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惠渠

陝西省洛河下游大荔等縣的灌溉工程。

洛惠渠

位於陝西省洛南縣 商洛糧倉
洛惠渠,洛河最上游的人工渠,因受洛河惠澤而得名。
洛南縣城西去約30公里,在洛源鎮張坪鄉五龍村二組可見洛惠渠渠首閘門。

概述

這裡兩山相抱,似個瓶口,僅30多米寬,公路貼山腳而過。奔流的河水衝出瓶口前,河面僅10餘米。1958年,洛南人拿著鐵鍬、鐵鎬,歷時一年建閘門,沿著山腰劈山鑿嶺、架設渡槽,修起了這條引水渠。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閻憲峰說,洛惠渠的乾渠、支渠總長63公里,其中盤山渠道22公里長,比紅旗渠早開鑿3年。我們從縣城到保全鎮,一路上可見到半山上宛若一條彩帶的洛惠渠,這是洛南人的“生命線”。特別是梁塬下游建起的兩個水廠,保證了原來“人畜飲水都困難”的旱塬變成了“永不停水”的水塬。
洛惠渠是洛河幹流上第一條人工灌渠,總長比中州渠長21公里,但施工難度要大得多。
洛惠渠是洛南人改變縣域經濟面貌的壯舉。現在,洛南縣城3萬居民的飲用水、部分鄉鎮的人畜用水、4萬多畝耕地的灌溉均依靠洛惠渠。洛惠渠使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洛南縣擁有了10萬畝水澆地,成為商洛市農業基礎條件最好的縣。秦嶺及其餘脈為洛南提供了令商洛其他縣(區)羨慕的黃土地,耕地總面積一度達60多萬畝,退耕還林後仍有48萬畝,被譽為“商洛糧倉”。
現在,洛南人有一個更宏偉的水利計畫:在這裡建一道大壩,蓄起洛河水,形成面積120畝、庫容997萬立方米的水庫,集發電、灌溉、養殖為一體,使之成為繼洛惠渠之後又一造福洛南人民的大工程。目前,這一計畫已上報國家水利部。
靈口鎮廟灣村是洛南縣海拔最低的地方,河南一家公司正與當地政府部門協商,擬投資上億元建立一個水電站。
商洛市在陝西10個省轄市中經濟最落後,洛南縣在商洛市所屬7個縣(區)中名列第二,現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200元,財政全口徑預算收入近4000萬元。
洛南如何發展?縣委、縣政府提出“北向秦嶺要礦,南向洛河要地”,工農業並重。
北部的秦嶺有金礦、鉬礦、鐵礦、各種石料。鉀長石礦儲量亞洲第二,黃金儲量全省第三,與潼關、我省的靈寶形成小秦嶺“金三角”;鐵礦儲量有“小本溪”之稱。
依託資源,洛南建起了金礦、水泥廠等,但因過度開採,現在該縣金礦資源已經基本枯竭,水泥廠產量也很小,洛南仍是名副其實的農業縣。
洛南縣秦嶺、蟒嶺相擁,洛河貫穿其中,在陝南有“小關中”之稱。向洛河要地就是在河灘攔水造地,46萬人不足50萬畝耕地,要發展農業,必須走特色之路。
洛源鎮在洛南25個鄉鎮中,經濟狀況屬中等,但每年財政收入只有15萬元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1025元,但仍有部分農民收入較低,住的是土坯房。
32歲的女鎮長劉華見面就向我們推薦洛源的豆腐乾、洋芋、西洋參。我們看到街道兩旁、鄉村院落,晾曬的豆腐乾隨處可見。它們有的被用藤條串起,掛在一根根桿子上,像一串串金黃的項鍊;有的被插滿草把,像串串冰糖葫蘆。
在偏遠的草鏈嶺腳下的黑章村,我們看到老農金永學院中也掛著豆腐乾。老人一家5口,原有3畝坡地,退耕還林後剩下兩畝,他們種植的秋作物是玉米和大豆,口糧不夠,需要外出打工、製作豆腐乾賺些錢買糧。
洛河水美,春播大豆生長期長,製作出的豆腐乾名揚三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