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區南埔鎮

1956年設南埔區,轄14個鄉,包括南埔、後龍地區。 【基礎設施】 30年前,南埔鎮原為惠安北部一個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後的貧困鄉鎮。

【地名含義】
以駐地南埔村委會得名,南埔村早為惠北著名貿易口岸之一。自古以來,鄉鎮公社等事業、企業單位都以“南埔”冠名,其地名由來有二種說法
其一:傳說,南埔早年是個天然的避風港,當時稱為“貴澳”, 又名“蚶海”,先民聚居山內、石門內(現稱南埔邸)。後滄海桑田,泥沙堆積而成址,因位於山內南面而俗稱“南埔”。
其二:始祖自誠公祖籍莆田梁橋洋,理學艾軒先生,官居東增城縣尉,後調任惠安縣尉時,相宅惠北蓮峰山下的風水寶地,遂由莆遷惠建家立宗,時稱“理學蓮峰林”,因地位於自誠公家鄉莆田南面,內念祖而稱為“南浦”,後改名為“南埔”。
別名:蓮峰、南峰、藍峰。因村西有座山峰石瓣似蓮花怒放的蓮峰山而命名為“蓮峰”;因由“南埔”, “蓮峰”合二為一,取名為“南峰”;因“林”姓的本土音似“藍”,而稱為“藍峰”。
【歷史沿革】
宋置惠安縣時,屬城山鄉。元屬忠恕鄉。明、清先後屬九、十、十一都東林、竹溪、仙塘、添奇、良興、梅峰鋪。1947年民國時設天馬、梅東鄉。1949年冬起先後隸屬七、八區。1951年設九區。1956年設南埔區,轄14個鄉,包括南埔、後龍地區。1958年成立超先公社設南埔管理區。1961年析分成立南埔公社。1984年改稱南埔鄉。2000年改為南埔鎮
【行政隸屬】
南埔鎮地處泉港區東北部,湄洲灣南岸,是規劃建設中的全國6大石化基地和4大中轉港所在地。
【人口與土地面積】
現轄區陸域面積40多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7公里,常駐人口10萬多人。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之初,南埔鎮是我省定點幫扶鄉鎮,大部分農民以農業種植、海上捕撈為生,人均收入僅30元。30年後的2008年,南埔鎮預計實現農業總產值2.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78億元,財政總收入2.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200元,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位居全區前列。轄區內擁有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世界500強ATM公司投建的福海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國電南埔火電廠等大中型企業幾十家,石化、港口、物流等支柱產業不斷壯大。海上養殖、石材加工等傳統產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基礎設施】
30年前,南埔鎮原為惠安北部一個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後的貧困鄉鎮。30年來,在上級的關心支持下,全鎮上下齊心協力,大力推進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如今,南埔鎮轄區內交通四通八達,一體化周邊道路貫穿全境,等級鄉村道路50多公里,電力資源充沛,自來水資源豐富,有國電南埔火電廠5萬噸煤碼頭、泉州港務集團7萬噸散貨碼頭、三梅公司5萬噸多功能碼頭等建成投產,在建及規劃中碼頭共15座,全部建成後年港口吞吐能力將達上千萬噸。目前規劃建設的24.5平方公里泉港石化工業園區大部分坐落在南埔鎮。
【社會事業】
南埔鎮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發展經濟和建設基礎設施,同時不斷加強計生、綜治、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的發展。鎮政府設立鎮行政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辦公”,在全市率先成立由綜治辦牽頭,司法所等10個部門集中辦公,公安派出所(邊防派出所)等13個部門為聯動機構的司法綜治服務中心。轄區15個行政村均設立治保委、調解委、警務室等村級綜治工作服務站。轄區內有4所中學、1所職專、14所國小、1所文技校、1所鎮級衛生院。該鎮社會保障水平和覆蓋面不斷提高,2008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超90%,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款70多萬元,惠及民眾1100多人,發放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81萬元,惠及民眾143人。
【鎮容鎮貌】
南埔鎮地處東亞季風區,常年氣候溫和,轄區旅遊名勝悠久豐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沙格靈慈宮和天湖岩等區級文化風景點10多處。泉州市唯一的孤島行政村——惠嶼,地理位置得天獨厚,2006年被評為泉州市“十佳魅力鄉鎮”,併入圍“福建最美鄉村”。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近年來,南埔鎮先後被評為“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先進單位”、“福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泉州市雙擁模範鎮”、“泉州市基本實現寬裕型小康鎮”、“泉州市創建平安活動先進集體”、“泉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先進集體”、“泉州市農業農村工作先進單位”、“泉州市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先進單位”、“泉州市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單位”和泉州市“五個好”先進鄉鎮黨委等榮譽稱號。
在認真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關鍵歷史時期,南埔鎮將進一步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加快推進石化港口工貿經濟強鎮建設,主動融入泉州市“大港口、大城市、大產業”建設大局,為泉港區湄洲灣石化基地先導區、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示範(泉港)園區、中國石油化工(泉港)園區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下級組織】
下轄:柳厝、南埔、塘頭、天湖、天竺、鳳翔、仙境、西楓、外厝、施厝、侖頭、邱厝、柯厝、先鋒、沙格、肖厝、惠嶼17個村委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