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識的文字傳播

明清日用類書中刊載的法律知識類型一、契約體式二、訟學知識三、律側知識第二章 日用類書中的律例知識概貌一、門類名稱與編排體例二、律例知識的具體種類第二節 法律知識所占比例的變化一、契約體式的淡出二、訟學知識的消失三、律例知識的退場第二節

內容介紹

本書是一部體現跨學科研究特色的專著。作者在廣泛收集和閱讀明清時期的40餘種現存日用類書的基礎上,圍繞其中所包含的法律知識內容進行了專門的研究。該書不僅深入討論了明清日用類書中的法律知識構成及其特點,還結合了社會文化史、社會經濟史、書籍史等領域的國內外相關研究,展示了法律知識在普羅大眾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且運用法律社會學的研究方法,探討了明清時期的法律知識流傳與社會變遷之間的內在關係。

作者介紹

尤陳俊,男,1980年生,浙江永嘉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學士、法學碩士,北京大學法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講師。曾擔任《北大法律評論》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法律史、法律社會學和法學學術史,兼及海外中國學、農村社會學等領域。近年來在《法學》、《中外法學》、《政法論壇》、《法商研究》、《法學家》、《法律與社會發展》、《華東政法大學學報》、《法律和社會科學》和Modern China、《中國史研究》(韓國)等國外學術刊物上發表有中英文學術論文30餘篇,並出版有《司法、政治與社會:中國大陸的經驗研究》(合編,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2)、《從訴訟檔案出發:中國的法律、社會與文化》(合編,法律出版社,2009)、《百年回眸:法律史研究在中國(當代台港卷)》(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等多部論著。

作品目錄

緒論
第一節 學術史回顧
一、日本學界的研究概況
二、英語學術圈的研究概況
三、漢語學術圈的研究概況
四、難入“法”眼或“法”眼偏頗
第二節 材料與進路
一、主要材料
二、研究進路
第一章 明清日用類書概說
第一節 源流、特點與得名由來
第二節 作為實用性讀物的明清日用類書
一、實用書籍的低製作品質
二、四民皆用之書?
三、所收知識類型的時代變遷
第三節 明清日用類書中刊載的法律知識類型
一、契約體式
二、訟學知識
三、律側知識
第二章 依樣葫蘆:日用類書與契約書寫
第一節 民間契約的悠久歷史與廣泛使用
第二節 日用類書中的契約體式
一、官版契式的出現
二、《新編事文類要啟札青錢》的貢獻
三、明代日用類書中的契式範本種類
第三節 契式趨同化所反映的社會問題
一、契約實物與契式範本的對比
二、日用類書與契約習慣法
三、日用類書中所見的“永佃權”問題
四、契式“套語”的學術意義
五、“服書式”反映的社會信息
第三章 攢零合整:日用類書與為訟之學
第一節 明清時期的“好訟”之風
一、紛繁詞狀對官府理訟能力的挑戰
二、訟師:官方話語中的罪魁禍首
第二節 訟師秘本中的作狀技法
一、代作詞狀的社會需求
二、訟師秘本的內容構成
第三節 通過日用類書的訟學傳播
一、重思訟師秘本的社會影響
二、日用類書中的訟學內容
三、對訟師秘本的內容移植
第四章 魯魚帝虎:日用類書與律倒入門
第一節 日用類書中的律例知識概貌
一、門類名稱與編排體例
二、律例知識的具體種類
第二節 日用類書所載律例知識溯源
一、“比附律條”的由來
二、“五刑條例”中的硬傷
三、“在外納贖則例”的原型
四、歌訣類內容的出處
五、“金科一誠賦”、“為政規模節要論”的淵源
第三節 率爾操觚外行事
第五章 日用類書折射的明清社會變遷
第一節 法律知識所占比例的變化
一、契約體式的淡出
二、訟學知識的消失
三、律例知識的退場
第二節 法律知識背後的歷史圖景
一、契式範本的需求變遷
二、訟學知識的尷尬境遇
三、律例知識的外部關聯
第三節 文字空間與社會空間的關聯
餘論:法律知識傳播研究的學術意義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