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作物
油菜、白菜、蘿蔔、芥菜、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
外形特徵
成蟲長紡錘形,體長6.7~10.2毫米,寬約3毫米。體壁黑色,被覆灰色短毛。體兩側、腹部和足有白毛,頭和前胸背板褐色,布有不規則刻點,喙短於前胸背板j彎曲度較大,略粗於前足腿節。觸角位於喙前端1/3處,膝形,端部呈膝狀。前翅鞘質灰黑色,被覆灰色短毛,身體兩側、腹部和足被覆白色鱗片,腹部密布黑色刻點,後翅膜質,灰白色。卵黃色,長卵形,長0.5~0.6毫米。幼蟲體長7~13毫米。顯頭型,頭小,棕黃色,並生有棕色剛毛,下鄂黑色。胸腹部乳白色,體節有橫皺紋,足退化。裸蛹長10~13毫米,乳白色,羽化前呈灰白色。頭、胸、足、翅明顯,複眼黑色,觸角基部褐色,頭部具黑色剛毛。
種群現狀
內蒙古、遼寧、山西年生1代,以成蟲在當年油菜根茬附近100~500米處的草埂、草灘、山坡的土石塊下越冬,極少數在油菜的根茬中越冬,越冬多與其它象甲群居,翌年3月上旬,山西油菜返青後成蟲開始活動,在內蒙古成蟲於地溫達到4℃以上開始活動。
生長繁殖
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由土石塊下爬出,為害早春發芽的草地鳳毛菊等雜草。5月中旬成蟲由草灘、草埂向油菜田中轉移。成蟲於5月上中旬交尾,5月中旬進入交尾盛期,喜在9~10時交尾,成蟲壽命50多天。6月中下旬產卵,多產在油菜莖部,個別產在葉柄和葉脈上,卵散產或成行。每雌產卵48~92粒,卵經7~14天孵化。6月下旬卵孵化出幼蟲,並開始取食,7月至8月上旬是幼蟲為害盛期。8月上中旬幼蟲化蛹,8月下旬至9月上旬羽化,成蟲由油菜薹下部鑽出,9月中下旬成蟲開始到土石塊下越冬。由於幼蟲群體期長,其幼蟲、蛹、成蟲在寄主莖稈內重疊。成蟲交尾前取食油菜。成蟲產卵於油菜靠近地面的主莖和側莖,少數產於葉片的葉脈上。產卵時先用喙在莖部咬一小孔,將卵產到韌皮部與髓部間,並排出褐黑色粘狀物將產卵孔堵住,呈一黑點。孵化後,幼蟲鑽入油菜髓為害,1、2齡主要向上部蛀食,3齡後向下蛆食,侵害初期莖部表皮形成明顯的黑斑和葉部萎蔫,隨著齡期的增大,為害也隨之加劇。老熟幼蟲在根頸處化蛹,蛹期6~7天,羽化後在薹的或高或低處咬一圓形孔鑽出,隨即越夏或越冬,到翌年又出蟄。該蟲喜低溫乾燥、春季乾旱的旱地發生重。
防治方法
(1)在越冬成蟲遷移到油菜田尚未產卵前,噴50%馬拉硫磷乳油1500倍液保苗。
(2)在栽培措施上,應儘量擴大芥菜型油菜的播種面積、,並安排在灘地或下濕灘地上種植。
(3)及時收穫,把蟲消滅在越夏之前,油菜剛成熟馬上連根拔出,這時幼蟲或蛹還在莖或根莖內,脫粒時可把幼蟲壓死。
(4)收穫後拾茬集中深埋或漚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