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山寺位於定陶縣馬集鎮郭莊村南300米處。遺址呈堌堆狀,南北長400米,東西寬200米,高3米。採集標本有盆、罐等陶器殘片,文飾為粗細繩紋,陶質為夾砂和泥砂兩大類,文化性質和年代初定為商周、春秋、戰國至漢代。明清時期曾建有寺院。據《山東通志》載:“山南即舊州治(左城),崗阜連屬,林木交映。”當年寺院高大宏偉,古樹參天,林木成蔭,風景宜人。春秋左丘明父葬於左山。後人有“前賢磊落在春秋,爽氣蔥蘢曜帝邱。太史已隨山木古,殘陽猶照左山頭”的詩句。“左崗林樾”成為定陶古八景之一。1982年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聽說定陶重建古剎法源寺久矣,只是一直沒能前去觀瞻,去夏朋友說起主持一來法師擬重修寶乘塔,以供奉定光佛舍利,一向愛好尋訪古塔的翌新,便將近年來尋訪來的古塔圖片分類匯總,選定部分較具特色的提供大師參考,得以與友幾人來到了位於現馬集鎮西南的法源寺,拜謁了主持一來師傅。
定陶法源寺規劃示意圖
法源寺可謂歷史悠久,重建古剎可謂功德無量。據載,古剎歷史可追溯之隋代,時稱法源寺,至唐改龍興寺,北宋時稱興化禪院,因其位置位於春秋大家左思明所葬之地左山,亦被稱為左山寺。法源寺歷史有名原因有二,一是寺內藏有佛教聖物定光佛舍利,源於隋文帝楊堅時期;二是唐代高僧趙州和尚從諗在此落髮出家,成為了臨濟禪宗奠基之人。最為興盛當數北宋,仁宗皇帝親自下詔,擴建興化禪寺,重建定光佛舍利塔,並御書塔名‘寶乘’。
如今的法源寺在一來法師的主持下已完成了重建規劃,並在逐步實施中。先期建設了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和僧眾寮房、法堂,雖然剛剛起步,亦是殿宇巍峨,法相莊嚴。塊塊古碑立於寺中,印證著法源寺的淵源流長,而寶乘塔、萬佛樓也在緊鑼密鼓的募資籌建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千年古剎定會重振禪林,再度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