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坊村

油坊村

油坊村,中國地村落,山東廣饒縣平度市泰安市皆有此村名。

基本信息

1.山東省廣饒縣花官鄉油坊村

村莊概況

花官鄉油坊村位於花官鄉政府駐地西北5.7公里,麻灣引黃乾渠西側。東經118゜22’,北緯37゜12’,麻灣引黃乾渠(老三乾)西側。2003年全村130戶,436口人,耕地總面積900畝,經濟總收入4,736,780元,人均純收入3512元,有黨員17人,團員18人.

村政歷史

洪武二年(1369),李姓由直隸棗強縣遷來立村,因開設榨油作坊為業,取名油坊。民國25年(1936年)縣誌載有“油房”,今稱油坊。

民居民居

1944年1月,張榮生介紹李洪英、李炳清、李家瑞、李樹堂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年4月,建立村黨支部,李洪英任書記。

經濟概況

該村總耕地面積920畝,淡水面積10畝。

該村主導產業是種植業,以種植大蒜、棉花為主。2006年,實現人均純收入5250元。

村容村貌

村內有兩縱兩橫四條主街,全部柏油路硬化,實行明渠排水,排水暢通。村莊規劃完成90%,綠化達到95%,環境優美,村容整潔。

文明建設

在抓好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該村注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設。該村利用廣播、宣傳畫、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倡樹新風,提倡婚育新辦,喪事從簡。建成了高標準的文化大院以及活動場所,安裝了健身器材,使村民在茶餘飯後有活動的場所,充實了他們的精神生活。同時,通過開展“好媳婦、好婆婆”、“十星級文明戶”評選等活動,使村民的素質得到明顯提高,村風純正。

獲得榮譽

2005年,被鄉政府授予“基層組織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2006年,被鄉政府授予“計畫生育村民自治模範村”。榮譽稱號。

2007年,被鄉黨委、政府授予“先進黨支部”榮譽稱號。

油坊村人物

李全民油坊村人,1962年12月出生。大學文化。198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1年7月在廣北農場職工醫院工作;1987年8月起任廣北農場總場團委副書記、書記;1991年4月在東營區法制局工作;1992年11月任東營市人事局科長;1998年10月起,先後任東營市編辦副主任,市人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1]

2.山東省平度市李園街道油坊村

地理位置

李園街道油坊村位於平度市城區,地處北緯36°47′,東經119°56′東隔南關街與南關村毗鄰,西隔鄭州路與西閣村、譚家莊相鄰,北倚軍民新村,南與中李莊相接。全村總面積0.85平方公里。交通四通八達。村莊周圍商業網點星羅棋布。

村名由來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李姓由四川隴西遷至平度城南關(北至南門外街,現濟南路。西至胡秸市街,現鄭州路。東至東南城角東南園。南至濰石路,現青島路)。據陳氏祠堂石刻載,陳姓於明朝洪武二年(1369),從四川隴西遷至平度城西關,後遷至此地定居,耕讀傳家。後他姓移入,漸成居民區,至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居民開設油坊1處,後增至13處,南關大街通往胡秸市的一條胡同內,開有多家油坊,因此得名油坊胡同。1945年城區劃村時,以南關街溝為界,溝西定名為油坊村。

隸屬沿革

平度舊時城區有六廂,油坊村屬東南廂。民國二十年(1931)屬平度縣一區民智鎮。1939年8月屬平度縣一區。1945年8月屬平北縣城廂區。1953年2月屬平北縣一區。1956年3月屬平度縣城關鎮。1958年9月屬平度縣紅旗人民公社。1962年4月屬平度縣城關人民公社。1995年1月屬平度市李園街道辦事處。

經濟概況

2005年,全村230戶,農業人口734人,耕地面積350畝;2005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為3682萬元,農民純收入6238元。

社會事業

自來水入戶率和新興合作醫療覆蓋率都達到了100%,其他各類基礎設施也相對完善。

榮譽稱號

在李園街道多次獲得先進村;曾多次被平度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先進黨支部及文明村莊。[1]

3.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山口鎮油坊村

村莊概況

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山口鎮油坊村,截至2005年,全村共有280戶人家、1080人,耕地面積600畝,有黨員126人,下設三個黨支部、十二個黨小組。

從92年開始,靠黨的好政策,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特別是在泰安市委組織部四年的包村幫扶下,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從貧窮走向富裕,成為泰安市第一批現代化示範村,第一批小康村。

村辦企業

油坊村的龍頭企業鋼管廠,建於1992年3月,並於7月投產,廠區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擁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四連軋生產線二條,單軋機30台(套),高頻焊管機20條,可年產冷軋帶鋼15萬噸,高頻焊管20萬噸,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冷帶焊管生產基地。產品廣泛套用於建築建材、機械製造、裝飾裝潢等行業,行銷全國二十幾個省、市和地區,產品一直供不應求,質量倍受用戶的信賴和好評。

1999年,將泰安市山口鋼管廠改制為山東山口鋼管集團有限公司,並以其為母公司,與其下屬五個控股公司共同組建了山東山鋼集團,總註冊資本1.06億元。集團成立後,為發揮集團優勢,實施資本運營,先後兼併了鎮直企業石棉廠,對山口高頻焊管廠進行租賃經營。並進一步明確了企業的產權關係,擴大了管理層在企業的股權,使責、權、利相統一,做到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更好地調動了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並順利通過了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工作,獲得了認證證書。2000年,山鋼集團共完成產值6.66億元,銷售收入5.6億元,利稅3900萬元。

社會事業

隨著企業發展,為油坊村各項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村委向農業投入萬元,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購置大型農機具,實現了農業生產"六統一",水利設施"六配套",從1993年起,全部免去農民的各項集資提留,大大減輕了農民負擔。從1999年開始,村委每年拿出20萬元為60歲以上老人發放補助金,並每年組織一次旅遊。為改善村容村貌,村委投資80萬元,對全村主要街道鋪設了柏油路,安裝了路燈,結束了村民行路難的歷史。為改善居住條件,村委投資432萬元,建起了12棟72戶設計新穎、功能齊全的二層小樓,每戶造價10萬元,居民自籌資金4萬元,村委補貼6萬元。2000年建兩棟5層公寓樓,於當年十月份入住,隨後又新建2棟5層公寓樓。1999年,村委對每戶補助2000元購買了家用電器,成為全市第一個電氣化村。為鼓勵農民自己購買轎車,對每個購車戶無償補助6.5萬元,一次性購進20輛豪華桑塔納小轎車,圓了老百姓的轎車夢。油坊村真正實現了農村城市化、環境公園化、生活電氣化、交通現代化。

2002年,油坊村繼續在鋼管項目上下功夫,向大規格、專用管發展。並成立山鋼集團農業公司、花卉公司和畜禽公司。到2003年,全村實現居住樓房化,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0億元,利稅突破億元大關。

所獲榮譽

油坊村黨支部也變升為油坊村黨委,並被中組部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2005年被民政部授予“小康建設明星村”,被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精神文明先進村”,被稱為泰山第一村。油坊村不僅在泰安聞名遐邇,也讓海內外人士刮目相看。居住樓房化、環境公園化、生活電氣化、交通現代化,是現代油坊村幸福生活的寫照。[1]

4.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行流鎮油坊村

地理位置

行流鎮油坊村位於潁泉區行流鎮北部,東臨沙河,距行流鎮鎮政府所在地2公里。

基本情況

油坊村有7個自然村,轄區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412畝,2006年人均耕地面積0.85畝,總人口3988人,居住戶數1148戶,戶均4人。[1]

經濟發展

2006年村民人均村收入2418元左右。

豐富的勞力資源,剩餘勞動力過多,該村委會、黨支部帶領全村民眾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外出打工人員較多,勞務經濟已成為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勞務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到農業生產和農村建設中。反哺家鄉,反哺農村,從而直接或間接的推動了油坊村經濟的發展及新農村建設。

良好的耕作與傳統農業種植結構,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尤以小麥為主,且是行流鎮花生生產基地。

5.江蘇省揚中市油坊鎮油坊村

基本概況

油坊村位於江蘇省揚中市油坊鎮中心區,全村31個村民小組,農戶1200多戶,人口3326人,耕地面積1100畝,村域面積3.5平方公里。8家村辦企業去年實現工業產值4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00元。多年來,油坊村狠抓精神文明建設和文明村風創建,先後多次被評為揚中市文明村、鎮江市文明村。去年,該村還獲得了鎮江市民主法制建設示範村稱號。

文明新風

該村450戶家庭自願與村里簽定了家庭贍養協定,主動承擔贍養老人義務;這裡,每年都會舉行“雙獨聯姻和諧家庭”評比,民主推選出尊老愛幼、家庭和睦的獨生子女家庭標兵;這裡,村老年協會成員組建了兩支老年義務護村隊,節假日和農忙時節他們當起了巡邏隊員;這裡,每個村民小組都建立了文明新風理事會,民眾的糾紛和矛盾都在萌芽中得到化解……油坊鎮油坊村,正逐步形成一股科學、文明的村域新風,向“管理民主、鄉風文明”的目標邁進。

78歲的劉建清老人是油坊村的一名退伍軍人,他自擬了一份遺囑送交到村委會,表示自己死後不看日子,不搞告別儀式,倡導“移風易俗、厚養薄葬”的新風尚。目前,油坊村經過廣泛的宣傳發動,全村文明新風進一步完善,治喪時間100%控制在3天之內。村民耿志林說:“新農村建設需要新思想、新風氣。村裡的文明新風宣傳教育,讓我們都意識到了改變舊觀念,樹立新風氣的重要意義。”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提高家庭的文明程度也成為村級管理的重要內容。去年,油坊村開展了“雙獨聯姻和諧家庭”評選,全村有6戶獨生子女家庭得到了表彰,村里針對他們在婚育新風、尊老愛幼、家庭和睦等方面樹立的典型向全村表彰,並頒發榮譽證書。油坊村針對老齡化的突出問題,採取自願的方式,與村民簽定家庭贍養協定書,用法律化的程式對老年的贍養權利進行保障。在村兩委的協調之下,目前已有450戶村民簽定了贍養協定,占到全村農戶總數的30%以上。

黨員示範

油坊村成立了夕陽紅支部、經濟支部、農村支部的“三個小支部”,蓬勃開展的黨建工作已成為全鎮學習的典範;平安創建過程中,油坊村建立了完備的檢查、監督、評比制度,責任制籤定率達到了100%;依託村電教中心開發的遠程教育網路已經建成,黨員的先進示範作用正日益彰顯。油坊村和諧殷實的村域鄉風正溫暖著千戶農家。[1]

6.河北省清河縣油坊鎮油坊村

地理位置

位於油坊鎮政府駐地東0.5公里處,農曆一、六 日為集市。

基本概況

有352戶,1434人;耕地1329畝。個體商業有菸酒、食品加工。明朝時,北王莊王充德在此開設油坊打油為生,後來,李氏遷此定居,發展成村,油坊遂成村名。

7.河南省封丘縣潘店鄉油坊村

村莊概況

油坊村原油坊鄉,於04年合併於潘店鄉。位於河南省封丘縣城東15公里處!交通便利,106國道(現S213道)南北縱貫,封黃公路東西橫跨,南可越三省直達廣州,北可經河北直通北京。通訊設施完備先進,已開通180門程控電話;建成了電視差轉台。電力供應充足。封丘縣拒崗變電站,就設在本鄉。這一切都為工農業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地理簡介

油坊村南鄰曹崗鄉,距黃河10公里,北與留光鄉接壤,臨天然乾渠,東連黃陵鄉,西靠潘店鄉。轄區內地勢平坦,土壤為可沉積物上發育的潮土,也有部分沙地。地下水源豐富,水質良好,又有引黃灌溉之利。年平均降水量600毫升左右,年平均氣溫13.9攝氏度,有效積溫5100攝氏度以上,無霜期220天左右,全年日照時數為2300--2500小時,日照率約55%,太陽總輻射量4137兆焦/平方米·年,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 [1][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