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喬木,高8-20m,直徑30-60cm。
葉長10-20cm,有小葉2-4對;小葉對生,革質,橢圓狀長圓形,很少卵形,長5-10cm,寬2.5-5cm,頂端鈍急尖或短漸尖,基部鈍圓稍不等邊,側脈纖細,多條,不明顯,網脈不明顯;小葉柄長約5mm。
圓錐花序生於小枝頂端之葉腋,長15-20cm,密被黃色柔毛;苞片卵形,葉狀,長5-7mm;花梗長2-4mm,中部以上有線狀披針形小苞片1-2枚,長5-6mm,苞片、花梗及小苞片均密被黃色柔毛;萼片4,兩面均被黃色柔毛,2型,最上面的1枚闊卵形,長約5.5mm,寬5mm,背隆起,有軟刺21-23枚,其他3枚橢圓狀披針形,有軟刺6-10枚;花瓣1枚,被包於最上面萼片內,長橢圓狀圓形,長約5mm,寬2-6mm,基部近截平,有不明顯的瓣柄,頂端圓鈍,外面密被柔毛,邊緣具睫毛,內面無毛;能育雄蕊9枚,雄蕊管長約2mm,兩面被緊貼、褐色的粗伏毛,內面較密,花葯幾乎等大,長2-3mm,頂端凹頭,有時有小凸尖;子房長約3mm,密被銹色粗伏毛,有胚珠4-5顆,柄長約0.8mm,花柱絲狀,鏇卷,無毛。
莢果圓形或橢圓形,長5-8cm,寬約5cm,外面有散生硬直的刺,受傷時傷口常有膠汁流出;種子1顆,扁圓形,黑色,直徑約1.8cm。花期4-5月;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油楠是熱帶雨林樹種,喜光、喜濕潤、肥沃、靜風山地環境,在熱量豐富、乾濕季節明顯地方生長良好。油楠分布區大部分位於北熱帶、熱帶季風區,低平地帶年平均氣溫21.5-22.5℃,最冷月平均氣溫11-13℃,最熱月平均氣溫28℃以上,夏季長達7個月,年積溫7200-8000℃,極端低溫-3℃,年降水量1000-1700mm,年平均相對濕度80%以上。
油楠適應性強,耐乾旱,在磚紅壤、赤紅壤山地酸性土,排水通氣良好的生境生長好。在溝谷濕潤的熱帶雨林中,常與青皮、蝴蝶樹、細子龍、厚殼桂、橄欖、烏材、荔枝等喬灌木混生。
分布範圍
油楠分布於東南亞的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和中國的海南島。油楠在中國天然生長於海南島的陵水、保亭、五指山、樂東、東方、昌江、白沙等地,廣東、廣西和福建等地均引種栽培。
栽培技術
採種及種子處理
果實於8月下旬成熟,莢果由青色轉為黑褐色時便可採收。採下的莢果可置日光下曝曬數日,使之開裂,或攤放於室內,任其晾乾後自行開裂,然後取種貯藏。除去果莢即得帶有種柄的種子,種柄與種子膠著牢固,不易分離,運輸或貯藏時一般都帶有種柄。種子需曬乾,含水率應在12%以下。種子帶柄千粒重約2500g,發芽率95%左右。常溫普通乾藏,種子發芽力能保持2年。
育苗
種子無生理休眠,但種皮緻密,妨礙吸水。發芽時日均氣溫需在20℃以 上,播前需用初始溫度80-90℃水浸種。未經處理的種子,發芽進程可能延續半年以上。用熱水浸種並在冷卻過程中繼續浸泡1-2天后,將種子置竹筐內用木棒沖搗,使種柄與種子分離並洗去種柄。條播或撒播,一般在播後10天發芽。裸根苗需培育1年生苗出圃,也可沙床播種催芽,待幼苗長出1-2片真葉時,即移植到容器,容器苗高達25cm時,可出圃造林。
種植
選擇背風向陽,土層肥沃,濕潤、排水性和透氣性良好的酸性、微酸性磚紅壤、赤紅壤山地。要求在氣溫高、濕度大的地區進行造林,造林季節為春季氣溫穩定回升後的3-4月,或7-8月的雨季,造林前苗木無論容器苗或裸根苗都要剪去部分枝葉。密度可以依據立地條件、經營管理措施及經營目的而定,初植株行距一般3mx3m。
撫育管理
幼樹結合中耕除草、鬆土,每年夏秋各施肥1次。連續撫育3年即可鬱閉成林,作採油專用林,成林後還需經常進行林地清理,清除林下雜灌和生長細弱的林木,有利通風透光,也便於採油作業。
病蟲防治
油楠苗期較能耐乾旱,鼠獸害蟲危害較少,定植成林後,亦少有發生病蟲害。但有部分樹木發生葉繡病,葉片乾枯後脫落,但對生長沒有太大的影響。
主要價值
經濟
油楠木材紋理略通直,結構細緻,材質稍軟而重,加工容易,乾燥後稍會開裂,並稍有變形,邊材不耐腐,易受蟲蛀,心材很耐腐,切面平滑而具光澤。生長輪略現花紋,新刨削的切面材色較鮮明。大徑材的心材大,為優良的工業用材,亦可作上等家具及裝飾用材。多用作門、窗、橋樑、造船等。胸徑達80cm以上的立木,樹幹木質部內含油量比較多,每株可鑿孔取油12.5-25kg,用於點燈及其他用途。
觀賞
油楠新葉黃色,是熱帶地區優良庭蔭樹、行道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