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發,字博古,54年生.浙江杭州人。現為浙江現代畫院院長。杭州名聖書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囯美術研究協會理事。擅山水,書法.兼花鳥。作品與個人傳略編入《中國書畫辭典》,獲中國書畫研究會頒發的“書畫大師”榮譽證書,職業風水畫家。
人物生平
洪水發是個挺有意思的“風水畫家”,這個聽起來有點兒神秘、還頗有時代意味的稱呼,是業界對他的認可,也是他跳出了傳統山水畫理念的束縛,實現了傳承中的創新。所謂風水,簡單的說,就是自然、命相與環境的合理結合,在繁複的藝術門類中,只有風水畫能做到這一點。年過六旬的洪水發看起來年輕硬朗,每天筆耕不輟。作為浙江現代畫院的院長,他在不斷提升專業素養的同時,也樂於與同行們交流分享;他常常受邀給資深藏家作畫,也不忘在每年的辭舊迎新之際免費給社區老人畫年畫、寫春聯;他遵循傳統山水畫的筆痕墨跡,也能融合新生代的一切事物,比如刷起時髦的微信朋友圈,使用電子化的辦公設備;他愛外出採風、親近自然,遊覽祖國大好河山,也能靜心創作、全情投入。最近的一次記錄,他45天沒出家門,終而完成了485cm×185cm的巨幅作品《天宮神韻》……所以,正如開篇中的“有意思”所言,他專業、勤勉,敢於創新,也飽有回饋社會的感恩之心。
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洪水發的進取精神從學畫之初一直伴隨至今。他在熟練掌握筆墨水韻的技法時,苦心專研風水之道,開拓了傳統與風水為一體,融南秀北雄為一爐的畫風;當業界給予了他最大的認可和褒獎時,他又從國畫和油畫的光合探索中找到了樂趣。現在翻看他的作品,每一年、每一幅都承載了新意,哪怕是微妙的一個小小細節,都沉澱著苦心、恆心和慧心!
洪水發的藝術故事不妨從一幅叫做《天宮神韻》的風水畫說起。
這是一幅485cm×185cm的巨幅作品,山、水均脫離了它們本身的物質意義,而染有強烈的象徵意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為中央,水口關煞、方位、色彩、季節、氣象和諧組合。群山在起伏中如同椅子,主次山脈在不經意中如扶手、椅背般栩栩如生。再看細節,60多位人物形態各異,亭台樓閣勾勒精美,賦予了清新雅麗之色。
最初,洪水發構思這幅畫的小稿就花了兩天時間;而真正創作時,雖未廢寢忘食,但也足足45天未出家門。與傳統山水畫一樣,風水畫在筆痕墨跡的自然交融中有一種語言的表現力和視覺效果。望而縱深,小中見大,局部簡中求繁,整體純樸空靈。
僅僅從這樣一幅作品就不難看出,洪水發的用筆既老辣蒼勁,又隨意生動,詮釋著山水交融的人文精神。他要求自己取法自然,以遠顯境,以墨印境,而紮實的繪畫功底則源於早年刻苦的訓練。
洪水發10多歲時,就對繪畫情有獨鍾。他從素描學起,中學時嘗試水粉畫,入伍當兵後又開始學油畫,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正式學習國畫。曾經的老師陸儼少還贈與了他3幅親筆,以勉勵他在國畫上繼續專研。一路走來,他在積澱多種繪畫技能的同時,也把彼時的愛好轉化成此時的嗜好,並衍生成後來的事業。一晃,已經畫了四十多年。
和風水畫結緣是興趣使然,也少不了個人的努力。30多年前,洪水髮結識了風水大師楊峻,楊峻見他繪畫功底紮實,勤學好問,便建議他將山水和風水做一種融合,創作一種帶風水色彩的山水畫。於是,洪水發開始潛心研究風水理論,還特意去南京東南大學兼讀風水與自然景觀學課程,加上楊峻的無私幫助和提點,他的進步十分迅猛。於此同時,他也不是閉門造車,只要有時間便深入自然,汲取靈感。他多次去泰山、黃山、張家界等地觀察山體山貌;有一年去桂林寫生時,他租了個甲板,在桂林到陽朔的山水間一路看一路畫;就算在家門口的梅家塢,他也能從偶遇的雨後雲霧裡找到創作之源,火速趕回家裡“默寫”彼時的意境……就這樣,專業和勤奮讓洪水發贏得了褒獎,也完成了從山水畫家到風水畫家的蛻變。
洪水發的畫越來越搶手,名氣自然也越來越高。和大多數功成名就卻比較保守的藝術家不同,洪水發依舊在嘗試創新,“光合畫法”就是他最近一年的新成果。
在現代畫院裡,一幅名為《忠實門衛》的作品雖不搶眼,也沒有磅礴的氣勢,卻在似曾相識的場景中呈現出獨特的意境。細細品來,你才會發現畫在水墨之外融入了油畫的用色特點。比如石有三面,通過光合畫法,呈現出立體感和縱深感,飽滿而富有生機。這是國畫技法中簡單的水墨勾勒無法表現的。
洪水發說,最能代表山水畫風格的是氣韻,氣韻能使畫面生動、有聲、有色、有心、有情。氣韻並不是靠畫中的情節完成,只有畫家在不斷提升自我修養和專業水準時,才能從起承轉合、抑揚頓挫的畫筆中產生獨特的氣韻,才能讓讀畫的人感受到山水與生命息息相關的蘊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