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劇情
《 洞窟物語》 (日版名:洞窟物語,羅馬字:Dōkutsu Monogatari,美版名: Cave Story)是於2004年發布的一款電腦平台上的免費平台冒險遊戲,由天谷大輔利用5年間的業餘時間開發而成。《洞窟物語》以其對2D電腦圖形技術的充分利用與遊戲的復古風格(英語:retrogaming)而著稱,且也是對作者年少時玩過的《銀河戰士》等經典風格遊戲的致敬之作。
在作者自行發行該遊戲後,《洞窟物語》在網路上逐漸贏得眾人青睞,其扣人心弦的劇情與遊戲模式(英語:Gameplay)也為評論家所稱道。後來在2010年間,獨立遊戲開發商Nicalis(英語:Nicalis)和天谷大輔並肩協作,將遊戲移植到了WiiWare與DSiWare平台;而《洞窟物語》的增強版《洞窟物語+》隨後於2011年11月登入Steam。
裸眼3D版
Nicalis亦為遊戲重製3D電腦圖形版本,並於2011年11月以《洞窟物語3D》之名發布任天堂3DS平台版本。
遊戲講述了失憶的主角的故事:他在浮空之島的一個洞窟中醒來,但卻發現自己失憶了;而經過探尋之後,他發現了狂妄的博士的計畫——操控島上的原住民“咪咪卡”一族為他而戰,進而以之徵服地面諸國。於是主角力圖打敗博士,劇情即如此展開。
無法忍受低解析度和 8-bit 聲音的朋友可以不用繼續看下去了
遊戲的畫面非常復古,解析度只有320*240,但細節絕對精緻;遊戲的音樂是電子感強烈的MIDI音樂,但簡單又極具感染力;遊戲的系統類似普通的2D橫版動作射擊遊戲,但卻有著獨特的成長系統、豐富的武器和大量的RPG要素,同時操作爽快感十足。遊戲有些地方也頗有難度,富有挑戰性。這個遊戲只有4MB,卻足夠讓人玩上數十小時,乃至數年後都不忍心從電腦里刪去。
本作於2004年發布了Windows版本,後來因為遊戲超高的素質,在玩家群體中、特別是歐美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可能是迄今為止在歐美影響最大的日本獨立遊戲,先後有熱情的玩家將本作移植到Mac OS、Linux、GP2X、XBOX、PSP等平台。後來遊戲原作者Pixel與發行商Nicalis合作,以WiiWare/DSware下載形式於2010年推出了本作的官方Wii/NDS版(對應歐美地區)。2011.8.9,由Nicalis製作、日本一發行的3DS版也即將發售……
此外,熱情的玩家還在本作的基礎上開發出了不計其數的遊戲MOD,其中更是有類似於《珍卡的噩夢》、《鋼鐵的羈絆》的高素質作品。在玩過遊戲原作後再來體驗一把玩家製作的MOD,或者用編輯器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MOD,也是本作玩家的一大興趣。
那么,在剛開始接觸本作時,請首先打開《洞窟物語》原作的遊戲吧。
在一段神秘的通訊後,主角在一個積水的洞窟醒來。這裡是哪裡?自己是誰?一切都不清楚。隨著前行,大量的信息接踵而至:神秘的通訊、兔子一樣的生物咪咪卡、可怕的赤之花、行蹤神秘又不合群的咪咪卡“數”、殘暴的博士和他的手下……唯有不斷前行,才能解開所有謎團。而等待著主角的,是科幻與奇幻相交匯的壯大世界,以及夢幻而殘酷的現實……
能否阻止戰爭?能否拯救重要的人?能否了解到真相?一切都在玩家手中。
遊戲版本
原版
《洞窟物語》最早於Windows平台上發布,後來陸續移植到Linux、Mac OS X系統與PlayStation Portable、Xbox、GP2X、GP2X Wiz平台,遊戲甚至還移植到了德州儀器出品的圖形計算器上 (可以在cncalc上看到,可以在Ti-nspire圖形計算器上使用,需要 ndless)Nicalis則開發了《洞窟物語》的WiiWare版本,並在此版中對原版做出了改進:人物重新設計,音樂也再度混音,並加入了額外的遊戲模式。這一移植版在2010年3月22日於美國發布,並於其後在2010年12月10日於歐洲發布。相較之下,Nicalis另外開發的DSi平台移植版(北美和日本的發行日分別為2010年11月29日和2011年11月22日)雖然在畫面和音樂上無甚改進,但也加入了聖域攻擊模式 。另外,凱特琳·肖(CaitlinShaw)為《洞窟物語》重製了基於SDL的開源引擎——NxEngine,使遊戲得以擴展和修改,同時也讓《洞窟物語》能更為便利地移植到其他設備上。《洞窟物語》的任天堂3DS版本則於2012年10月4日在任天堂網上商店上架,這一版本納入了DSiWare版本所含的“點唱機模式”,同時也包括了《洞窟物語+》中的所有附加遊戲模式 。
洞窟物語+
Nicalis還為《洞窟物語》開發了PC平台加強版——《洞窟物語+》,不僅囊括了WiiWare平台版本的所有附加遊戲模式,而且允許玩家選擇畫面和音頻樣式:玩家可以從原版和WiiWare改進版中選擇喜歡的畫面風格,音樂也可以選擇原版、WiiWare移植版或3DS版;與此同時還提供了一個原創關卡——“風之要塞” 。這一版本於2011年11月22日在Steam上發行,後於2012年4月發行到Desura,同時遊戲也成為了Humble獨立遊戲套裝第四期的獎勵遊戲 與第七期的收錄遊戲 。
NS版
《洞窟物語+》發行商Nicalis宣布遊戲將在6月20日登入任天堂Switch平台。
3D版
《洞窟物語3D》是遊戲的3DS版本,由Nicalis主持開發,並由NIS America發行於任天堂3DS平台,遊戲在北美、歐洲和日本的發布時間分別為2011年11月8日、11月11日與2012年7月26日。與原版相比,這一版本使用3D人物模型重頭構建畫面,加入了視角自動調節系統和一個附加關卡,並引入了丹尼·巴拿諾斯基製作的重混音軌 ,其日語版本還有NIS發行的其他遊戲(包括《瘋狂攀登者》、《農夫忍者》與Dragon Slayer系列)的角色客串。為了有更多時間完善《洞窟物語3D》,天谷大輔甚至辭去了軟體開發的工作,轉而擔任《洞窟物語3D》的總監。他曾談到,鑒於需要考慮多得多的細節問題,轉向3D的確較為困難。
遊戲背景
《洞窟物語》的故事發生在一座漂浮在空中的島上。魔女珍卡將她的弟弟波羅斯幽禁於此。
波羅斯與姐姐珍卡都擁有強大的魔力,他使用他的魔力救助、引導著自己國家的人民,於是受到民眾的喜愛及信賴。其程度甚至超越了國王。出於嫉妒心理,國王將波羅斯囚禁起來。最終,波羅斯因不堪酷刑的折磨而魔力暴走,一夜間,魔力洪流摧毀了整個王國。
珍卡無法對弟弟下殺手,只好將其幽禁於浮空島的“聖域”中,以防波羅斯的魔力造成更大的破壞。一次,波羅斯應珍卡的女兒米莎莉的請求製作了“惡魔王冠”,米莎莉卻也因此被王冠詛咒,無法忤逆戴王冠的人。從此,米莎莉成為了王冠擁有者的使徒,只有王冠被破壞,詛咒才能解除。
經過了一段漫長的時間,王冠更換了三任主人(三人分別是哈魯達、安那奇波尼和米亞基頓,玩家可以在石像之間看到三人的石像)。地面上的國家為了搜尋王冠大肆派遣機器人上島,並對島上的智慧型生物——咪咪卡進行屠殺,第三代王冠之主米亞基頓為了與機器人對抗,便讓服用了“赤之花”而狂暴化的咪咪卡們參戰。戰爭到了結尾,米亞基頓與兩名機器人尖兵——庫特、卡莉(本作男女主角)交戰,庫特和卡莉不敵而退,最後雙雙迷失在島上。米亞基頓身受重傷,逃至王座後身亡(註:在著名MOD——洞窟物語外傳卡莉篇-鋼鐵的羈絆中作為BOSS再次出現)。從此,島上一度恢復了平靜。
10年後,布斯特博士、坂本一家(坂本數馬、坂本數和母親坂本百玲)、伊藤與隨隊醫生“博士”(本名伊達東彥)組成了科學考察團,來到這座島上進行研究。不料博士另有企圖,他在天台王座發現了王冠(本作開頭動畫),並解開了米莎莉和巴魯羅格的封印,隨後他便控制了考察隊的其他成員,伊藤和數被米莎莉變成了咪咪卡,眾人被迫繼續進行研究工作。而博士的野心也顯露了出來,他打算培育赤之花,組建一支狂暴化咪咪卡軍團,以征服地面上的世界。
遊戲故事
玩家角色庫特在一個洞窟內醒來,覺察到自己對如何來到此處一事一無所知。走出洞窟後,他發現自己身處咪咪卡的村落之中,而這個村落深受博士之害。其時博士的手下米莎莉和巴魯羅格正在追捕一個名叫坂本數的女孩,而由於數已被轉化為咪咪卡,博士的手下們不僅沒有抓到數,還因誤認而錯綁架了另一隻咪咪卡——多隆子。
在此之後,庫特在蛋之迴廊找到了數,當時她在那兒找到了飛龍之蛋(蛋00),若其孵出飛龍則她可借之逃出這個浮空島。在從蛋之迴廊脫險而歸後,數打算要救出她的哥哥數馬。但咪咪卡村落的領袖金卻抓住了數,要她為多隆子被綁架一事負責;為了多隆子的安全,金甚至打算用她向博士換回多隆子。無奈之下,失去自由的數向庫特求助,讓庫特替她從草叢區救出她的哥哥。
在庫特救出數馬後,布斯特博士突然出現,並告訴他們博士打算在咪咪卡身上使用赤之花,以組建一支軍隊,進而征服地面世界。為阻止這一計畫,布斯特博士將庫特送到砂區,請他搶在博士前頭找到赤之花並毀滅掉。庫特在砂區遇到了同樣失記憶的女性機器人卡莉·芙蕾斯,以及米莎莉的母親——保管著赤之花種子的老邁魔女珍卡。珍卡將庫特稱作“來自地面的士兵”,並將之視為來島上屠戮咪咪卡的殺手機器人軍隊的一員。由於巴魯羅格搶走了儲存著赤之花種子的砂區倉庫的鑰匙,博士得以獲取赤之花,並以多隆子做試驗品,強迫她吃下以觀其效。這時金出現了,並試圖阻止博士並救出多隆子,但被博士的手下米莎莉的閃電擊倒,而匆匆趕到的庫特無力回天,只得眼睜睜看著博士帶著赤之花的種子逃走,而自己則被迫殺死狂暴化的多隆子。臨死前,金將自己的武器——劍留給了庫特。
庫特剛剛走出砂區倉庫,便被米莎莉將到了浮空島深處的迷宮中。在探索迷宮時,庫特發現卡莉也身陷迷宮,於是他們便攜手謀求逃出迷宮。而在途中,巴魯羅格突然出現,但被庫特擊敗,被迫幫助二人移開了堵住迷宮出口的巨石。尋找出路的庫特一行遇到了浮空島的核心(Core),這一核心是種魔力生物,為浮空島供給維持漂浮狀態所需的能量。於是庫特一行打敗了核心,但博士卻立即出現,在浮空島的漂浮狀態被破壞前就轉移了核心。之後洪水就會把核心地帶灌滿,而為了拯救溺水的庫特,卡莉把自己的氧氣瓶接到了失去意識的庫特身上。當庫特醒來後,他用牽引繩將自己和卡莉縛在一起,並從水路逃出生天(如果你沒有拿牽引繩,這段就免了,如果你沒有救出卡莉,你就只能達到GOOD END),在對抗水路BOSS——鐵頭(作者P君的另一部遊戲《Ikachan》中的BOSS)的時候,庫特和卡莉被水流衝散。
庫特順島上的水脈漂流到了咪咪卡村的蓄水池。回到村子,庫特發現博士已經抓走了所有的咪咪卡;於是庫特前去蛋之迴廊,並與數馬重逢。數馬正打算乘飛龍離開浮空島,並會讓庫特選擇是否與他同行,如果玩家同意,則遊戲到此為止——博士征服了地面世界,而庫特和數馬隱居山中(BAD END)。玩家也可以選擇繼續對抗博士,並致力於摧毀浮空島的核心,如此咪咪卡們也能恢復正常。
接著庫特從外壁一路向上攀爬,直至到達目的地——大農場,博士便在此處奴役咪咪卡為他種植赤之花。博士的手下抓住了庫特,並將暈厥的他關進數所在的牢房內,而後在庫特甦醒前帶走了數。庫特閱讀了數離開前留下的信,知道了一切的經過:博士為了得到惡魔王冠,加入了坂本一家和布斯特博士所在的科考隊,並在遂願後立即背叛了他們。在信的最後,考慮到媽媽似乎已有對抗博士的計畫,數拜託庫特去找她的媽媽。如果早先救出了卡莉,玩家就可以找到一樣物品,以恢復卡莉的記憶。卡莉恢復記憶後,想起了以前的事情:玩家角色的真名叫庫特,且和卡莉都非當初屠戮咪咪卡的殺手機器人軍隊的一員;他們來到這個島上的真正目的是摧毀惡魔王冠,以防其巨大魔力為惡人所利用。庫特找到了數的母親坂本美玲,了解到她正研究如何到達博士所在的島嶼之頂,並正為之製造火箭。在幫她完成火箭後,庫特乘上火箭到達島嶼頂部,並穿越最後的洞穴,去對抗米莎莉和博士。此時博士已經提純了赤之花的精華,並將之濃縮於“赤之結晶”之中,而後借之在庫特摧毀其肉體後,使他的精神仍然存活,並占據了浮空島的核心,與之合體為不滅核心(Undead Core),並將打算背叛自己的米莎莉以及被她抓走的數改造為狂暴化米莎莉和狂暴化數,但最後仍被庫特摧毀。
核心毀滅後,失去其魔力支撐的島嶼開始墜向地面,玩家如果選擇隨數一起逃離,則兩人會被數馬救下,一同逃離徹底墜落的浮空島(GOOD END)。
這時若玩家攜帶了布斯特贈與的“推進器2.0”和卡莉在大農場交給玩家的“鋼鐵的羈絆”,玩家就可進入終極關卡——關押著惡魔王冠的製造者波羅斯的“聖域”。在卡莉的幫助下,庫特戰勝了波羅斯,使島停止下墜。然而,波羅斯所在的封印之間卻逐漸崩潰,恰在此時,巴魯羅格突然出現,將孤立無援的庫特兩人解救出來。據它自述,米莎莉派它來救援庫特一行,以報答他們為她解除詛咒的恩德。最後,庫特、卡莉和巴魯羅格一同離開了浮空島,並平靜地生活下去(BEST END)。
註:後期可由石像之間最裡面的那尊雕像得知博士的真名。
開發歷程
天谷大輔利用5年間的業餘時間開發了《洞窟物語》。他在大學時就啟動了這一項目,並在他找到軟體工程師的工作後仍未停歇 。在開發剛起步時,他譜寫了遊戲的開始畫面配樂,並編程實現角色的基本移動動作。而在設計完一些封閉場景之後,他逐漸萌生出以洞窟為背景設計的想法。另外,據天谷大輔所述,由於他沒有事先擬定完備的項目計畫,因而並未編寫製作專用的地圖編輯和數據管理工具,結果導致後期出現了問題 。
在2011年度遊戲開發者大會(英語:Game Developers Conference)上,天谷大輔做了《洞窟物語的開發物語》(The Story of Cave Story)的項目分析報告,並在此間強調了“實用主義設計”在《洞窟物語》開發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天谷大輔的設計頗具“復古風格”,正與其對兒時玩過的經典遊戲銀河戰士系列相契合;另一方面說,這亦保證他能夠獨力繪製大量的圖片,而這在3D遊戲開發中是不可能的。
在設計主角庫特時,天谷大輔從馬里奧的人物設計上汲取靈感,仿效其經典外形,將庫特設計得頭大身小,並覆以白色的皮膚與紅色的襯衫,使之與黑色的洞窟背景形成強烈對比,以突出主角的存在感。而出於同樣的考慮,其他角色也多設計為淺色皮膚,或身著白色衣裝。在遊戲的Beta版本中,所有敵人都形如肥皂塊,這一外形設定後來則演化為巴魯羅格的角色設定;另外Beta版中還出現了角色“青蛙王子”,這一角色在水中的行動更為敏捷。Beta版中的許多元素在後來的任天堂3DS版本遊戲中重新引入。
為讓玩家對各關卡留下深刻印象,天谷大輔在設計每一場景時,也都為之設定了單一的設計主題,如“蛋之迴廊”場景的設計主題為“溫暖”,而“砂區”則是“乾燥難耐”。另外,遊戲並未設定天谷大輔所不喜歡的“教學關”,而是直接在第一關便給了玩家兩條通路,且其中一條路不通,玩家必須走另一條路並取得一樣物品後,才能回頭打通此路。這一設定的靈感取自銀河戰士系列的開場,起到了“讓玩家覺得好像他們靠自己解決了問題”的作用,這一思想也貫徹遊戲始終。
武器系統
北極星
基礎武器,在最初的洞窟獲得,可升級。如果之前不去換機槍或蛇炮,最後可以回到最初的洞窟換取隱藏武器突波。
飛彈
主線劇情武器,在蛋之監控室獲得,可升級。威力巨大,後面可升級為●超級飛彈●。
火球
主線劇情武器,在桑塔的房間獲得,可升級。特殊屬性:可以向前滾動直到擊中目標或消失。
泡泡槍
隱藏武器,用海蜇液體滅掉咪咪卡村的集會室即可獲得,可升級。特殊屬性:在等級為Lv.3時可以集泡泡,泡泡在玩家身邊構成不完美防護網,鬆開按鍵會釋放所有泡泡,另外泡泡存在時間約3秒。
機槍
在砂區收容所用●北極星●與卡莉交換獲得(可選擇)(注意,交換後無法交換回來),可升級,可連發、自動填彈。特殊屬性:在等級為Lv.3時跳起來向下攻擊可以浮空,浮空時按跳可以迅速上升。附屬裝備:渦輪加速器,加快填彈速度。
劍
主線劇情武器,在砂區倉庫打敗狂暴多隆子通過劇情獲得,可升級。特殊屬性:在等級為Lv.3時劍的周圍產生劍氣攻擊。(範圍攻擊)
蛇炮
在迷宮商店用●北極星●和●火球●與商店老闆合成獲得(可選擇)(注意,合成後無法交換回來),可升級。特殊屬性:可以穿牆攻擊。
超級飛彈
主線劇情武器,在巨石之間打敗巴魯羅格獲得,可升級。是遊戲中威力最大的武器。(注意,獲得以後飛彈等級為1)
復仇女神
支線劇情武器,將●小小父親●從墓園帶到外壁的小小家庭觸發劇情,用●劍●與小小父親交換獲得(小小家庭處可換回),可升級。特殊屬性:等級越高,攻擊力越小。
突波
隱藏武器,重回咪咪卡村落後可以飛回最初的洞窟把●北極星●交給制槍者強化獲得(可選擇),可升級。特殊屬性:可蓄力攻擊,滿蓄力攻擊力巨大,無需升級。
媒體評價
《洞窟物語》在評論家中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美國電玩網站1UP評述道:“從影響力和遊戲時間看,(《洞窟物語》的地位)如此之高,以至可與現今GBA上的惡魔城與銀河戰士一競高下”。
美國電玩雜誌《Game Informer》的馬特·米勒(Matt Miller)則洞察到《洞窟物語》雜糅了銀河戰士、忍者龍劍傳、洛克人、塞爾達傳說與惡魔城的元素,並將其糅合成“引人入勝、富有挑戰性且有足夠長度”的整體。
Inside Mac Games將遊戲的流行歸功於其“優雅的風格,吸引人的劇情及引人入勝的作畫”。
另一美國電玩雜誌《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亦如是說:“蓬勃發展中的西方獨立遊戲界對像素工作室這類日本先鋒實在虧欠太多,他(指天谷大輔)的熱門免費軟體《洞窟物語》證明了若有足夠的想像力、技術和熱情,開發者獨自一人也能打造出一款富有深度而引人入勝的動作遊戲”。
Destructoid的喬納森·福爾摩斯(Jonathan Holmes)稱其為一款“重要的遊戲”,他洞察到《洞窟物語》對獨立藝術遊戲(如《時空幻境》)的影響,以及同後來2D遊戲(如CAPCOM的《洛克人9》)設計的相關性,此外他還將遊戲的設計思想與宮本茂不用教程就教會玩家的風格相比較,認為其恰如《超級瑪麗》開頭的設定。
2006年7月,《洞窟物語》在瑞典電玩雜誌《Super PLAY》的“史上50最佳免費遊戲排行榜”中登上榜首。
WiiWare版本亦廣受好評,對其批評意見則集中在免費提供多年後,突然標出1,200任天堂點數(折合12美元或10英鎊)的售價。1UP的傑勒米·帕里什(Jeremy Parish)稱讚了該版本中的畫面改進,並稱其“毫無折損(遊戲)深受經典作品影響的魅力”;在玩家操作方面,他也認為,比起PC平台原版的鍵盤控制,Wii經典手柄和Wii遙控器的控制則好太多;而在價格問題上,他談到“這一傑作以富有詩意(的風格)打動了我,而在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後,天谷(大輔)終於有望藉此小有所獲”,並認為這一作品“絕對物有所值”。
Eurogamer的約翰·特提(John Teti)也抱持類似的意見,但也提到重混後的音樂存在技術性問題,並因此更推崇原版音軌。
英國電玩雜誌《Edge》則將這一重製版與《猴島秘密特別版》相比較,認為重製畫面兩全其美,既以新畫面來契合現代品味,又提供切回原始畫面的選項以滿足經典遊戲愛好者。
IGN的迪蒙·哈特菲爾德(Daemon Hatfield)認為《洞窟物語》“歸屬(應為)任天堂系統(指任天堂遊戲機)”,並提到其與《超惑星戰記》在遊戲模式上的相似之處,即對玩家角色的傷害也會降低武器威力這一點。除此之外,《洞窟物語》還被提名2010年度《任天堂力量》年度遊戲獎及WiiWare年度遊戲獎。
對《洞窟物語3D》的評價就像是對WiiWare版評價的回聲一樣。許多評論家認為畫面上的改進與其折合40美元的初始標價並不相稱,尤其是在當時已可通過下載服務獲取其更便宜(甚至免費)的版本的情況下。1UP的帕里什則為這一版本辯護,談到《洞窟物語》在發行多年後,終於能以遊戲卡帶為載體發布,買下一份也是值得的。
Destructoid的福爾摩斯稱讚了新版加入的視角自動調節系統與以3D模型重製的畫面,並將之與經典的迪斯尼電影相比較,認為這一版本是“遊戲的最佳版本,但不一定是最終版本”。
GameSpot的簡·道格拉斯(Jane Douglas)認為對於遊戲的控制方式來說,3DS的Circle Pad(擴充遊戲桿底座)用起來相當舒適,但也抱怨遊戲的3D效果使玩家更難看出平台所在,也難以區分前景和背景,IGN的奧德麗·德雷克(Audrey Drake)在評論中也談到了這一不足。
英國《任天堂官方雜誌》(Official Nintendo Magazine)的西蒙·帕金(Simon Parkin)則更為尖銳地指出遊戲中3D模型細節缺失,且色調也過暗。而在日本電玩雜誌《周刊Fami通》上,四個評論者分別為之打出了7、7、8、8分(滿分10分),總計30分,處於平均水平。
這一遊戲還獲2011年《任天堂力量》最佳冒險遊戲獎提名。
配置要求
Minimum:
OS: Ti-nspire CX(CAS)
CPU:132 MHz ARM
儲存器:64MB RAM, 128MB Flash ROM
需要ndless
OS: Windows XP
Processor:Intel Core Solo
Memory:128 MB RAM
Graphics:64MB RAM
Hard Drive:64 MB HD space
Recommended:
OS: Windows 7Windows 8
Processor:Intel Core Duo 2.0 Ghz and above
Memory:1GB
Graphics:256MB RAM, non-integrated
Hard Drive:64 MB HD space
基本操作
PC版
z是跳躍,x是射擊。w是查看地圖,方向鍵下是進入房間開箱子對話等。Q是道具畫面,A/S是切換武器(默認情況下,可更改)
PSP版
O是跳躍,X是射擊。△是查看地圖,方向鍵下是進入房間開箱子對話等。□是道具畫面,L/R是切換武器。(默認操作,可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