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泰山寺](/img/1/878/nBnauM3X2YTM0kDM2IjNykDM4QTM4QjN0IjMzQTNwAzMxAzLyY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85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重新修葺開放後,達禪大和尚回廟主持寺務。1989年金山寺慈舟方丈(曾任泰山寺方丈)向泰山寺饋贈了四龍香案。香案四周精工雕刻著八仙過海,唐僧取經等神話傳說,栩栩如生,乃藝術精品。1990年由眾居士捐建四大名山堂,殿堂內供奉四大名山諸佛。是年,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禪大和尚將新加坡饋贈價值近百萬元的玉佛轉贈泰山寺,並為“玉佛閣”親筆題名建匾。1996年化緣集資二百多萬元重建“碧霞宮”於天妃山上,仿宋建築,飛檐翹角,黛瓦黃牆,金碧輝煌。1997年上海居士發起捐贈“十八羅漢”,1999年居士黃俊貴、吳翠英全家捐贈海島觀音、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三尊大佛。台灣金門島的正行法師和香港居士施太、翁太聯合捐贈近五十萬元金箔為大雄寶殿全堂佛像裝金。1998年宜興南嶽宏仁大和尚捐贈的玉質臥佛長2米、重1.5噸,玉質純白、工藝精細、神態莊嚴慈祥。2001年至2005年期間,鄧鶴震、陳桂女捐贈有三百年樹齡的黃楊古樹,朱世勤為泰山寺捐建了風水神殿,同時與台灣客商李廣仁聯手共建放生池,總投資二百多萬元。王式輝、王曉秋、劉東兵捐贈了七層寶鼎,高七米、重十噸,為泰山寺歷史上最高最大的鑄鐵香爐。
歷史
![泰山寺](/img/4/4da/nBnauM3X3AjN5AjN4IjNykDM4QTM4QjN0IjMzQTNwAzMxAzLyY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重建
東台縣人民政府於1984年10月12日向省人民政府具報告,請示開放泰山寺。1985年1月7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覆,同意西溪泰山寺對外開放。2月,東台縣人民政府召開縣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將泰山寺資產權,全部交歸縣佛教團體所有,現存的東嶽殿一座和西佛堂,庫房,退居寮等十餘間廟房,分別由縣糧食局、東台鎮先騰退給泰山寺開放之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的建築由縣糧食局付折價款九萬三千六百元。泰山寺從1985年4月上旬開始至5月下旬,對收回的13間廟房;作了修繕,內設佛殿、回香堂、方丈室等。1988年7月7日,泰山寺天王殿奠基動工。新建了兩層樓的天王殿。樓下大殿兩側,立四大天王,樓上為玉佛殿,供上海玉佛寺原方丈真禪法師於1989年贈送的釋迦牟尼玉佛像一尊,身高60厘米、重量60公斤。1995年夏,碧霞宮奠基動工,歷時兩年,於1997年夏全部建成。農曆四月初八,佛祖釋迦牟尼誕辰2529周年之日對外開放。
歷代高僧
泰山寺至今有資料可查的方丈計16代,分別是:第一代:天朗,第二代:意誠,第三代:遐昌,第四代:蓮航,第五代:聞開,第六代:學公,第七代:廣譯,第八代:蓮祖第九代:本臻第十代:志堅,第十一代:慧峰第十二代:了垢,第十三代:萌雲,第十四代:慈舟,第十五代:達禪,第十六代:貫澈。現任住持: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