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研究所向公眾開放,吸收所有願意從事國際關係研究或對此感興趣的集體和個人參與研究所活動,幫助公眾更好地了解國際時事。同時,研究所還從事高級人才的培養。當前,研究所除巴黎總部外,還在里爾政治學院建立了一個分支機構。里爾市地處巴黎、布魯塞爾和倫敦的三角交匯地帶,與歐盟各國和國際組織交流便利,研究所在此建址,意在表明其未來工作方向更加側重歐盟, 更加強調對外交流。法國國際和戰略關係研究所發展較快,全所41人,其中研究人員28人,在法國屬規模較大的研究機構。每年預算不多,約140萬歐元,沒有政府直接撥款,主要靠政府和國際組織的項目和會議資金、合作夥伴捐贈款和教學活動維持運轉。研究所雖然按照1901年法律規定註冊為獨立的、非營利性質的民間協會,但其與政府和媒體關係十分密切,加之從事教學活動,因此在國家決策和輿論中都有較大的影響力。
影響作用
(一)在政治上,通過四個途徑直接或間接為政府提供服務首先,承包政府研究項目,如,2000年,為國防部戰略務委員會完成4個研究報告,2001年6個,2002年3個,2003年2個,題目包括“中國面對飛彈防禦體系的挑戰”、“美國國會在北約和歐洲共同安全與防務問題上的爭論”、“北韓的威脅:現實與虛構”、“巴爾幹國家的民主化”、“根據歐洲國家的預算,歐洲戰略能力在未來10年會有多大提高?”等。其次,組辦研討會,每年組織約100場各類型研討會,主要邀請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以及人數受到嚴格限制的國內外專家、大學教師、重要新聞機構領導和記者、企業領導人參加。第三,召開戰略年會,這是研究所的重頭戲,每年召開一次,迄今已經組辦過8屆,法國國防部長到會並作重要發言,外交、內政、文化部長和議會議長以及北約秘書長和副秘書長、聯合國副秘書長、一些重要國家大使等也都出席過會議。會議主題密切聯繫當年的國際形勢,如2000年主要討論“國際關係和倫理飛2001年為”知識和國際關係”,2002年為“國際安全的新挑戰”,2003年是“跨大西洋關係”,2004年5月會議的主題為“阿拉伯世界的挑戰”。最後,在國民議會和其他重要機構中舉辦報告會和研討會,最近的一個例子是,2004年1月19日,研究所在國民議會召開了主題為“巴爾幹:穩定和未來歐洲的一體化”的研討會,外交部分析和預測中心主任安德烈亞尼、外交部經濟和金融事務司長勒魯瓦、全國防務總秘書處國際危機管理副局長舍瓦利埃以及前馬其頓外交部 長、聯合國秘書長副特別代表、歐盟共同外交和防務最高代表巴爾幹問題顧問等均出席了會議。總的來說,研究所組辦的各種研討會規格較高,特別是政治、經濟和新聞界決策者和政策執行者踴躍參與,使研討會更加引人注目,政治影響隨之也不斷擴大。
(二)輿論上,就重大國際事件發表評論,引領輿論導向
研究所許多研究人員都有政府和重要國際組織機構的工作經驗,國際關係知識豐富,因而,每當國際上有大事發生,都應邀在《費加羅報》、《世界 報》、《新觀察家》和國家電視二台等重要報刊和傳媒機構發表評論,在法公共輿論中有著重要的號召力 o 此外,法傳媒機構也非常重視研究所舉辦的研討會或座談會,除提供贊助費外, 還派主編、社長或資深記者參加會議。可見,該所在法國輿論界的地位非一般研究所可比
機構設定
法國國際和戰略關係研究所的領導機構是董事會,主要由前政府部長、政黨領導人、議員和航空航天企業領導人組成。現任董事會由23人組成,名譽董事長為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帕斯卡·拉米(Pascal LAMY),董事長為前國民議會副議長阿爾蒂爾·帕克特(Arthur Paecht),前部長雅克·布瓦永(Jacques Boyon)任秘書長,卡達國民銀行巴黎分行總經理呂克·德比厄弗爾(Luc Debieuvre)任司庫,其他董事還有歐洲航空、防務和航天公司戰略協調執行副總裁讓—路易·熱爾戈蘭(Jean-Louis Gergorin),綠黨發言人、歐洲議會議員瑪麗一埃萊娜·奧貝爾(Marie-Hélène Aubert),社會黨第一書記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國民議會法國民主聯盟議會黨團主席埃爾韋·莫蘭(Hervé Morin),前部長、審計院審核 官菲利普·塞甘(Philippe sèguin),前總理、國民議會員、人民運動聯盟 成員阿蘭·馬爾索(AIain Marsaud)和文化與通訊部長雷諾·多內迪厄·德瓦布雷(Renaud Donnedieu de Vabres 等。所領導班子主要有:所長帕斯卡爾·博尼法斯(Pascal Boniface),副所長讓一皮埃爾·莫爾尼(Jean Pierre Maulny)和迪迪埃·比榮(Didier Billion),總代表尼里·費雷·埃爾芒代(Nuria Ferres Hernandez 。全所有主任研究員4人、研究員7人、合作研究員13人,其他均為管理和行政人員。
重要人物
1.阿爾蒂爾·帕克特 (Arthur Paecht),董事長,防務和武器工業問題專家。畢業於巴黎醫學院,醫學博士、馬賽醫學院內科主任和教務長。1973年當選為瓦爾省議會議員,1985年起任副議長。1983-1995年任班多爾市長。2001 年起任海濱拉塞恩市長。1978年第一次當選國民議會議員,先後任國民議會國防委員會秘書、軍事綱領法報告人和財政委員會防務預算特別報告人,1997-2000年任國民議會國防和三軍委員會副主席,1998-1999年任副議長。1999年起任北約議員大會民事委員會主席。2002年6月進入法國國際和戰略關係研究所,為裁軍和武器工業問題課題帶頭人,2003年2月12日當選董事長。曾獲國家榮譽騎士勳章、榮譽勛位騎士勳章。2.帕斯卡爾·博尼法斯(Pascal Boniface),創始人、所長,法國著名戰略問題專家。畢業於巴黎政治學院,獲公共法和政治學深入教育文憑(相當於我國碩士學位)、國際公共法國家博士學位。1979-1982年為裁軍研究中心研究人員。1980—1985年在巴黎諾爾大學任教。1982-1986年任全國防務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1982-1985年在著名的聖西爾軍事學校任教。1985-1986年任軍事和戰略研究小組秘書長。1986—1988年任國民議會社會黨團防務問題專家。1985年起先後任《戰略年鑑》、《軍事平衡》等出版物發行人。1988-1989年任國防部長舍韋內芒辦公室特派員,巴黎諾爾大學戰略學第二階段學位教學教育部主任、《國際和戰略》雜誌社社長。l989—1990年在巳黎政治學院任教。1990—1992年先後擔任內政和自防部長辦公室技術顧問。1990年創建法國國際和戰略關係研究所,1991年創辦《國際和戰略雜誌》。1998年起任國防高等研究所董事。1999—2002年任最高國際合作委員會委員。2001年起任聯合國裁軍問題磋商委員會委員。曾撰寫並主編了30餘部著作,主要有:《強國的意願》、《法國還是大國嗎?》、《國際關係學教程》、《軍隊,30萬無名戰士的調查》和《生態學家和防務》等。近年來,經常發表有關中、美和跨大西洋關係問題的文章。在歐美關係問題上,他認為,法、美和歐、美在攻打伊拉克問題上的分歧是冷戰後跨大西洋第一次重大危機。由於雙方世界觀存在差別,因此,歐美矛盾將是長期的。只要美國不改變單邊主義行徑,跨大西洋關係就不會有明顯改善。他強調,建立歐洲支柱和歐洲承擔世界責任,這是平衡歐美關係至關重要的兩大因素。曾獲國家榮譽騎士勳章和榮譽勛位騎士勳章。
電子信箱 :boniface@iris-france-org.
3.讓皮埃爾·莫爾尼(Jearl-Pierre Maulny),副所長,武器工業和軍售問題專家。 1986—1988年任參議院社會黨議會黨團主席的防務問題顧問和防務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1988—1997年任國民議會社會黨議會黨團主席防務問題顧問。1997—2002年任國民議會防務和蘭軍委員會主席特派員。經常在所出版的刊物上發表文章,如“全球化時代, 國家和防務企業關係的變化”。“歐洲武器工業的基礎建設模式”等。
電子信箱:Jpmaulny@iris france-org。
4.迪迪埃·比榮(Didier Billion),副所長,中東問題專家,政治學博士。1991 年作為中東特別是現代土耳其問題專家加入法國國際和戰略關係研究所,2002年起任副所長。他還是東地中海和土耳其伊朗法國協會領導小組成員。曾出版過《土耳其對外政策》、《歐洲擴大後的新面孔》(2003)等著作。
電子信箱 :dbill1on@iris-fran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