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魚

洞庭魚

《洞庭魚》的作者是李商隱,被選入《全唐詩》的第540卷第58首。據《新唐書》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詩》三卷,《賦》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原文

洞庭魚

作者:唐·李商隱

洞庭魚可拾,不假更垂罾。

鬧若雨前蟻,多於秋後蠅。

豈思鱗作簟,仍計腹為燈。

浩蕩天池路,翱翔欲化鵬。

注釋

①大中元年冬自桂林奉使江陵途經洞庭湖時作。

②罾:以竿支架的魚網。

③《易林》:“蟻封戶穴,大雨將集。”

④鱗作簟:因魚鱗簟而有此語。與下句均冷嘲其下場。

⑤仍計:豈更考慮。

作者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祖輩遷至滎陽(今河南鄭州)。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