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南宋至明天啟年間(1127—1627年),洛濱盛產陶瓷產品,有家用陶器、家用瓷器、觀賞瓷器等,銷往省內外,還經海澄月港出口東南亞諸國。至清初,由於實行“海禁”、“遷界”政策,月港關閉,對外貿易-停止,瓷器銷路受阻,加上大批技術精湛的漳窯工匠被朝廷調用,陶瓷業逐漸衰落,直至停產。現存南宋時期(1127—1279年)洛濱山窯址,有長20米、寬5米、厚0.5—1米的陶瓷片堆積層,窯壁裸露,採集到施青釉、黃色釉、褐色釉的瓷碗、支座、罐口沿殘件及附瓷片等,證實洛濱村在南宋至明代,陶瓷業相當發達。
洛濱大廟原是漳州古代府屬著名的三大廟之一(另為薌城浦南松州大廟和華安浦西大廟)。為明代正統戊辰科進士鄭和與明代永樂乙未科進士陳坤奇之子一同創建。於明正德年間建成三進大廟,後崩毀,1986年重建二進新廟宇,正殿面闊3間,進深3間,明制裝飾,莊嚴古樸。
經濟
洛濱村以種植甘蔗、蔬菜、栽培木耳、蘑菇等為主業,竹木加工、養豬為副業。2007年,村民人均純收入52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