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法爾內塞劇院(Teatro Farnese),義大利帕爾馬的法爾內塞家族第四代帕爾馬公爵拉努喬一世1618年請阿里奧蒂修建了這座木製劇院。它位於義大利北部的帕爾馬市過去東西方所有的劇場都是“開敞式舞台”。自法爾內塞劇院始,舞台設計成一個鏡框型,周圍是牆壁,台口再掛起大幕。這就是經典的“鏡框式舞台”。上世紀50年代中期,出現了伸出式、中心式、終端式舞台等結構,這就是“非鏡框式舞台劇場”。
劇院是長方形,木結構,設在公爵宮殿內的軍械庫中。10年之後,1628年的12月21日,為慶祝第五代公爵與另一家更顯赫的名門望族——美第奇家族聯姻,才正式開放。首演劇目《墨丘利與瑪爾斯》,出自另一位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蒙特威爾第之手。
舞台結構
在這座劇院出現之前,無論是古希臘的露天劇場,中國傳統的戲台,還是文藝復興時代的莎士比亞式劇場,都不曾出現過我們今天在劇院裡看到的箱形舞台。換句話說,它們所有的都是“開敞式舞台”。而劇場建築中有箱形舞台,有鏡框式台口,是自法爾內塞劇院始。這可是劇院建築史上至關重要的一個分水嶺。早先那種開敞式的舞台,四面被觀眾環繞,很利於感情的交流,尤其適合京劇這樣的寫意式的藝術形式,可是戲劇在不斷發展,舞台技術日新月異,到法爾內塞劇院興建的文藝復興時代,再固守過去的成規,顯然不合時宜,因為開敞式舞台的構造,對於複雜、大型的布景道具的套用,已經構成阻礙。
而且當時原有的劇場,已經由於戲劇活動的發展,供不應求,各地紛紛興建新的劇院,建築師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探索,積累經驗,終於在這座法爾內塞劇場中,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說它突破,因為演員頭一次退到舞台的台口之內,在一個箱狀的空間裡表演。前台的台口,像一個鏡框,周圍是牆壁,台口再掛起大幕,這樣一來,演出的時候分場分幕,非常方便。更有一點,就是更換布景的時候,手段比從前要靈活多樣得多。
當時更換布景,有兩套辦法,其一是三稜柱法。所謂三稜柱,說白了,就是有三個面的柱子,幾對三稜柱排成一列,柱的每一面上,都有獨立的布景,換景的時候,不用拆卸,只要同時轉動它們就可以了。這是套用古希臘人的成法,場面固定,而又缺少變化。
另一種方法,就是法爾內塞劇院所用的“溝槽換景系統”,把布景畫在平面的景片上,沿著舞台兩側的溝槽,不斷地推進推出,能更換很多場景,其方便靈活,遠非只能換三場景的三稜柱可比。所以一經阿堅塔的阿列奧蒂引進法爾內塞劇院之中,立即風行起來,而三稜柱不久就銷聲匿跡了。
法爾內塞劇院的換景裝置,既然比以往更加靈活方便,就可以根據時尚的口味,不斷推出新鮮的布景。而且有鏡框將它和表演區隔開,舞台的深度也照以前加深了很多,這就用到了透視法,結果是,既能表現真實生動的場景,也可以製造出激動人心的幻象。
舞台的空間感加深了,表演區域也更加集中,如果再採用傳統的半圓形劇場,則兩側的觀眾,勢必看不見舞台的全景,因此法爾內塞劇院的觀眾席,設計成馬蹄形。雖然還未像以後的劇院那樣,將其前部的曲線向里收縮,但已經很有效地改善了觀眾的視線。
舞台的前方,有突出的台唇,上面裝飾有雕塑和繪畫,演員退入台口內表演,整個設計,使布景看起來格外深遠壯觀。劇院的建築風格,是巴羅克式樣,能夠容納4 500名觀眾。
意義
法爾內塞劇院在建築史上,有開宗立派之功,但它主人的命運,卻從此漸趨沒落。像很多義大利世家貴族一樣,法爾內塞家族,在以藝術贊助人出名的同時,家勢卻一蹶不振,末代公爵在1731年死去。帕爾馬地方,落入了西班牙國王之手。
第二年10月,劇院做了最後一場演出,從此廢棄不用。直到1944年,終於在戰爭中毀於轟炸,但在50年代,又重新修復。這座法爾內塞劇院,與文森扎地方的奧林匹克劇場,是義大利兩座最古老的劇院。
歷史
歌劇萌芽於佛羅倫斯貴族的藝術沙龍,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歌劇院——聖卡西亞諾歌劇院,卻是於1637年在離此不遠的水城威尼斯誕生的。佛羅倫斯、威尼斯與義大利的另一名城那不勒斯三足鼎立,成為17世紀最重要的歌劇中心。如同歌劇這種藝術形式濫觴於古希臘的戲劇一樣,最初的歌劇院設計也是脫胎於古希臘、羅馬的劇院建築。當然,經過前世建築大師們,如布魯內勒斯基、帕拉第奧等的努力,到16世紀末期,古希臘、羅馬建築風格的影響業已淡化,1618年建於義大利帕爾馬市的法爾內塞劇院,被公認對後世的歌劇院建築影響篤深。該劇院一個里程碑式的設計方案,便是設定了一個永久性的舞台畫框。從這個獨具匠心的設計,隱約還能看出古羅馬凱鏇門的影響。舞台畫框的意義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它遮斷了觀眾投向後台的視線,使之不能夠一覽無餘,布魯內勒斯基所整理和歸納的透視法在這裡最大程度地發揮了作用,其空間感和距離感均非早期劇院所及;其二,在更換景片時,對舞台空間起到遮蔽作用,將舞台上的一些機關設施隔斷在觀眾的視線之外,以保持戲劇的神秘性。
聖卡西亞諾歌劇院以及17世紀中葉以後陸續興建的歌劇院,吸納了法爾內塞劇院的創造性及合理性部分,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其畫框式舞台已包括翼幕—垂幕—短幕透視法布景、舞台畫框、換景設備、製造特殊效果的機關等;其它空間包括半圓形座席、樂隊區、包廂和樓座。1700年以前,這種劇院建築樣式風靡歐洲,許多城市競相模仿。歌劇院建築及裝飾日趨華麗、奢靡,但直至到19世紀中葉,該風格始終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世界著名的歌劇院
我們精選了世界上最頂級的歌劇院,每一處都像一部獨唱曲一樣特別。如果有可能,希望你有機會去親身感受它們各自的精彩!那時,才會知道什麼叫威懾、什麼叫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