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三十卷(或十卷、二十卷)。唐代湛然(711~782)述。又稱法華經文句記、妙法蓮華經文句、文句記、法華文句疏、妙法蓮華文句疏記、妙法蓮華經文句疏、天台法華疏記、妙樂記。收於大正藏第三十四冊。本書為天台大師智顗所作法華三大部中‘法華文句’之注釋書,而與同為湛然所著之玄義釋簽、止觀輔行傳弘決共為天台宗之基本典籍。法華文句原本僅將法華經略為分科,湛然更將之細分科段,並將智顗釋意不明之處逐一解釋,如書中所論列今圓昔圓之同異、修性之三因佛性等,可謂徹底發揮天台宗祖意。此外,本書又強化天台宗之主張,而駁斥三論宗之吉藏、華嚴宗之法藏及澄觀、法相宗之窺基等之說,且力斥將法華經囑累品置於全經之末,主張應置經前,而提出‘八不可’。
又依宋高僧傳卷二十七含光傳及本書卷末之跋,內有作者游五台山曾與含光會面之記載,據以推論,則本書約成於大曆九年、十年(774~775)頃。另據湛然門下道邃、行滿之記傳資料,謂彼等嘗於毗陵聞師講法華文句,則本書為湛然在晉陵妙樂寺之講本,故後世稱此書為妙樂記。又據本書作者寄語開元寺之大藏,考其原本,似為十卷。明萬曆(1573~1619)年中,紹覺為檢尋方便,遂將法華經、法華文句、法華文句記三部會合。現行法華文句會本三十卷即其翻刻本。
(二)凡六卷。唐代智度述。又作法華經義纘、法華經疏義纘、法華疏義纘、法華文句義決、法華文句東春、天台法華疏義纘。收於卍續藏第四十五冊。本書亦為智顗所著‘法華文句’之注釋書。著者智度乃湛然之門人,精通天台、俱舍、唯識之學。書中初就法華玄義而概說釋名、辨體、明宗、明用、判教等五章,次就法華經之本文逐一注釋,併兼評智顗之文句、湛然之記,為研究法華三大部之基本典籍。
相關詞條
-
文句
文句(wén jù),漢語詞語,有兩個意思:①文章的詞句;②從一個句號到另一個句號之間的話;指非常勻稱的有幾個從句的句子。
詳細解釋 莊重的文句 -
妙法蓮華經[大乘佛教初期經典之一]
妙法蓮華經(Saddharmapundarika-sutra) ,簡稱《法華經》, 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
歷史淵源 法華宗旨 法華結構 各品大意 全文節選 -
法華藏
佛光山宗務委員會佛教東傳二千多年,譯出的經典數以萬計,但真正能引起國人關注並產生巨大影響的經典中,有佛教「經中之王」譽稱的《法華經》就是其中之一。 「開...
作者: 內容簡介 目錄 -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Saddharmapundarika-sutra),簡稱《法華經》,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有4...
歷史淵源 全文 法華宗旨 法華結構 二門六段 -
法華宗
法華宗中國佛教宗派,又稱天台宗。因創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義主要依據《妙法蓮華經》,故稱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國佛教最早創立的一個宗派,並於9世...
法華宗簡介 經典與判教 法華宗的發展 -
《法華玄義》
作為天台佛學的根本教義,智顗的《法華玄義》在“天台三大部”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故此,若能了解這一巨著的成就,便能深入智顗博大精深的圓融哲學思想體系。智...
《法華玄義》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法華三昧
梵語saddharma-pun!d!ari^ka-sama^dhi。又作法華懺法、法華懺。
-
法華玄義
《法華玄義》 全稱《妙法蓮華經玄義》。 其中第一重釋名,詳釋《妙法蓮華經》五字。
-
法華三大部補註
【法華三大部補註】凡十四卷。宋代從義撰。又作天台三大部補註、三大部補註、大部補註。收於卍續藏第四十三、四十四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