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爾泰:1694-1778通過深入研究牛頓和洛克的科學與哲學著作,撰寫出他最早的哲學著作《哲學通信》。伏爾泰承認外在世界的客觀性,認為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以此為前提,他進而論證人的一切觀念都來自感官對外界事物的感覺。感覺是觀念的唯一來源,人腦唯一只是對感覺得來的觀念進行組合和整理。由此可以看出,伏爾泰不僅繼承了洛克唯物注意感覺的基本觀點,而且還發展並克服了洛克思想的不徹底性。洛克的內在經驗實際就是唯心注意的東西。不過,由於過分強調感覺、經驗、伏爾泰還沒有認識到抽象思維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還不能理解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辨證過程。
反對天主教以及教會所散布的迷信和偏見,是伏爾泰一生鬥爭的重點。他從“自然道德”出發,運用最有力的武器嘲諷、揭露、抨擊迷信和偏見,而讚揚理性。他認為如果沒有教育便不能實現正義,而正義的勝利是以理性和真理的勝利為前提的。因此,他試圖用他那嘲諷的筆調來喚醒民眾、教育民眾。但他又主張人類必須有上帝。“如果沒有上帝的話,也必須造出一個”,由此來統一、約束人民,維持社會的秩序。體現著理性的上帝,是哲學家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所作出的無奈的呼喚。
法國啟蒙運動中另一哲學主將盧梭也著書立說,闡述其哲學思想。盧梭早年熟讀洛克的哲學著作。稱他為“賢明的洛克”。受其思想影響,盧梭哲學思想的出發點是唯物主義感覺經驗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