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運河在徐州有兩段,一即位於微山湖西側經龍堌、沛縣、藺家壩的不牢河,一即位於微湖東側出韓莊閘東行至台兒莊、在明代泇河基礎上開鑿的韓莊運河。韓莊運河經過台兒莊後南下入邳州,於泇口入中運河。泇口位於今邳州西北約20公里處的邳城鎮,如今僅是一個不起眼的村落。
早自明代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開始,泇口即是運河上一個重要的碼頭,當地人習慣地稱其為“泇口街”。明清兩代避黃行運,漕船多避開徐呂二洪經泇口入運。按當時人的信仰,凡事即問神明,行船是極有風險的事業,當然不能例外,因此,泇口街里有“七十二座船神廟”之說。
當地人津津樂道的一個故事是金兀朮進犯中原,來到泇口,幾十萬大軍駐紮廟裡,居然還綽綽有餘。傳說顯然是誇張的,金兀朮的時代,泇河尚未開出,若換成後金兵也就是清兵,似乎更為可信。但是泇口廟多是勿庸置疑的。在76歲的唐大爺的指點下,我們大概知道曾有過關帝廟、河神廟、龍王廟、大王廟、奶奶廟、青龍廟、火神廟、船神廟等,可惜全部被毀。
如此眾多的廟宇,正反映了當時交通的發達、商業的繁榮。同時,靠運河生活的人們,面對無數的危險和災難,自然要對河神、水神頂禮膜拜。對神的崇拜源於對自然的敬畏,其中首推河神,靠近河的村鎮多建有河神廟,祈求河神扼制洪水濫發,給人民以灌溉之利。沿河村民,多有祭祀活動,船家在行船前要先祭河神,第一次過河坐船之人要給河內投錢,謂之“買路錢”以祈求能平安到達彼岸。
對火神的崇拜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水神崇拜。火神即祝融,曾與水神共工爭帝,共工失敗而怒觸不周山,“天柱折,四維裂”,引起洪水泛濫。正因為共工作為洪水之神曾給人類帶來很大的災難,因此對火神祝融的崇拜無疑是人們對洪水的恐懼心理的一種宣洩。
值得一提的是關羽和尉遲恭二人,此二人在別處一為武聖兼財神,一為鬥神,而在徐州卻“兼管水事”,享受水神待遇,受到百姓加倍景仰,原因是“相傳二公治水呂梁。”於是祭祀關公的武廟亦有了鎮水伏洪的特殊功用,徐州關尉神廟就建在呂樑上洪,即前文提到的鳳冠山上,“舟人至此,罔不震懼,日進萬艘,謁廟致祭。”《徐州府志》特別提及邳州有五座,“一在舊城堤上,一在泇口,一在土山……。”
土山的關帝廟是遠近聞名的,它位於土山鎮街北村,是目前江蘇現存最大的關帝廟,據原土山文化站王站長介紹,過年的時候香火極旺,香客達數千人。記者一行到來的時候,這裡正在大修,當地政府正準備將其修葺一新並在此建立一座三國文化旅遊園區,以爭取在農曆九月十三的關帝廟會前開門揖客。
在泇口,大人小孩都會講乾隆認乾媽的故事。相傳乾隆下江南來到泇口,微服出行之際路遇一位少女在母親指導下練劍,招式優雅、柔中帶剛,乾隆不禁高聲喝彩,引起母女二人注意。那母親姓白,是個頗有財富與地位的寡婦,看見乾隆相貌堂堂,心生敬佩,延至家中,以貴客相待,臨別時乾隆為不暴露身份,認其為乾媽。
更為有趣的是,在泇口,還流傳著另一版本的“運糧河蛤蟆乾鼓肚”,與微山縣的不同之處是白寡婦嫌蛤蟆太吵,乾隆才金口玉言命令蛤蟆從此鼓肚乍腮、不得做聲。
相關詞條
-
邳州市泇口中學
江蘇省南京市邳州市泇口中學
-
泇河
泇河,發源於魯南山區,源頭分東、西兩支,匯合後至泇口與薛河、彭河南省流之水合,下匯沂水,至邳州入黃河,黃河奪泗淮之前為泗水支流。
歷史背景 減水閘 相關資料 效益 -
西泇河
西泇河發源於棗莊市與費縣交界處的柞栗溝村東。南流經棗莊市的周村水庫,在蒼山縣魯城鄉天台莊西入境,東南流入會寶嶺水庫,匯北源下村河,東南流經向城西,匯陽明...
基本概述 歷史沿革 流域範圍 文獻記載 文化底蘊 -
東泇河
東泇河是貫穿蒼山縣城的一條主要防洪除澇河道,歷來與塔子山一起成為臨沂市縣城的主要標誌。
基本概述 治理情況 古代文獻 -
彭口閘
彭口閘始建於明朝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因閘口周圍有幾家姓彭的,故名彭口閘,1971年設彭口閘公社,後改為彭口閘鄉,於2000年撤銷併入夏鎮,後...
概論 轄區 傳說 -
邳城鎮
、呂灘、丁道口21個行政村。2000年,撤銷泇口鄉,併入邳城鎮,全鎮面積91.1平方千米,人口7.8萬人,轄3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邳城村。原泇口鄉...山區,1957年建泇口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
基本內容 概況 沿革 城鄉分類 經濟發展 -
翁大立
轉給了相關的機構。這期間,翁大立首次提出了開泇河的建言:“臣按行徐州,循子...。”。關於開通泇河的理由,翁大立說:“治河當視其大勢,慮患務求其永圖。頃...以從吾,雖神禹亦難底績!惟開創泇河,置黃河於度外,庶為永圖耳。……自西北...
人物經歷 明史記載 -
駱馬湖[江蘇省北部宿遷和新沂間湖泊]
,與二河相會。中運河是在明、清兩代開挖的泇河和中河基礎上拓浚改建而成。自邳縣黃樓村進入江蘇,折向東南經泇口、灘上、運河鎮,至新沂二灣入駱馬湖,為...,主要河流有陶溝河、運女河、西泇河、文河、東泇加河、燕子河、武河、城河...
位置境域 形成演變 主要支流 治理開發 簡介 -
1604年
化龍請開泇河萬曆三十二年(1604)正月十四日,總理河道工部右侍郎李化龍疏言:河自開封、歸德而下,合運入海。其路有三:由蘭陽道考成至李吉口,過...。臣以為為今之計,唯守行堤,亟開泇河。其利有六:一、泇河開而運不借河,有水...
大事記 出生 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