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體

治體

治體,名詞,漢語辭彙。 拼音:zhì tǐ 釋義:(1)治國的綱領、要旨。(2)政治法度。(3)指規範的文體。

基本信息

詞目

治體

拼音

zhì tǐ

引證解釋

1、 治國的綱領、要旨。

漢賈誼《新書·數寧》:“以陛下之明通,因使少知治體者得佐下風,致此治非有難也。”

《周書·王褒傳》:“ 襃有器局,雅識治體。”

宋司馬光《乞優老上殿札子》:“願陛下慎選德望材器為眾所服,知治體、曉兵略者以代之。”

清惲敬 《三代因革論七》:“天下無無弊之制,無不擾民之事,當擇其合時勢而害輕者行之。後之儒者,以熙寧之法而妄意詆娸,非知治體者也。”

2、 政治法度。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詔策》:“孔融之守北海,文教麗而罕於理,乃治體乖也。”

宋龔鼎臣《東原錄》:“台官言事,惟務摭人之惡,不顧治體之如何爾!自以為若恤治體,則僅乎不舉職矣。”

康有為《大同書》辛部第三章:“大同之治體,無國種,無險要。”

3、 指規範的文體。

明楊慎《蕭穎士論文》:“賈誼文辭最正,近於治體。”

田北湖《論文章源流》:“去古既遠,治體不振,生當其時,手足罔措,輒欲爭效異國,不以師人為恥,偶見章句之大殊,喜其文法之一定,忘其鄙且拙,而謂新且異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