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洋東村,現名東潮村。
洋東村創村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因村落處於寬闊低洼地之東,故稱洋東村,後改村名為東潮村。洋東原有五姓,鄭、張、蔡、許、紀,後來不知出於何種原因,蔡、許、紀相繼遷出,或已改為鄭、張二姓。鄭姓原居住於南寮村,後與他姓村民開創了洋東村。現南寮村還保留著鄭姓村民的祖屋。
早期,洋東村有非常合理的區域規劃。全村僅有一片區,即現在很少人居住的老厝片區。全區四周為圍牆所保護,圍牆下全是護城河(現已淤塞成池塘)。全區在北、西、南面有三個寨門允許通過,寨門出口有簡單的橋樑通過護城河。現,寨門等古建築還殘留於村內。文革之後,村民逐漸從老厝片區搬出,現已形成了一片、二片、三片、老厝、前面溪組成的塊狀聚落。
全村3000多人.耕地面積27.2公頃(408畝),種植水稻、甘薯等,其中種植生柑面積17.7公頃(265畝),山地面積14公頃(210畝),營造燃料林、有淡水養殖業,魚塘面積1.3公頃(20畝),有建築隊於省內外承建多項工程.有碾米廠1家及商業聯店和食品門市等.該村有國小1所,1970年經擴建,現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後西徑路經村而過,交通方便。
地形地貌
丘陵:丘陵比較集中,與西臚鎮內八鄉交界,交界處有臨近村落的水源——飛鷹水庫。
平原:主要是韓江三角洲沖積平原。以竹竿山為頂點,向南作扇形擴散展開,南連澄海市和汕頭市的海岸沙隴平原區,西與榕江平原接壤。
農業發展
上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洋東村種植的農作物以果實、蔬菜和水稻為主。其中果實主要包括洋東柑、芒 果、葡萄、龍眼、荔枝以及番石榴。蔬菜則以芥藍、春菜、蘿蔔、菠菜、包菜、通菜、手瓜、腳腿瓜、刺瓜等為主。其中果實等給東潮村村民帶來豐厚的收入,洋東柑在本地都小有名氣。但是目前,各種水果已經所存不多,或者均已荒廢。2005年以來,天氣持續乾旱,洋東村農用水源缺乏,再加上水源污染嚴重。農業活動在洋東村基本停止,僅剩極少數村民務農,大片農村或者出租給外地人耕種。或者已經荒廢。
歷史發展
洋東村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創村,至20實際50、60年以前,都集中在村中心的區域居住(現稱老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