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洋蔥》的發行量達69萬份,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幽默諷刺雜誌。洋蔥網站讀者中,61%的年齡在18歲到44歲之間。從2007年起,這個組織開始在網上發布諷刺性新聞的視頻,即洋蔥新聞網(the Onion News Net work)。
名字寓意
洋蔥新聞取名為“洋蔥”,意喻一個事件包括多層因素,要一層層地剝,從不同層面去觀察,才能看到本質,該網用惡搞的方式來諷刺美國時事,讓人在幽默中思索,至今欣榮不衰。
歷史
1988年,兩個麥迪遜市威斯康辛大學的大三學生,Tim Keck 和 Christopher Johnson,創辦了《洋蔥》(最初發表在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市)。第二年,他們以低於20,000元的價格將之出售給Scott Dikkers 和Peter Haise(16,000元,根據華盛頓郵報; 2003年的商業2.0的文章報導的數字是19,000元)。據傳,《洋蔥》報名來自於凱克的叔叔,因為他注意到這幫辦報的窮學生最常吃的就是洋蔥三明治。報紙內容詼諧幽默,得到比薩店老闆的資助以招徠學生生意。
洋蔥是最初只在少數城市和城鎮取得了成功,特別是那些重點大學所在地(如麥迪遜,密爾沃基,明尼阿波利斯,芝加哥,博爾德)。
1996年網站的開設使洋蔥得到了全國性的關注。《洋蔥》網站知名度像病毒一樣擴散,與此同時,黑白版的報紙改成了彩版。還煞有介事地配上了圖示和圖解說明(比如,“我們用什麼作料蘸快餐”),花里胡哨的版式顯然是對《今日美國》的模仿。除了嘲諷政治和流行文化,《洋蔥》也揭露了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怪癖。它的“區男區女”故事用美聯社的乾巴巴文風紀錄了美國社會的縮影。
到1997年,《洋蔥》已經強壯到能夠支付員工薪水,在前10年裡,報紙幾乎完全靠一群分文不取的愛好者支撐。90年代末,在《洋蔥》繁榮初期,其全職作者的標準年薪僅2.5萬美元。(報紙不肯透露雇員目前的薪水,只是說他們收入不如電視劇編劇———平均收入為穩固的6位數———但也不能算“窮人”。)1999年,編寫的《我們的愚昧世紀》成為全美暢銷書。其中收錄了惡搞整個20世紀新聞的滑稽故事。(比如:1945年8月15日:“戰爭結束!揭開半個世紀核戰爭妄想狂的序幕”。)編輯部因此獲得備受垂涎的瑟伯幽默獎,肯定了報紙從大學出版物到全國性幽默媒體的轉變
2000年,因為已經獲得了大眾市場,“洋蔥”被美國喜劇頻道收購,將其諷刺品牌延伸到了其他形式的媒體。2001年年初,該公司將其辦事處遷至紐約市。2007年4月,“洋蔥”推出了洋蔥新聞網(The Onion News Network),提供模仿24小時新聞的網路視頻。
發行
《洋蔥》在麥迪遜,密爾沃基,紐約,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丹佛/博爾德,奧斯汀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免費派發。它也在世界各地的書店出售,包括英國,並可以通過郵件付費訂閱。從2005至2009年,出版了洛杉磯和舊金山版本。由於廣告收入的不足,這些版本已在09年5月停止。
內容
《洋蔥》的常有內容如下:
·“STATshot”,模仿“今日美國快照” 的圖文並茂的統計快照。
·“Infograph”(又名“Infographic”),關於一個主題的項目符號列表。
· Point-Counterpoint觀點和反對觀點
· Guest opinion pieces and regular columnists 客戶意見和專欄作家
· Bizarre horoscopes占星
·“In the News”, 沒有任何附帶故事的照片
·"American Voices",美國之聲。模擬進行的民眾意見調查,內容一般與新近的專題事件有關。就每一專題進行調查,受訪者通常有三個,這三個受訪者代表了不同的年齡,種族,和社會經濟階層。雖然他受訪者的名字和職業每天都在變化,但總是使用相同的6人的照片。其中之一是常常被形容為系統分析師。
· An editorial cartoon drawn by "Kelly",由凱利繪製的社論漫畫。(凱利是一個虛擬的角色,漫畫的真實作者是沃德·薩頓)
網站在2005年改版:
·所有的內容恢復為免費,停止了曾開設的付費功能
·"What Do You Think(你怎么看)? "改為"American Voices(美國之音)",內容在每個工作日更新,調查的回答由6個變為3個。
·"In the News" 改名為 "From the Print Edition"
·網站開始發布報紙中沒有的內容。如名為"Stock Watch(股票觀察)"的每日股市分析(印刷版中每周發布);基於Web的民意調查,題為“QuickPoll”(已停止);"National News Highlights",內容為聚焦三個區域的故事;the cover of The Onion Weekender(模仿Parade雜誌)和The Onion Magazine(模仿紐約時報雜誌)以及總統的每周廣播講話。
洋蔥網站每日都在更新,報紙則在周四發布。
和傳統媒體編輯方式正好相反,《洋蔥》先選擇頭條,再圍繞它編造故事。一個頭條要經過第一輪審查,6名作者中至少需要得到兩人的認同。通常情況下,總有兩個傢伙舉手投降說,“好,為什麼不?”
以前,“洋蔥”的新聞都是由撰稿人絞盡腦汁撰寫出來的;而現在,數量龐大的年輕冬粉們自發的為“洋蔥”尋找素材,或者乾脆就是親自提筆上陣。為此,冬粉們還專門建立了相關論壇,使得“洋蔥”的編輯們工作量大大下降,但惡搞新聞的創意和質量卻不斷上升。不僅如此,惡搞冬粉們還注重於撰寫與新聞事實相反的“反新聞”來達到針砭時弊的作用,這使得“洋蔥”提供的見解讀者在別處都無從獲得,比如《布希的新牙醫面臨艱難的任職聽證》、《朱利尼要競選9·11總統》、《在新地下室風暴面前田納西州很無助》,讀者從別處還真找不到如此精彩的“獨家新聞”。年僅19歲的大衛·梅克斯是“洋蔥”冬粉論壇的創辦人之一,他說:“這些惡搞新聞並不是信手拈來,我們需要自己進行分析解讀,之後才開始創作。需要自己動手動腦創作、每天又都有不同新意,這才是惡搞新聞最吸引年輕人的地方。”
記者編輯
《洋蔥》的現任編輯為Joe Randazzo, 寫作人員由 Joe Garden, Dan Guterman, Todd Hanson, John Harris, Chris Karwowski, Chad Nackers, Seth Reiss, Baratunde Thurston 和 Will Tracy構成。圖片編輯是Michael Faisca 和 Nick Gallo。
洋蔥新聞網的編輯是Will Graham和Julie Smith。主筆則是以前《洋蔥》報的編輯Carol Kolb.
網站
2007年3月,洋蔥公司仿照CNN推出了網路電視台—洋蔥新聞網(the Onion News Net work)。據報導,“洋蔥”投資約100萬元,並聘請了15個新員工集中於視屏新聞的製作。Carol Kolb,前洋蔥報的主編,擔當洋蔥新聞網的主筆,Will Graham擔當製片人。2009年2月3日,洋蔥新聞社從洋蔥新聞網中分離出了洋蔥體育網,
洋蔥新聞網創辦一年後,就吸引了大量觀眾,成為一個重量級品牌。ONN的電視節目與美國電視新聞的節目形式完全一樣,有新聞主播、談話嘉賓、採訪對象,內容包括時事、教育、文化、娛樂和科技等。《洋蔥》的諷刺能力藉助多媒體形式更上一層樓。ONN最受歡迎的是“惡搞”性質的諷刺節目
號稱用52種語言廣播的ONN不僅迅猛發展,也擴大了洋蔥公司的品牌影響力。根據統計,新聞網每月點擊率已經上升到400萬,它的播客和視頻在iTunes、Myspace和Youtube上都可以找到。而且,美國9220萬個家庭可以24小時接收ONN的節目,其節目前後分別有5秒鐘貼片廣告和15秒鐘後置廣告。廣告類別包括汽車、快餐、電影、電視節目和酒吧,吸引的同樣是年輕、富有、時尚的人群
ONN對《洋蔥》非常重要,它有單獨的工作室,14個作者,還雇有大量編外演員和創作者,一星期製作2到3個節目。製片人Will Graham說,“ONN比福克斯新聞網更有爆發力,這一切都源於我們強大又年輕的冬粉團隊。”在“洋蔥”創辦20周年之際,他們還宣稱ONN成立100周年。即使這樣,按照他們“1756年創辦”的說法,報紙還是沒達到300年。所以洋蔥的編輯們想辦法辦出了一期2056年的報紙——版面和內容十分科幻,包括“阿拉伯國家宣布進攻美國”“華盛頓機器人遊行爭取人權”“月球奧組委尋找失蹤的以色列撐桿跳運動員”。
錯當真
雖然已經名聲顯赫,仍然有讀不懂笑話的讀者把《洋蔥》的故事當成了真新聞,《洋蔥》辦公室因此經常接到投訴電話和郵件。在報紙主編輯室有一塊大布告牌,上面張貼了讀者來信,電郵複印件,和投訴抗議書。其中包括《我們的愚昧世紀》一書出版人寫來的一封信,他反映說,不少讀者抱怨,《洋蔥》許諾隨書免費贈送地球儀原來是騙人的。還有發自白宮的警告信,抗議《洋蔥》網站擅自盜用總統印章。《洋蔥》援引憲法第一修正案,繼續使用總統印章,白宮並未將警告付諸實現。一則“教皇又將3個人體腺體列入譴責名單”的故事引起梵蒂岡抗議。2002年,《北京晚報》把一則洋蔥假新聞當成真新聞報導出來,說美國國會威脅要離開華盛頓,搬遷到其他地方,除非政府按照他們的要求把議會大廈的拱頂改建成可回收式樣。還有一次,一則“億萬富翁馬克·庫班收購全美體育俱樂部”的故事引來一名體育迷驚慌失措的電話。更可笑的是,一次《洋蔥》報導說,“一位商場槍擊事件受害者拒絕死在過於女性化的蠟燭商店,在因失血過多昏倒前,憑藉堅強的毅力爬進了旁邊的冠軍體育用品商店。”冠軍體育連鎖店竟然專門打電話給編輯部,提出願意獎勵故事中提到的那位正在醫院康復的槍擊受害者。今年6月,一名被叫來修理辦公室空調的工人看到一張裝幀起來裝飾在牆上的舊《洋蔥》報紙說,“地球自轉讓北美大陸陷入黑暗”。這個輕信的工人抓著頭皮問,“啊,什麼時候發生的?我怎么沒有一點兒印象?”
最近(2012年11月27日)人民日報旗下人民網(People's Daily)又鬧出了大笑話,將一則洋蔥新聞模仿人物雜誌評選“2012世界上最性感的男人”(Sexiest Man Alive for 2012)中對金正恩入選進行了大肆報導,還煞有介事的將原文翻譯成中文,並配上了55張金正恩照片做成專題。隨後,人民日報的糗事被多家國外媒體報導,在世界範圍內淪為笑柄。洋蔥新聞也在其原稿上作出回應,稱“人民日報是其值得驕傲的子公司”。
13年8月,官媒連續幾天將假新聞當真事報導:新華網人民網網易鳳凰網等轉載了國際線上的一篇編譯稿,稱亞馬遜創始人Jeff Bezos不小心點錯滑鼠將《華盛頓郵報》點進了購物車,接到運通卡通知後才知道花了2.5億美元收購了《華盛頓郵報》。國際線上的訊息來源是《紐約客》的洋蔥新聞《The Borowitz Report》。國際線上已經撤下了報導,新華網也再次刪貼——前天它剛剛將色情電影截圖當成美國大醜聞進行圖片報導。
樣本
國際詐欺犯歐巴馬攜8500萬美元逃離美國
本周三,新當選美國總統兼國際詐欺犯巴拉克·歐巴馬攜帶8500萬美元的政治捐款逃離美國,讓數百萬毫不知情的美國人陷入恐慌。
根據聯邦調查局調查,傍晚6點15分,歐巴馬未能如約參加林肯廣場舉行的慶祝會,此時,才有人注意到他的突然失蹤。幾名歐巴馬助手迅速返回競選總部。傍晚6點23分,奧哈拉國際機場的飛行日誌顯示,有人曾目睹兩名乘客———一名攜帶兩個銀色皮箱穿著考究燕尾服的男士和一名穿毛皮大衣,帶濃重俄羅斯口音的非洲裔女性———登上一家私人飛機。
有訊息說,歐巴馬的競選辦公室已經人去樓空,只剩下一幅掛在牆上的林肯畫像。畫像背後有個秘密保險箱,歐巴馬的助手聲稱從未見過。
此外,現場還發現3名失去知覺的秘密特工,和兩根仍然在菸灰缸內燃燒的香菸。當局現在相信,歐巴馬的兩個女兒與6年前從阿拉巴馬州一家孤兒院失蹤的兩名女童特徵相似。
調查人員只在保險箱裡發現一封鋼筆書寫的信。聯邦調查局官員雷伊·西蘭德在周三的新聞發布會上宣讀了這封名為《解釋,致親愛的》的信:“致所有善良輕信的美國人民,如果你們正在讀這封信,那說明我已經乘坐私人飛機離開你們愚蠢的國家,現在正和我可愛的助手———你們認識的‘米歇爾”———享用美味的香檳酒。“
“我向你保證,這是迄今為止,我所有騙局中最有趣最有成就感的一次。自從1984年摩洛哥選舉之後,我就不曾像這樣點燃然後又粉碎如此多可憐人的希望,真是讓人樂在其中。”
“和你們做生意真是絕對愉快的經歷。請放心,你們慷慨的捐款將被用到刀刃上。愛你們的歐巴馬上”
搜查後,調查人員在歐巴馬的辦公室抽屜內發現兩打假護照。當局相信,這個男人並非第一次欺騙一個渴求領袖人物的國家。以這類國家為目標,競選公職,籌集巨額捐款,然後逃之夭夭是此人的一貫手法。“
“這解釋了89年的葡萄牙選舉;94年的芬蘭大選和90年的希臘大選。”中情局局長麥可·海登說,“在那些選舉中,他採用了同樣的天衣無縫的掩護———一個死去的母親;拋棄家庭的父親;一個曾參加二戰的祖父。甚至連他打出的競選王牌也一樣是:‘改變’。”
現場還發現了歐巴馬專輯《我父親的夢想》和《斗膽的希望》的多個語言版本,每一本的作者似乎都是世界名人,其中包括前馬來西亞總統馬哈蒂爾、前比利時首相讓-呂克·德阿納、14世達賴喇嘛。其中最令人感興趣的是法文版的兩本傳記封面是法國總統尼古拉斯·薩科奇。據巴黎官員透露,薩科奇已經失蹤近8個月。
據調查者說,在過去15年裡,歐巴馬曾在近45個國家被選為總統或總理,其中大部分是非洲國家。官員估計,自從1983年以來,歐巴馬聚斂了超過23億美元的競選資金。
“他很狡猾,相當狡猾。”海登說,“有時,他同時投身3場競選。最近發現了1989年他在孟加拉、烏克蘭和義大利三國的錄像帶,顯示他能毫無痕跡地在3種語言之間轉換。無論他說的是哪國方言,他說話的方式一樣飽含激情。他還有另一個無可挑剔的詐欺公式:一個絕望的國家+希望+大膽的未來承諾=大把鈔票。”他X的,連我都捐給他2400美元。“海登憤憤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