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法爾勝集團公司是一家以金屬製品,光通信,新材料、機電設施及三產服務業為主導產業的國內大(一)型企業,擁有全資、控股和參股企業40多家,總資產達50多億元,屬國內大(一)型企業,屬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520家重點企業之一,是全國行業中唯一的國家一級企業,是國務院批准的機電產品出口基地企業,2007年列中國500強企業第321位,中國製造業500強174位,重契約守信用企業和免檢企業。
自1990年開始,法爾勝無論在技術創新能力、產量、品種,還是在出口、創匯、上交稅收等方面,已連續18年位居全國同行第一。2006年7月,被國家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中華全國總工會列為全國首批103家開展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之一,在金屬製品領域,公司綜合實力中國第一,亞洲第二。“法爾勝”牌鋼絲繩為全國冶金行業首批中國名牌。在光通信領域,公司先後承擔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計畫、國家“863”計畫,開發出國內第一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光纖預製棒產業化技術,光纖產業規模進入全國三強。在新材料領域如新型管材、形狀記憶合金、易切削材料和超導材料等,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均位居國內前列。在基礎設施金屬材料方面,預應力鋼絞線產能效益均居國內同行第一。
特點
誠信立業的法爾勝。人無信不立,廠無信難成,誠招天下客,譽從信中來。可以自豪的說,法爾勝品牌,不僅是中國金屬製品行業高端的象徵,早在四年前就獲得了全國冶金業首批“中國名牌”稱號,而且出口三十餘年來,一直在海外市場享有很高的聲譽。我們知道,法爾勝的產品既代表了企業的信譽,更代表了民族的形象。上世紀90年代,在國外產品壟斷市場的情況下,法爾勝的大型橋樑用鋼絲,在中國第一座懸索橋廣東虎門大橋上一舉中標,結束了國內大橋鋼絲依賴進口的歷史。時至今日,憑藉著過硬的產品質量和多年來形成的企業聲譽,公司產品已先後套用在江陰大橋、潤揚大橋、舟山跨海大橋、蘇通大橋等大型橋樑上,近年來,國內半數以上橋樑纜索出自於法爾勝。有位美國客商曾驚訝的說:“真沒想到,在世界地圖上找不到的江陰,竟有如此品質一流、誠實守信的企業。”
科技創新的法爾勝。40多年來,法爾勝依靠科技創新不斷進行產業升級,成功實現了從生產麻繩到生產鋼絲繩,從生產普通鋼絲繩到生產具有“高、精、尖、小”特色的鋼絲繩,從單純經營金屬製品到全面向光通信、新材料等高科技領域進軍的三級跳。也正是憑藉持續創新,推動法爾勝一次又一次突破技術極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業界奇蹟。目前,在金屬線材製品領域,法爾勝已經掌握了全套核心技術,確立了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地位,並在中細規格鋼絲繩、橋樑纜索等領域實現了國際領先,綜合實力進入國際前三強;在光通信、新材料領域,法爾勝掌握了部分核心技術,整體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在保偏光纖等個別領域國際領先。多年來,法爾勝主持、參與制訂和修改國家、行業標準40多項,各類專利127項(其中發明專利17項),特別是與國際著名企業固特異、德國鳳凰等結為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共同制定其產品標準。
情義無價的法爾勝。四十幾年來,法爾勝一直堅持“以人為本”的企業理念,百花齊放育人,築巢引鳳留人,海納百川容人。在“激勵探索、寬容失敗”的企業氛圍中,逐步積累和有效形成了一支穩定的技術創新力量。所以,“情義無價”的法爾勝才能引進江陰市企業中的第一個碩士、第一個博士、第一個博士後、第一個教授。目前集團有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專家4名,博士12名,碩士50多名,800多名大專以上學歷科技管理人員(其中教授級高工6名,高級工程師、高級經濟師、高級會計師32名,“海歸”博士4名)。除了企業自有的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博士後工作科研工作站外,法爾勝與政府合作投資興建的江陰高新技術創業園已也初具規模。我們努力嘗試通過打造創新孵化平台,來集聚人才,加強產學研合作進程,從而形成持續發展的動力引擎。
和諧發展的法爾勝。法爾勝是個有著近萬名員工的大家庭,企業保障他們衣食無憂的同時,通過效益增收來達到企業與個人和諧共榮的發展目標。同時,公司還一直依法繳納各類社會保險,為職工每年提供健康體檢,組織萬人旅遊,舉行年終文藝匯演等等,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法爾勝的和諧,還體現在切實履行社會責任上。企業富餘人員從不輕易推向社會,我們通過不斷發展企業,來為職工、為社會創造新的、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法爾勝熱心慈善及社會公益事業。近五年來,用於企業弱勢群體補助、社會公益慈善的資金超過3000萬元。2007年,法爾勝成立了我市第一家市慈善總會領導下的企業慈善分會,認捐了2000萬元的冠名慈善基金,2008年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法爾勝第一時間就捐出了現金222萬元。法爾勝就是要將履行社會責任、塑造公信力作為企業百年長興的基石來打造。
發展
1978年,擔任江陰鋼絲繩廠廠長的周建松在與別人聊天中獲悉,中國冶金部門正組織幾家工廠開發一種鍍鋅鋼絲繩,這種外觀銀白色的鋼絲繩大量使用在碼頭、礦山的輸送膠帶內,由於生產技術含量高,全部依賴進口。
周建松清楚意識到,這是企業跨越發展的絕好機遇。組織科研小組攻關,帶領工人手搬肩扛搞基建,土法上馬造設備……1978年,在攻克十大難關後,塑膠棚內開發出我國第一根技術難度大、附加值高、能代替進口產品的膠帶鋼絲繩。國家有關部門對此高度重視。
周建松大膽決策———貸款260萬元,建設規模化生產車間。
“借雞生蛋”取得成功。投產兩年後,鋼絲繩廠收回投資,將貸款連本帶息統統還清。土生土長的膠帶鋼絲繩在完成產品由“黑”變“白”升級換代的同時,替代了進口產品。
1984年,法爾勝開發出當時被稱為鋼絲繩“皇冠”的子午線輪胎用鋼簾線;
1985年,法爾勝代表中國金屬製品業,首度參加在日本舉行的第11屆國際鋼絲繩博覽會,贏得廣泛讚譽;
2005年,法爾勝產品占據全球市場的55%%,躍居全球第一……
另外一個讓法爾勝周建松津津樂道的,是大型橋樑用鋼絲、纜索。
上世紀90年代,隨著國內外大型橋樑建設的興起,大型橋樑用鋼絲、纜索成為金屬製品領域新的熱點。當時,該領域為國外產品壟斷。
中國的橋樑要用自己的鋼絲和纜索,法爾勝周建松暗下決心。經過不懈研發,法爾勝推出了自己的產品,並在國內第一座懸索橋———廣東虎門大橋上一舉中標,結束了國內大橋鋼絲依賴進口的歷史。隨即,江陰長江大橋、潤揚大橋、蘇通大橋、舟山跨海大橋等都用上了法爾勝生產的鋼絲和纜索,如今該產品已出口美國、韓國、印度等國家和地區。
法爾勝周建松辦公室放著7副眼鏡,從800度到2000多度。
1990年,法爾勝科技大樓動工之初,許多人對法爾勝的舉動有意見:“不自量力、好大喜功、樹碑立傳”,流言沸沸揚揚。時任國家經委副主任,主抓技改工作的朱鎔基支持了法爾勝科技立廠的做法。16年過去,這幢當時投資1000多萬元建造的大樓,見證了法爾勝從“麻繩”到“鋼繩”,再到“光繩”的“三級跳”。
上世紀90年代後期,法爾勝先後開發出胎圈鋼絲、預應力鋼絞線、不鏽鋼絲繩、汽車拉索等產品,建成亞洲最大的子午線輪胎用鋼簾線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橋樑用纜索生產基地、現代大型建築用新材料生產基地、不鏽鋼絲生產基地、汽車拉索生產基地等。
成績面前,法爾勝很清醒。用劉禮華的話說:守名牌,安現狀,終究會倒牌子。
在做強做大金屬製品主產業的同時,法爾勝將目標瞄準具有更高技術含量、一直為國外所壟斷的光通信產業。
2001年,法爾勝聽說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擁有研發光棒的技術,立即引進國外先進設備,準備與對方合作成立光子公司。誰料,對方只掌握實驗室中試技術,離大規模產業化差很遠。
一年後,依靠自己的力量,法爾勝生產出合格產品,並承擔了國家“十五”工業領域第一個重點科技攻關計畫,開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MCVD+OVD光纖預製棒製造工藝,並進行產業化生產。
對高科技產業來說,研發成功並不意味著最終的成功。
光子公司投產後第二年便遭遇國外公司為壟斷市場而進行的大幅降價,法爾勝陷入虧損。
法爾勝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朱維軍說:“當其他決策者想放棄時,周建松承擔責任的決心給了法爾勝奮鬥的動力。”
光子公司工藝進一步改進,成本進一步降低,成材率進一步提高。去年5月份以來,產銷兩旺,供不應求。
劉禮華稱,1981年至今,法爾勝先後制定和修訂40多項國家、行業標準。目前,正在主持制定“光纖預製棒國家標準”。
合作
周建松這樣形容法爾勝最強大的對手貝卡爾特:夫妻+對手。
最近,全球最大的鋼絲及鋼絲製品專業製造商貝卡爾特集團宣布,計畫把其總部的技術研發中心、工程中心和其他高科技項目分批落戶江陰,與法爾勝為鄰。
此前,貝卡爾特已在江陰和法爾勝投資建設了4個合資企業,1個獨資企業工程中心和亞太區技術中心,創下了比利時公司在中國投資之最。
貝卡爾特在全世界集生產、工程、研發中心於一體之地除比利時總部外,只有江陰。
貝卡爾特與法爾勝合作始於1992年。合作,突破了這家有125年歷史的企業的兩個禁區:一是從不在同一個地區辦兩個企業;二是在國外投資中從不讓當地公司控股。
有競爭才有進步。法爾勝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以退為進,和對方“聯姻”。
雖然在合資中只占到10%%的股份,但將手指伸進國際鋼簾線市場,將我國金屬製品產業技術前移了20年。
劉禮華說,貝卡爾特讓法爾勝找到了一面鏡子。
通過強強合作,法爾勝加快了傳統產業的技改步伐,積累儲備了全球行業的同步信息。這些,為法爾勝在金屬製品產業產能達到國內第一、亞洲第二、全球第三,擁有5個世界冠軍產品、11個全國冠軍產品打下了基礎。
中國第一不是終點!周建松目光長遠:傳統工業的結構調整要跟上國際步伐。
在工業戰線幹了42年的周建松最大的心愿是早日建成創新孵化平台,加快江陰工業產業升級。
如今,這一願望“破繭在望”———高新技術創業園基本建成,開始投入試運行,法爾勝新材料領域一些科研攻關項目已進駐創業園。另外,僅替代鋁合金產品的鎂合金壓鑄製造技術開發一項,預計明年有2000萬元銷售、500萬元利潤。
經驗
創新發展的經驗和做法
法爾勝集團公司創建於1964年,創業之初主導產品是捕魚用麻繩。42年來,公司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科技立廠、以質取勝、管理求實”的治廠方針,依靠科技創新不斷進行產業升級,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已連續18年保持我國金屬製品行業第一。公司在創新發展方面具體的體會是:
1.樹立強烈的創新意識
法爾勝人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法爾勝有“三不”。一是樹立企業危機感,不滿足。由於不滿足於現狀,法爾勝通過技術創新不斷進行產業結構升級,成功實現了從生產麻繩到生產鋼絲繩,從生產普通鋼絲繩到生產具有“高、精、尖、小”特色的鋼絲繩,從單純經營金屬製品到全面向光通信、新材料等高科技領域進軍的三級跳。二是樹立民族自尊心,不服氣,正是由於對國內高技術含量鋼絲繩幾乎全部依靠進口這一現狀的不服氣,法爾勝1978年在塑膠棚中攻克了十多項技術難關,開發出了輸送帶用鋼絲繩,全面代替進口,此後以代替進口和出口創匯為目標市場,相繼在金屬製品領域開發了18大系列、800多個產品,造就了中國人自己的金屬製品產業。三是樹立歷史使命感,不停步。法爾勝人深知創新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通過持續創新,公司的綜合競爭力得到了持續提高,如今公司擁有世界單打冠軍產品5個,全國單打冠軍產品11個,拳頭產品輸送帶用鋼絲繩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60%。
2.始終堅持以人為本
法爾勝創新發展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八十年代,公司在沒有資格分配到大學生的條件下,1985年用八千元引進了第一個本科生,1987年用兩萬五千元引進了第一個碩士生。法爾勝引進了江陰市企業中第一個碩士、博士、博士後、教授。公司八十年代與北京科技大學合作舉辦專升本班,九十年代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舉辦工程碩士班,進入新世紀後又與南京理工大學合作舉辦在職MBA班,並先後支持多名技術與管理骨幹參與在職博士、EMBA等高層次教育。
法爾勝注重以事業聚人,以待遇引人,以感情凝人,以環境留人。目前公司建有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擁有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專家4名,博士10名,教授級高工6名,碩士50多名,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為公司的技術創新工作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3.加強創新能力建設
早在1986年,法爾勝就建立了行業內第一個專業技術開發機構——江陰金屬製品研究所。目前公司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行業內唯一的省級金屬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測試中心,強大的研究開發能力為公司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僅“十五”期間,公司就先後承擔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2項、國家“863”項目3項、其他國家級項目7項、市級以上科研項目60多項,取得了豐碩的科技成果。
4.構建核心競爭力
法爾勝始終堅持以專利和標準為手段打造核心競爭力。公司1989年申請並獲得了第一項專利,目前金屬製品行業廣泛使用的應力消除器、直線式電鍍機組等技術均為法爾勝專利技術。公司自1981年起開始介入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先後制定和修訂了40多項國家和行業標準,金屬製品領域輸送帶用鋼絲繩、操縱用鋼絲繩等眾多重要產品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均由法爾勝主持制訂。光通信材料領域的核心產品——光纖預製棒的國家標準也由法爾勝主持制訂。主持和參與標準制訂和修訂工作使公司掌握了行業發展的主導權,保持了自己的競爭優勢。
落實試點方案的情況
被確定為國家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以來,法爾勝集團公司制訂了切實可行的創新型企業建設方案並迅速付諸實施,目前已開展的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創新文化建設初見成效
法爾勝認為創新文化建設是創新型企業建設的重中之重,必須通過創新文化建設,實現要我創新到我要創新的根本性轉變。為此,公司於2006年9月18日召開了建設創新型企業動員大會,並組織集團主要管理人員、技術骨幹以“勵志創新、和諧發展”為主題,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學習和討論,使管理層和技術人員對創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及如何進行創新形成了共識。公司還以“法爾勝”報為依託,發動廣大職工圍繞創新型企業建設各抒己見,通過深入討論在全集團形成廣泛共識。
2.加強創新領導,完善組織保障
圍繞創新型企業建設,公司進一步加強了創新領導,完善了相關的組織機構。成立了以集團公司周建松總裁為組長,以公司核心領導為組員的創新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創新工作領導小組的成立從根本上保障創新工作的人、財、物需求。同時,公司專門設立了創新工作辦公室,作為創新基金工作日常管理機構。通過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和創新工作辦公室的成立,保障了集團公司創新工作的系統性和規範性,為創新型企業建設確立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3.設立創新基金,保障核心技術開發
為充分發揮集團優勢,法爾勝集團公司專門設立了自己的創新基金,統一用於核心技術、重大新產品、新工藝和新裝備開發,通過系統、嚴格的評審程式確保集團公司創新基金的合理投入,通過創新基金運作,培養和壯大集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4.大力加強創新能力建設
公司目前已完成了組建國家金屬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省級光通信材料重點實驗室和以公司為依託組建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鋼絲繩分技術委員會的方案制訂工作,並先後與科技部、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和江蘇省科技廳等相關管理部門進行了溝通,聽取主管部門的指導意見。此外,公司還投資1.5億元創建了江陰市高新技術創業園,以吸收海外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為集團公司產業結構調整奠定了基礎。
5.研究開發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半年來,公司先後開發重大新產品、新技術、新裝備13項,申請專利15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目前正在新制訂國家標準2項,修訂國家標準5項,正在申報二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和多項省市級科技攻關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