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斯特王朝
Wheelwright | 皮亞斯特王朝創始人 | |
謝莫維特(Siemowit) | ||
萊斯泰克(Lestek) | ||
謝莫梅斯烏(Ziemomysł) | ||
梅什科一世(Mieszko I) |
1025年也是瓦迪斯瓦夫一世統治最後一年,他加冕成為波蘭國王。
波列斯瓦夫一世 Bolestaw I the Brave (Boleslas I) | 第一位波蘭國王 | |
梅什科二世 Mieszko II Lambert | 在位1025-1031 |
貝茲普雷姆 Bezprym | 僅有公爵頭銜 | |
梅什科二世 Mieszko II Lambert | 僅有公爵頭銜 | |
卡齊米日一世 Kazimierz I the Restorer (Casimir I) | 僅有公爵頭銜 | |
波列斯瓦夫二世 Bolestaw II the Bold (Boleslas II) | 僅有公爵頭銜1076年到1079年為國王 | |
瓦迪斯瓦夫一世·赫爾曼 Wtadystaw I Herman (Ladislas I) | 僅有公爵頭銜 | |
茲比格涅夫 Zbigniew | 僅有公爵頭銜 | |
波列斯瓦夫三世 Bolestaw III Wrymouth (Boleslas III) | 僅有公爵頭銜 |
12世紀中葉,波列斯瓦夫三世(1102年至1138年在位)死後,由於王公、貴族和教會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發展和城市的興起,全國分裂為幾個公國,波蘭進入封建割據時期,達200年之久。瓦迪斯瓦夫一世(1314年至1333年在位)統一大波蘭、小波蘭、庫雅維,於1320年在克拉科夫加冕為波蘭國王。
瓦迪斯瓦夫一世 Wtadystaw I the Elbow-high (Ladislas IV/I) | ||
卡齊米日三世 Kazimierz III The Great (Casimir III) |
安茹王朝
盧德維克 Ludwik (Louis I) | 卡齊米日三世的侄子 | 同時也是匈牙利國王1370年11月七日被選為國王並加冕 | |
雅德維加 Jadwiga (Hedwig) | 1382-1399在位 | 1384與立陶宛的瓦迪斯瓦夫二世結婚聯合統治,去世後瓦迪斯瓦夫二世成為波蘭國王。 |
亞蓋隆王朝
1384瓦迪斯瓦夫二世·亞蓋隆和女王雅德維加的聯姻使得亞蓋隆王朝繼承波蘭王位,其本身亦是立陶宛大公。
瓦迪斯瓦夫二世 Wtadystaw II Jagietto (Ladislas II) | 在位時間最長的波蘭君主 | |
瓦迪斯瓦夫三世 Wtadystaw III (Ladislas III) | ||
卡齊米日四世 Kazimierz IV (Casimir IV) | ||
約翰一世·奧爾布拉赫特 Jan I Olbracht (John I Albert) | ||
亞歷山大 Aleksander (Alexander) | ||
齊格蒙特一世 Zygmunt I the Old (Sigismund I) | ||
齊格蒙特二世 Zygmunt II August I (Sigismund II August I) |
聯邦時期
國王齊格蒙特二世沒有繼承人,在1569年經過盧布林聯合,成立聯邦是雅蓋隆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齊格蒙特二世的標誌性成就。他為了維護君主立憲制,還創造了選舉君主制。他於1572年逝世,緊接著就是三年的過渡期。這個過渡期創造了增強貴族(施拉赤塔)權力的憲政制度,並確立了真正的選舉君主制。選舉帶來的弊端在後期顯現,當王位定期留空待補時,貴族們偏好推舉還未承襲其他強大王朝的外國繼承人。這種策略使得瑟姆常常選出完全無能的,或在與貴族的衝突中處於下風的君主。此外,除了某些有名的例外情況,如有才幹的特蘭西瓦尼亞斯特凡·巴托里(1576年-1586年)之外,外國血統的國王一般瞧不起聯邦勢力而傾向採用自己國家的勢力執政。這種情況在來自瑞典瓦薩王室頭兩位獲選國王的政策與行為上特別明顯。這兩位國王的政策將聯邦帶入與瑞典的衝突中,而在1648年稱為大洪水的戰爭中衝突更是達到了頂峰,而這場戰爭是許多標誌聯邦黃金時代結束的事件之一,也是聯邦衰敗的的開始。
亨里克 Henryk Walezy (Henry III) | 瓦盧瓦王朝 | 同時也是法國國王,在位1573-1574 | |
安娜·雅蓋隆卡 Anna | 亞蓋隆王朝 | ||
斯特凡一世·巴托里 Stefan I Batory (Stephen I Bothory) | 巴托里王朝 | ||
齊格蒙特三世 Zygmunt III (Sigismund III ) | 瓦薩王朝 | 同時也是瑞典國王后瑞典王位遭罷黜, | |
瓦迪斯瓦夫四世 Wtadystaw IV (Ladislas IV) | 瓦薩王朝 | ||
約翰二世·卡齊米日 Jan II Kazimierz (John II Casimir) | 瓦薩王朝 | ||
米哈烏·克雷布特 Michat Korybut (Michael I) | 維希尼奧維茨基王朝 | ||
約翰三世 Jan III (John III) | 索別斯基王朝 |
奧古斯特二世 August II Mocny (Augustus II the Strong) | 韋廷王朝 | 同時也是德國薩克森選帝侯1697-1706,1706年退位。 | |
斯坦尼斯瓦夫一世 Stanistaw I (Stanislas I) | 萊什琴斯基王朝 | 1706-1709,讓位於奧古斯特二世 | |
奧古斯特二世 August II Mocny (Augustus II the Strong) | 韋廷王朝 | 同時也是德國薩克森選帝侯,復位1709-1733 | |
斯坦尼斯瓦夫一世 Stanistaw I (Stanislas I) | 萊什琴斯基王朝 | 1733-1736,在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中再度退位 。 | |
奧古斯特三世 August III Sas (Augustus III) | 韋廷王朝 | 同時也是德國薩克森選帝侯1734-1763 | |
斯坦尼斯瓦夫二世·奧古斯特 Stanistaw II August (Stanislas II August) | 波尼亞托夫斯基王朝 |
瓜分波蘭
1772年5月,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奧地利三國在彼得堡會談,於8月5日簽署第一次瓜分聯邦的條約。據此,聯邦喪失了約35%的領土和33%的人口,聯邦成為俄、普、奧的保護國。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簽訂第二次瓜分聯邦的協定,經第二次瓜分,聯邦成為僅剩領土20萬平方公里,人口400萬的小國,成為沙俄的傀儡國,波蘭國王未經沙皇許可,不得與外國宣戰與媾和。 1795年1月3日,俄、奧簽訂第三次瓜分聯邦的協定,10月24日,普魯土也在協定上籤署。根據該協定,聯邦領土被全部瓜分。“俄國吞併了立陶宛、庫爾蘭、西白俄羅斯和沃倫西部,把邊界推進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線,共12萬平方公里,人口120萬;奧地利占領了包括克拉科夫、盧布林在內的全部小波蘭和一部分瑪佐夫舍地區,共4.75萬平方公里,人口150萬;普魯士奪得其餘的西部地區、華沙、其餘部分的瑪佐夫舍地區,共5.5萬平方公里,人口100萬。”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波蘭國家滅亡了。概括在三次瓜分波蘭的過程中,沙俄奪占的領土約占原波蘭領土的62%,共約46萬多平方公里;普魯士奪占約20%,共約14.11萬平方公里;奧地利奪占約18%,共約12.18萬平方公里。經歷了這三次瓜分之後,波蘭亡國,波蘭就從歐洲地圖上消失長達123多年之久。
2016年11月19日,在波蘭克拉科夫神恩大教堂內,在波蘭總統的見證下,神父們宣布耶穌為波蘭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