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理論

波爾理論

)的光子學說,提出了氫原子的電子結構理論。 state);當原子受到輻射、加熱獲得能量後,電子可以躍遷到離核較遠的軌道上去,即電子被激發到高能量的軌道上,這時原子處於激發態(excited 量子論、光子學說、氫原子結構、

一.波爾理論提出的背景

1913年波爾在盧瑟福含核原子模型的基礎上,結合普朗克(M.Planck)的量子論、愛因斯坦(A.Einstein)的光子學說,提出了氫原子的電子結構理論。

二.波爾理論簡介

波爾根據輻射的不連續性和線狀光譜有間隔的特性,推論原子中電子的能量也不可能是連續的,而是量子化的,並大膽假設提出了原子的波爾模型:

(1)原子中的電子不能沿任意的軌道運動,而只能在有確定半徑和能量的軌道上運動,即電子運動的軌道是量子化的,電子在這些軌道上運動時並不輻射出能量;

(2)在正常情況下,原子中的電子儘可能處於離核最近的軌道上,這時電子被原子核束縛較牢,其能量最低,稱為基態(ground state);當原子受到輻射、加熱獲得能量後,電子可以躍遷到離核較遠的軌道上去,即電子被激發到高能量的軌道上,這時原子處於激發態(excited state)。軌道的這些不同的能量狀態,稱為能級(energy level)。氫原子軌道的能級如下圖所示:

(圖)氫原子軌道能級示意圖氫原子軌道能級示意圖

(3)處於激發態的電子不穩定,可以躍遷到離核較近的軌道上,同時以光的形式釋放出能量,光的頻率決定於兩原子軌道的能量差:hv=E2-E1

三.波爾理論的進步與不足

波爾理論圓滿地解釋了氫原子光譜和He+、Li2+等類氫離子光譜。但波爾理論不能說明多電子原子的光譜,甚至不能說明氫原子光譜的精細結構(氫光譜的每條譜線實際上是由若干條譜線組成的),其原因在於波爾理論是建立在經典力學的基礎上的,而從巨觀到微觀,物質的運動規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電子的運動不遵守經典物理學中的力學定律,它服從微觀粒子特有的規律性。波爾理論的缺陷促使人們去研究和建立能描述原子內電子運動規律的量子力學原子模型。

四.相關詞條

量子論、光子學說、氫原子結構、

五.參考資料:

《無機及分析化學》p134、135 第二版 商少明、倪靜安主編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5年5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