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具有較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是當前很有發展前途的一個優良經濟魚類。現將其人工繁殖及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一、人工繁殖
1.親鰍來源與選擇。親鰍可從溝塘捕撈或到集貿市場上選購。選擇的標準是:2齡以上,體形端正、色澤正常,無傷病。雌鰍選擇體長15厘米,體重30克以上,且腹部膨大、柔軟,輕壓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鰍略小於雌鰍,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雄配比1∶3。
2.催產與孵化。催產在水泥池中進行,面積5平方米,池深0.8米,注入水深0.3米,水為經曝曬的機井水,水溫控制在23~25℃。產卵池中設定卵巢,用沸水煮過的棕皮或水草做成,將產卵巢用竹竿固定在產卵池的中央。催產藥物用絨毛膜激素(HCG),每尾雌鰍用1000國際單位,雄鰍劑量減半。藥液注射量為0.1~0.2毫升。採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四號針頭進行背肌注射。針頭入針深度0.2~0.3厘米,針頭斜向前方與體軸成45°夾角。注射藥物後約10~15小時便會發情產卵。
孵化採用靜水孵化法,但孵化期間要勤換水,每天換水2次,溫差不超過1~2℃。孵化池為水泥池,面積5平方米,孵化池深0.8~1米,注入水深0.3~0.4米,水為經曝曬後的機井水,水溫保持23~25℃。孵化放卵密度為每平方米4000粒左右。孵化時孵化池上方要遮蔽陽光,以防魚苗發生畸形。如遇陰雨天,要用1%的孔雀石綠溶液進行消毒,以防止寄生水霉病。
二、苗種培育
受精卵在水溫23~25℃時,經1~2天孵出鰍苗。鰍苗孵出後,在孵化池中進行培育,培育密度為每平方米3000尾。孵出3天后鰍苗開始吃食,此時可投餵蛋黃,每10萬尾鰍苗每天用1個蛋黃,每次投餵量以1小時內吃完為限。2~3天以後,改投鮮活水蚤、小輪蟲。經過10天左右。鰍苗長到1厘米時轉到苗種池培育,或直接從孵化池中培育到鰍苗長到3厘米時再轉入育種池。
育種池為水泥池,面積10平方米,池深0.8米,注入水深0.3米。鰍種下池前要進行清池消毒。方法是:先排出池水至僅剩0.1米,然後按200公斤/667平方米(1畝)的用量,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再注水至最高水位線。7~10天后放苗。鰍种放養量為每平方米2000尾。放種後半個月內投餵粉末狀配合飼料(飼料配方:50%乾水蚤,30%魚粉,10%小麥粉,10%豬血粉),此後逐漸摻入植物性飼料。每天餵3次,上午8時、下午2時、下午5時各餵一次,投餌量約為鰍體重的8~10%。3次投餵量的分配比例是:50%、30%、20%。同時要注意水質變化,夏季池水淺水溫高,要經常換水。當鰍種長到10厘米左右時,轉入到成鰍養殖階段。
三、成鰍養殖
泥鰍成龜養殖可分為水泥池和土築池兩種方式。水泥池面積10平方米,池深0.8~1米,池底墊上腐殖土0.2米,注水0.2~0.3米。鰍种放養前要進行清池消毒,方法同育種池。放養量為每平方米1000尾。土築池池壁要用預製板加固,池堤高出水面0.8米,堤寬0.8~1米,池底用三合土夯實,加墊腐殖土0.2~0.3米,面積50平方米,注水0.3~0.4米,鰍种放養前也要進行清池消毒,方法與育種池消毒法相同。鰍种放養量為每平方米600~800尾。在土築池內。放鰍種1周前,以每10平方米2~3公斤的用量在池底堆放禽畜糞肥培肥水質,培養餌料生物。
飼料可投餵米糠、負粉、絞碎的動物內臟以及麩皮、豆餅、豆渣、豬血粉等,也可直接投餵全價配合餌料。我們試驗採用的餌料配方為:50%小麥粉,20%豆餅粉,10%米糠粉,10%魚粉,7%血粉,3%酵母粉。配合餌料加水調拌捏成軟塊狀投於水中食台上。投飼量應根據天氣和季節不同而變化。一般投餌量為鰍體總重量的5~8%,旺季達10%。每日投餵2次。上午7~8時,下午4~5時各投餵一次,上午投餵量較大,約占日投餵量的60~70%。同時,還要視魚的吃食情況靈活掌握投量。飼養期間要經常清掃食台,防止水質惡化,夏季每天要換水1次,每次換1/2。還要定期潑灑生石灰1.5~2毫克/升,或漂白粉0.1毫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