣地區展出,隨後相繼共有200餘件學生美術作品赴英國、荷蘭、日本、印度及港台地區參展;校藝術體操隊代表樂山市參加四川省第二屆青少年運動會,小隊員范川川被選拔為省藝術體操隊隊員,後入選國家隊;校足球隊獲樂山市兒童組冠軍,代表樂山市參加省“萌芽杯”足球賽,獲省第五名。1990年,學校加強了“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網路建設,加強了“四川省廣播父母學校”管理。全體黨員教師利用暑期參加了掃盲工作,被評為“掃盲工作先進集體”。建成了全縣第一個微機教學實驗室,在全縣率先開設了計算機教學課程。1991年,國家教委基教司副司長尤銘均在省、市、縣領導的陪同下到學校視察,並對學校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省廣播電台對學校少先隊活動進行了專題報導。學校“特殊教育班”工作成效顯著。1992年,教改實驗課題《改革美術教育,提高低段兒童能力》,完成了結題檢測和結題評審,共有31件學生作品入編國小美術(內地版)教材。學校教科室被評為樂山市先進教科室。學校被載入《四川省普通教育年鑑》。成立了學校和班級家長委員會,召開了成立大會和例會。修建了教師宿舍樓。1993年,《改革美術教育,提高低段兒童能力》結題鑑定會暨樂山市普教科研工作會在學校召開,實驗課題順利結題。該項實驗共有100餘件學生美術作品赴英國、荷蘭、日本、印度及港台地區參展,193件學生作品先後入編三套國小美術教材。1994年,《改革美術教育,提高低段兒童能力》獲樂山市第二屆普教教改成果一等獎,同年獲四川省第二屆普教優秀教改經驗成果二等獎。1995年,農行捐建了畢業樓和旗台。加拿大籍教師巴·大衛來校上空中英語教室教學示範課。四川省教委主任王可植在市縣領導陪同下到學校視察。1996年3月1日,四川省副省長徐世群在市縣領導陪同下到學校視察,並為學校題寫了校名。美國教育專家巴海到學校上英語教學示範課。加拿大“中加國際兒童生命樹協會”主席扎德夫人和成都新華路國小校長到學校參觀,中加代表在校園共同親手種下了“中加友誼樹”。啟動了與炳靈國小“手拉手互助聯誼”活動,長期捐助山區貧困兒童上學。學校被評為省器樂教學先進學校。通過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驗收。1997年,四川電視台以《春風化雨育新紅》為題對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情況進行了全面報導,同年《四川青年報》、《教育導報》、《樂山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也作了相應報導。教改科研項目《農村國小美術科素質教育研究》獲省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為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了“學生綜合素質報告”制度。1997年,學校被命名為“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1999年,全面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學校被評為“眉山地區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和“四川省少兒空中英語教學先進單位”。經省檔案局驗收,學校檔案工作達省三級標準。2000年,學校成為西南師範大學和四川教育學院教育實驗基地。2001年,學校被評為“四川省民主管理學校先進單位”。對口支援的涼山州甘洛縣學校領導來校長期學習考察,學校選派優秀教師到對口支援學校支教獻課。在四川省第三屆中小學生藝術節活動中,學校舞蹈隊代表眉山市參加了省藝術節舞蹈專場調演,獲省二等獎。2002年,建成了多媒體教學網,教科研項目《課堂中創造性教學和創造性思維的實驗研究》、《國小數學大課堂小課題探索式教學研究》獲眉山市政府教學成果三等獎,《小學生日常英語口語教學教研》順利結題,學校確定為全國小學生日常英語教學示範學校。學校被評為“四川省示範家長學校”。
2003年,成立了“洪雅縣實驗國小少年軍校”,成為四川教育學院教育研究所實驗學校和全國小學生日常英語教學實驗學校。2004年教育部確定為首批全國依法治校示範校。被評在四川省第十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學校科技實踐活動被評為省十佳優秀科技活動,並獲得一等獎。2006年學生美術作品《鬧新春》在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生藝術節展演活動中獲一等獎。2007年美術教師在全國美術課堂教學競賽活動中獲二等獎。
學校堅持“以教育科研為龍頭,以實驗教學為重點,以藝術教育為特色,以活動育人為主線”的辦學思路。逐漸形成了“團結、奮進、優美、創新”的優良校風,成為教育實驗的基地。學校擁有一個團結、高效、務實、創新的領導集體和一支政治素質好,教育思想新,業務能力強,科研熱情高的教師隊伍。先後獲得“全國依法治校示範校”、“四川省校風示範校”、“四川省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四川省藝術教育先進單位”、“眉山市最佳文明單位”等三十餘項榮譽稱號,被確定為省教育廳、西師大教育實驗基地。目前,學校正以嶄新的姿態跨入巴蜀名校行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