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畲族文化研究會

概況畲族人在泰順有500多年的歷史,自遷入泰順以來,一直保持著畲族的民族本色與文化特徵,積累了豐厚的民族文化。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民族地位的提升、改革開放的深入、各族文化的融合,畲族的民族文化已漸漸淡化,面臨消失。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畲族總人口為70餘萬人,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安徽、貴州、湖南七省。

概況

畲族人在泰順有500多年的歷史,自遷入泰順以來,一直保持著畲族的民族本色與文化特徵,積累了豐厚的民族文化。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民族地位的提升、改革開放的深入、各族文化的融合,畲族的民族文化已漸漸淡化,面臨消失。
2010年,雷鳳遠、鍾金芳、藍其明、雷本環、葉崇昌五位畲族文化愛好者,發起成立泰順畲族文化研究會,以挖掘、搶救、保護泰順畲族文化。經縣文化局和縣民政局批准,於2010年7月24日在泰順縣城誠合賓館隆重召開成立大會,參加大會的會員56人,應邀參加大會的各界人士22人,縣人大常委會吳久賴副主任、縣政府張平副縣長、縣政協常委會翁曉彬副主席出席會議。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和會長、副會長、秘書長,泰順畲族文化研究會從此誕生。

畲族簡介

畲族是個單一民族,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
根據畲族人的家譜記載,畲族的祖先是遠古三皇五帝時期高辛王的兒子,名叫龍麒,因戰功卓著,被封為忠勇王,娶三公主為妻,生三男一女,高辛王分別封三男姓盤、藍、雷,女適鍾志琛。忠勇王厭官好農,帶著盤、藍、雷,鍾四姓家族,放棄皇親國戚的榮華富貴,去廣東鳳凰山開荒事農。
幾千年過去,忠勇王后裔創造了自己的歷史文明,形成了一個具有獨特文化的民族,隨著人口規模的壯大,居住區域也從廣東鳳凰山區向福建、浙江、江西等省山區擴散。長期以來,自稱“山哈”,而漢人稱之“畲客”,這個民族一直沒有自己的名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務院於1956年給這個民族取名為“畲族”,正式成為我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畲族總人口為70餘萬人,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安徽、貴州、湖南七省。

泰順畲族

畲族人遷入泰順的時期在明代,先後有90多批畲民從福安、壽寧、福鼎、蒼南、平陽、文成、景寧、雲和等周邊縣遷入泰順。根據90多個支系的宗譜記載,最早遷入泰順的是司前小段的藍姓,遷入時間為明景泰二年(1452年),至今500多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縣畲族人口20000餘人,分布在36個鄉鎮 多個行政村的 多個自然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