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日·工布朗結

波日·工布朗結(1799年~1865年),又名布魯曼,藏族,今新龍縣樂安鄉人。家境富裕,自幼愛騎馬習劍,喜結窮苦、正直、力大之人為友。曾與三個朋友一道突襲日弄土司的牧場,放走100多名服勞役的農奴,把牛羊分給附近的農牧民。

其父羅布七力因反清失敗被誅,轄地分給上下瞻對的土司,家族衰落,隨母隱匿異鄉。這給波日·工布朗結留下了“殺父奪產”的仇恨。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秋,天災人禍逼得瞻對的農奴痛不欲生之時,波日·工布朗結順應民意,率領200多手持土槍、長矛、刀劍的農奴,首先攻克大蓋土司官寨,將糧食酥油和各種華麗的衣服,分給一貧如洗的農奴,當眾燒毀契約、帳簿,釋了監獄中的奴隸和娃子,並明確宣布:廢除烏拉差役。不堪忍受土司頭人剝削壓迫的農奴,紛紛前來投奔。波日·工布朗結便率領這支隊伍先後戰勝了大蓋、日巴、沙堆、甲孜、日弄、洛古、通宵、博孜、雄龍西等地的土司頭人,控制了整個瞻對地區。各地成百上千的農奴殺死窮凶極惡的土司頭人,分地分糧分衣。一些農奴主逃到甘孜、德格、康定要求庇護,派兵攻打波日·工布朗結。
是年終,甘孜白利、孔薩、麻書土司聯合侏倭土司、德格土司企圖合殲波日·工布朗結隊伍。波日·工布朗結採取先發制人、各個擊破的戰術,在“殺盡土司”的口號下,從容英勇善戰,粉碎了土司武裝的聯合進攻。每到一處,波日·工布朗結便開倉救濟貧苦農奴,免除一切烏拉差役,深得民心。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二月二十日,川督琦善奉旨抽調松潘、懋功、建昌等地屯兵及15路“士兵”共6000人到瞻圍剿。波日·工布朗結隊伍利用地理上占的優勢,採取“兵進則彼伏而不出,兵撤又復乘間竊取”的避實就虛、以少勝多、以守為攻的戰術,很快扭轉了清兵初期得勢的戰局。不到2個月,清兵被拖得精疲力竭,傷亡較大。琦善深感“野番出沒無常,一時驟難進取”,為掩蓋失利,不得不改換策略。以賞賜“六品長官司”誘降,波日·工布朗結將頂戴衣帽拋入雅礱江以示拒絕。並明確制定了平分土地,實行移民政策;廢除門當戶以的婚姻,主張貧困聯姻等三條原則,隊伍迅速發展到2000餘人。
道光三十年(1850年)春,波日·工布朗結率領隊伍,攻占了爐霍,接著又奔襲甘孜,一舉成功,將統帥部設在甘孜孔薩土司衙門。鹹豐三年(1853年)占領德格,聲威大震,甘孜藏區各地農奴聞聲奮起,紛紛回響,抗差抗租,鬥爭風起雲湧,席捲金沙江兩岸。鹹豐五年(1855年)波日·工布朗結又揮軍理塘,遇天花病而受挫。次年再次攻打理塘土司並獲得勝利,隨後又進兵巴塘受挫,繼而改攻康定。至此,波日·工布朗結領導的隊伍橫掃了康東、康南、康北各地土司頭人的武裝勢力,占領了金沙江以東的大片康巴地區,進入全盛時期。
清王朝撲滅太平天國和四川的農民起義後,於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令駐藏大臣和川督調集各路兵馬從東南西北幾個方向對波日·工布朗結實行川藏會剿。同治四年(1865年)藏兵首先在金沙江發起進攻,其他各路清軍也蜂擁而至,波日·工布朗結遭四面夾擊。七月藏軍圍困波日寨。波日·工布朗結率眾利用高牆戰堡與敵血戰,最後戰鬥到彈盡糧絕,用一把火點燃了波日寨,在火海中壯烈犧牲。歷經道光、鹹豐、同治3個時期共17年的波日·工布朗結起事終告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