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河絡是起源自宛、越兩州的特殊種族。河絡平均身高約為人族的三分之二,他們的膚色有棕白之分,眼睛大而黑,發質出色,體格比例類似人類,外貌勻稱可愛。通常河絡的頭髮會被他們自己保留很長,並被認真地用精緻的手工飾品扎束妥帖,以方便勞動,但也總有一小部分河絡寧願剪成短髮來保持清爽,男性河絡的短髮很利索,而齊耳短髮的女性河絡雖然難得一見,她們顯得很俏皮。
河絡注重整潔,由於各部族之間生活生產條件的地域差異較大,河絡的服裝種類很多,但簡單短小的服飾方便行動,是男性河絡的首選;女性的服裝相對端莊,但也更多地為適應生產生活而考慮。河絡無論男女,對自己手工的飾品都是相當偏愛的,他們的裝束往往獨具匠心。儘管地下城的照明條件良好,但在地下生存太久的河絡往往不太能適應日光,在黑暗中視力卻相當敏銳,所以出於保護眼睛的習慣,男性河絡往往佩戴用天然礦物磨製的眼鏡,以應對刺目的陽光和熊熊的爐火。但其實,河絡無論生活在地上還是地下,都沒有什麼大的適應性的問題。
男性河絡往往更狂熱的鑽研創造工藝。他們爆發力強,短跑速度快,四肢有力,擅長攀登和挖掘。他們不僅人人可以獨自憑藉自己國中的技術,支撐一個小型作坊,也可以保證在開採、冶煉鑄造、工程建築等技術需要運用群力時周密配合,走在其他種族的前頭。事實上,當一個河絡陷入個人創造的過程中,其痴迷的程度往往很容易讓他廢寢忘食。當然,河絡的心血了以澆灌出異常而一個河絡部族的公共礦坑中,配合協作的河絡們可以完成的產量也是非常驚人的。
女性河絡儘管在生活中也會在不足的作坊中進行一些製作,擔當的
每個部落都有一個睿智的女姓享有“阿絡卡(河絡語:地母)”的尊貴稱號,掌握最高權力。女性在河絡社會中受到尊重是有著特殊原因的。河絡對於創造的狂熱,使得男性河絡很容易忽略周遭的一切沉醉於個人的範疇,而女性的細緻縝密,不但可以有效地從整體出發,對整個部落的生產生活做出合理細緻的安排,保證整個部族的正常運作,同時,她們的耐心足以讓他們承擔起記錄和政令河絡浩繁典籍經卷的重要工作,她們承擔著河絡文明傳承的責任。
分布範圍
河絡主要居住在九州東陸和越州和宛州南部的丘陵和多山地區。
生活習慣
飲食習慣河絡的食物來源渠道很多,菌類、肉類比例較大,水果、野果、穀物的來源,就算是退入地下,仍然可以保證在地面上的種植、採集範圍,憑藉河絡掌握的豐富知識,種植業並不需要太多的花費,一些小範圍的梯田、果園是確實存在的,雖然外族很難發現。河絡的畜牧業主要是養殖巨大的豚鼠,這些豚鼠跟拉車用的馱鼠血緣相近,體態龐大,性情溫和,肉質肥美且食性很雜;鼠貘是一種略小的叢林生物,是一種植食動物,經過河絡的培養,在地下或者地上都可以生存的很好,它們的肉質緊實,而且可以提供部分奶,同時皮革和鼻骨都是很好的材料,在一些傳統的部落里都有養殖;豚雞則是主要的禽肉和蛋的來源。河絡的食用菌類培養特別發達,可食用的菌類品種很多,達200餘種,仍然在增加,而且還有很多可以藥用,比如冰塵菇,就是製作冰塵的主要原料。另外,狩獵作為一種古老的取食方式,也有專門的河絡負責,他們騎乘著自己尋藥的騎鼠在山野中穿行狩獵,也可以提供相當豐富的肉食來源。
居住情況河絡在地上地下都有居住,在寒冷的古老紀元里,河絡大部落多住在山洞和地下洞穴中,依憑地勢挖掘和開鑿出巨大的地下城市,一個地下城市通常有一個或幾個部族聚居,有些會形成部落聯盟制的國家結構。河絡的建築主要使用石材、木材和燒制的磚塊。當氣候變暖後,河絡也開始在地面上建造大型的城市,他們的建造力立刻使其他種族驚嘆。
文獻·河絡的聚居地河絡發源於宛越兩州,作為生活最宗教化的種族,他們的心目中,自我的意識較其他種族顯得有些低,他們在看重自己的同時也更重視自己所在的部族,因為部族對河絡意味著完備的公眾配合、創造奇蹟的團隊以及豐富完整的知識傳承。所以河絡的聚居地也往往比人類的城市更有特色。
河絡的聚居地通常只屬於一個部族,即使是有了明顯的部族融合的大聚居地,部族的居住區也往往能有較為明顯的區分,儘管這些區分往往不是有意為之。
河絡以開拓力為最高力量,這種力在形象上的表現就是地火。河絡相信創造神利用地下的熔爐冶煉出大地萬物。河絡是最先使用火的種族,而且傳說中河絡祖先劈開地心而取得火種,所以河絡精神中有著對地心的嚮往和對照亮黑暗的火的崇拜。這使得河絡的聚居地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他們那神秘的地下城,確實,絕大部分河絡的聚居地都必定會有一座甚至多座龐大的地下城。實際上,任何一個完整的河絡聚居地都包括一個完整的地下城和一個大小不等的地上區域——儘管地上區域經常被人族疏漏。
當然,河絡的聚居地也並非從上古至今一成不變的。
根據時間的進程,河絡地下城可以分為四階段:上古時代河絡僅僅是將一些小的地下和半地下礦洞、作坊用巷道進行簡單的聯接,規模很小;緊隨而來的是所謂的大一統時代,這個時代從晁的興起之前就開始了,這個時期是河絡技術的大發展時代,地下城的規模紀錄在這個時代被以一個很快的速率飛快刷新,加之“背離真神的遷徙”所帶來的浮誇風氣,河絡的地下城和地上區域都有長足的發展,甚至連帝都天啟都曾經成為了河絡的聚居地,當然,這一切在胤朝中期雁返湖大戰之後被徹底終結;第三個時期持續時間並不長,這個階段的河絡聚居地地面區域面積收縮,而且防禦設施和隱蔽手段都有了劃時代的進步,地下城的在規模和裝飾上也有所收斂,河絡忙於反思和修整,涵蓋了整個河絡的避世時期,直到北邙之盟簽訂,北邙河絡才開始走出他們封閉的區域;最後一個時代應該是河絡的第二次大發展,在這個時代,在北邙之盟的維護下,北邙山的河絡們重新開始了跟華族的頻繁交流,他們的居住版圖甚至重新拓展到了他們銷聲匿跡上百年的宛州腹地,他們甚至重新得到了他們過去被胤軍奪走的雲中考工山,在此基礎上,河絡聚居地的地上區域有了很大的趨向於開放式的改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代的河絡已經學會如何在交流的同時與華族保持應有的距離了。
河絡的地下城根據地域不同也有劃分:雷眼山山脈河絡是最為保守的,他們保留了更多河絡的傳統,這一文化習慣也極大程度的反映在雷眼山脈的河絡聚居地上,更複雜的隱蔽措施和防禦設施被保留下來,就連地面活動也十分注意隱蔽;北邙山山脈的河絡雖然接受了華族的交流,但是歷經了上千年的經營,北邙山保留的巨大河絡地下城群已經沒有什麼被改造的空間,所以他們也更多保存了河絡傳統,只是他們在地上區域的經營上更開放,各地下城的交流也更多,其開放性和地上建築的複雜遠非雷眼山的同族可比;另一片較大的區域就是宛州的南部和中部,以雲中城考工山為代表的開放性更強的新區,這個區域地下城雖然仍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地上部分的繁榮則讓外族嘖嘖稱奇;最神秘的是越州地區的河絡,且不說傳說中存在的清余嶺河絡在真正的生命禁區如何生存,單說一直與真人保持良好的共處關係的越州河絡,他們雖然人數少,但是在經營聚居地方面卻絲毫沒有馬虎,數次與華族的大規模交流他們都不曾參與,所以實用性和樸素自然是他們的特色。
儘管存在著地域、環境、時代的不同,河絡們在他們各自的聚居地有著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但仍然不能否定,絕大多數的河絡仍然生活在地下城與地上部分結合的部落中,過著聚居的生活。
地下城作為重要的,也是最具特色的河洛聚居地建築結構,它的建造是河絡族生產技術不斷進步的結果。上古時代,一部分喜歡冶鑄的河絡總是習慣在自己開鑿礦石的礦洞中居住,以便就近取材,將礦洞變成窯洞式的作坊,這就是河洛地下城的雛形。之後逐步發達的河絡協作,使得這樣的作坊逐步擴大規模,加之河絡更加嫻熟的掌握使用地火的技術,就逐漸形成了這種以部落或部落聯盟為單位居住的地下聚居地。
地下城階段的河絡部族,在建立一處新的地下城時,往往會選擇礦產豐富的地區,先利用地火和秘術,緊貼礦脈開鑿巨大的地下空間,而後大量的使用螢石作為照明鑲嵌,以完成地下城的初步修正,因此,儘管仍然不能與太陽相比,但是地下城往往具備了優良的照明條件。基於這樣的廣闊空間,河絡們將開始有計畫的房屋修築工程,開展建設高度發達的公共設施,同時開掘碗狀的“露天”礦坑,開展更大範圍的工作。通常一個礦坑最終采完,就會被建成新的居住區。因為河絡的地下城市幾乎隨時都在擴大,所以河絡們捨棄了地洞和壁屋式的建築,改為修建與地面上的樣式幾乎一樣的地下房屋,唯一的區別在於,有很多時候會看到河絡用作住家或者作坊的房屋,就是用原有的整塊巨石直接雕刻出來,這些房屋內部往往也加裝了可以遮蔽的螢石照明工具。
一個完整的河絡地下城,通常總能明確的區分居住區、工作區和採礦區三個部分;飲用水系統、排水排污系統非常完備的結合著地下水脈修建完成;地下以食用藥用菌類為主的農業生產和家畜養殖都有專門的區域;阿絡卡和蘇行們的議事廳往往和部落的經卷殿修建在一起;供奉地火的神殿也會是工作區的中心位置,通常還會有一個巨大的廣場在這旁邊。專門的河絡民眾在專職的蘇行的安排和指揮下有條不紊維護著城市的正常運轉。總有足夠多的隧道通往地面,這些隧道甚至可以通行河絡的馱鼠大車,有相當一部的河絡都是住在地下但卻在地面上勞動的。
河絡地下城的規模記錄隨著時代的進步也多次被刷新。在“第一次叛離真神”之前,河絡的地下城已經有過方圓超過十里、高超過十丈規模的文字記錄;漫長的河絡避世時期,地下城的規模也在不斷創造新的規模紀錄,到北邙之盟訂立的時代,北邙山和雷眼山都出現了十五里以上方圓的大地下城;亂世之後,由於北邙山河絡遵守北邙之盟的外遷和交流的增進,北邙山地下城的規模有所停滯,而不必受到盟約限制的雷眼山,則出現了好幾處由數個地下城組成、以大量的沖橇為聯繫紐帶、貫穿雷眼山脈的地下城群。
值得一提的是,河絡地下城的入口往往不是外族所想像的那樣少,實際上大部分規模較大的地下城甚至擁有幾十個入口,最大的可以供四輛馱鼠大車並行不悖,小的也可以容一隻騎鼠通過。當然,對於重視記錄和整理的河絡來說,沒有任何一個正常的通道不在他們的記錄之內。
河絡聚居區的另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地上部分。對於熱愛創造的河絡來說,他們熱愛的創造活動所需要的材料遍布九州,而河絡喜愛美食也是出了名的,所以無論是材料的來源還是食材的豐富都離不開一個足夠龐大的地上部分。地上的河絡村鎮甚至城市往往圍牆重重,地下良好的供水排水系統也在地上有充分的體現。這一點,除了雲中城的考工山之外,恐怕華族引以為傲的天啟帝都也是個很好的佐證——天啟城地下龐大的管網暗渠和城市分布十分合理的水井和自噴井台,無一不是來自河絡當年的精心營造。
河絡的地上房屋運用材料比起地下城來要豐富得多,河絡最擅長的就是就地取材,各種材料,如常見的磚石、木材、茅草,到骨頭、金屬甚至菌類等等都有運用,而且河絡在他們的居所裝飾上也絲毫沒有放過愉悅他們真神的機會,赫羅德地上居所隨處可見河絡們精心的雕刻和裝飾,以及各種古零精怪的手工藝品。
除此之外,河絡們還會在地表持有一大片廣袤的區域,用於採伐、採集、狩獵甚至是種植和畜牧,當然,火山河絡這樣的族群基本不從事種植,但是他們的狩獵區域非常大;和風谷這種農牧發達的地區,河絡們則沒有固定的全年狩獵場;很多水河絡的聚居區則有自己的漁場甚至自行養殖貝類和魚類。不過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河絡族群都保留著一個古老的習俗,那就是鼠騎兵狩獵制度,鼠騎兵會以杜庫(小隊)為單位擔任狩獵的任務,為部族提供獵物,獲取必要的動物材料和美味的食材,更重要的是,這是讓鼠騎兵保持持久戰鬥力的重要手段。
關於河絡聚居區的管理,通常情況下必然是由一位阿洛卡進行主持,這位女性必定德高望重且熟悉河絡的知識儲備。在阿洛卡之下,則是由最重要的河絡蘇行們組成的長老聯席會議,他們共同議事,效率遠非人族的官僚機構可比,在共同議事之外,他們還根據自己的所長分管城市中繁雜的各項事務,生產、衛生、公共事業、軍事、教育、研究和記錄直至一伙食和貯藏都有專門的蘇行負責,根據不同的工作量,分管各個事物的蘇行在數量上也有所差別,譬如較小的地下城也許只有一位安全蘇行,或者負責木材的蘇行也只有兩位,反之教導後輩力量的教習蘇行則往往多達數十名。
儘管河絡們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與外族的交流,即使是避世時代,華族的馬幫也仍舊可以與河絡互通有無,但這並不表示河絡不重視對河絡城鎮的保護。通常,被河絡的各種精密裝備武裝起來的河絡斥候會散布在河絡城鎮地表部分的最外圍,以及所有的交通要道附近,在河絡獨有的秘術“障”的保護下,這些擅長隱蔽熟悉地形的小個子很難被發現,他們有各式各樣奇特的傳遞信息的方式,可以保證訊息的快速傳播。更為精銳的是鐸洛可鼠騎兵,他們仍舊以杜庫為單位進行必要的巡邏,由於鐸洛可鼠騎兵潛伏隱蔽的能力堪稱九州騎兵之首,同時作戰能力和戰鬥意識也備有意識地保持著,最重要的是他們可以攜帶的是高於斥候數個級別的重型裝備,他們是必斥候更令敵人膽寒的存在。再接下來就是河絡工兵們最為擅長的防禦設施,在河絡族那些心靈手巧的工兵眼中,一個完美的陷阱、一處巧妙的關隘乃至一處隱蔽的觀察哨都不失為一個向真神展示敬意的創造,因此河絡族的陷阱機關花樣繁多,除了歷代可以涉獵典籍的蘇行,外人很難掌握其中的奧妙。最後的常規防禦是由安全蘇行牽頭主持,可能由多位不同工種的蘇行聯手完成,因為在這裡,河絡數千年知識積累之中獨到的秘術在這裡被大量地與河絡精湛的建築工藝結合,用於將地下城的秘密保護起來,當然,這裡最普遍的應該是密羅類的幻術,別的種族完全不曾嘗試過的秘術運用方式加上全九州最精巧的“門”和“鎖”之類的設施,其嚴密程度可想而知,在華族的野史中隨處可見有關有去無回的神秘洞穴之類的記載,這些傳奇很多都與在胤朝剿殺河絡時代被滅族的河絡部落遺留下來的地下城有關,這些被荒廢的地下城,似乎也只有隱蔽它們入口的秘術還一如既往地守護著曾經繁榮的地下城,永遠都不會被外族解開。
將風:
惜風是一種半動物半植物,可以依附於死亡生物骨骼漸漸長成形狀,但沒有頭腦和靈魂。
而將風則是一些部族培養屬於自己的惜風,用特製的骨架培養各種形狀的生物機械,稱為將風。將風通常是基於天然的死亡生物的骨架,以惜風來保持其原有的活性,再用一些人工的零件加以強化,得到強壯的生物機械。
控制將風始於將風的製造過程,負責製造將風的河絡需要在惜風覆蓋整個骨架的過程中進行冥想,讓惜風汲取必要的精神能量,繼而對該名河絡的精神波動形成永久記憶,然後他們可以與惜風的身體結合,將其做為座騎或外殼,以意念控制將風。
將風往往可以彌補河絡身形的不足,惜風可以按內結構的不同被塑造成各種形態,既有生物難於模仿的活性機能,又得到了各種人工部件的強化。較為常見的將風是裝備了大金屬爪的挖掘型、有大型貨架的運載型等等,因為將風屬於比較珍貴的生產資源,所以生產型較多見,是河絡社會勞動力的補充。
數量:河絡族約為人族的五分之一,而能培育將風的約為河絡族的二分之一。
河絡的生產技術
在手工藝技術方面,河絡的精湛技術,儘管在開採、鑄造、及將靈魂注入物品的魂印法術上有獨到造詣,但實際上河絡涉獵的工藝幾乎遍及九州所有的手工技術門類,九州其他各種族均以得到來自河絡的手工物品為榮,整個河絡族中幾乎任何門類的巧匠都能找到,無論是木器、石器、玉器等等。根據地域的不同,不同的河絡部族的生產方式也會有不同的傾向。
河絡們的工藝最為突出的成就,在於他們不僅通過特有的秘術開掘大地,並且懂得各種外族難以想像的手段,比如冷熱開鑿法、水力和火力運用、蝕石酸的運用。古老的“石中火”和《魂印書》上記載的冶煉技術“星焚術”,讓河絡有機會熔化珍稀的礦物,鑄造更加精妙的器具,這當然也包括那些在九州大地上神秘的傳奇——魂印兵器。
河絡的開採,通常採用多層的露天礦坑的形勢,以擴大工作面積,就是開鑿一個碗狀的大坑,這個碗狀坑的起始開採地通常就是礦藏的分布地點,也就是碗口的位置,河絡的勘探技術總能確保準確的找尋到礦床的最中心位置。整個礦坑根據深度,每隔七尺就開鑿一個橫向的環層,以這個環層作為一個作業面,上下層的作業面彼此錯開,如同鏇轉樓梯一般。每一個環層都非常寬大,只有當上一個環層開採的範圍達到某一個標準,下一層才會被開採。這種礦坑的設施很完備,通常會有足夠的螢石照明,馱鼠的大車方便運送,從碗口到碗底的道路是之字形的隨著礦坑加深,道路也會增加。礦坑工作中,為數不多的將風將負擔大量繁重單調的重體力工作,比如開掘和運輸。一伙食是集體分餐,進餐地點一般在礦坑最上面,同時在每一條出礦坑的路口,都備有飲水池和浴室。所以這種礦坑從地表,到地下城,都有分布。通常河絡在大規模開挖底層的時候,都會運用地火。通常是在想要破碎的岩石上開鑿孔穴,從固定的孔道導入高熱岩漿,有時甚至運用郁非類礦物輔助效果,讓整塊底層紅熱,同時引冰水衝擊紅熱的岩層,河絡對於溫度變化的出色控制可以保證堅硬的岩層發生碎裂。
河絡的精神力河絡在冥想能力上相對羽、魅甚至使人都較為薄弱,而且專注於創造的河絡的腦袋裡往往堆積了各種各樣的奇異念頭,以至於他們很少可以如同夸父一族那樣保持長時間旺盛的單純精神專著。河絡對秘術的研究修習主要注重於如何開拓建築。一個傑出的河絡法術蘇行可以使巨石爆開,土地分陷,搬運重物,但是事實上大部分河絡都無法做到,況且這些需要大量消耗精神力量的工作,河絡通過協作往往完成得更好。當然河絡擅長通過技術和一些本來就具有精神力量的礦產原料,來製造附帶有精神力量的強大物品——能否將這樣的物品完成出色,是一個河絡是否能夠被認可成年的標誌重要參考。
當然河絡中能這樣運用魔法的蘇行是極少的,而且太耗費精神力源,所以大多數工作還是依靠人力與技術。河絡還對於金屬魔法極有研究,可以把魔法與生命自然的力量凝結到武器和盔甲里,製作出著名的魂印武器,這是其他各族難以辦到的。
一群拿著劣質鐵劍和皮甲的人是無法與一個舉著斷石利刃盔甲堅厚的河絡方陣匹敵的。某部族或國家想強盛,總要想方設法從河絡那得到好的礦產和鐵器。幸運的是河絡對地面的土地爭奪沒有什麼興趣,而且也不太精通攻擊類法術。並且由於法術的學習與宗教研究直接相關,往往只有蘇行,王族成員,和少數通過成年禮的優秀河絡有學習法術的機會。
河絡的文化教育
語言河絡文字系統完善,辭彙眾多,學習河絡語言是很艱苦的事情,往往是其他種族的智賢學者才能達到精通。地下城的黑暗卻使河絡的文明之光燦爛無比,他們的確是九州最有開拓和建設力的種族。
科學技術因為壽命短,河絡很注重經驗的傳承,河絡族知識的傳授者被稱作蘇行,地位極高。河絡以對知識技術的掌握劃分尊卑,教育相當發達,文獻著作也很多,有龐大的記錄與書籍(多是刻在石板石牆上)系統,每個地下城都有大藏書殿,為河絡的聖地之一。
河絡對知識科技的注重和天分遠超過其他民族。在開採、冶煉鑄造、工程建築等運用群力和技術改造自然方面,河絡走在了其他種族的前頭。河絡不僅通過法術開掘大地,並且懂得力學和化學的手段,比如冷熱開鑿法,水力和火力運用,蝕石酸的運用。
河絡擅長手工藝品的製作,石刻、金銀飾、小機巧和鑄劍十分有名,其他各種族均以得到來制河絡的手工物品為榮。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河絡鼓勵對知識的尋求,但有關信仰的探討和認識卻是收到極其嚴格的限制的,他們認為神啟已經給予了一切河絡所應該知道的東西。一般相信,這種做法源於“叛離真神的遷徙”給河絡帶來的毀滅性打擊。
小河絡4歲開始接受教育,8歲之後開始以學徒身份參加工作,14歲之後,自己獨立鑄造出第一件帶有魔法力量的武器、盔甲、護身符或者一件精美的工藝品後就可以參加成年禮,經過部族長老認定小河絡的技巧和工藝已經成熟,就算通過成年禮。
在填盍紀,種族交融增多,河絡向地面發展的時代,許多成年後的河絡都選擇了出外遊歷,研究大陸上各個種族的冶金技巧,藝術思想,因此,在東陸大多數的城市裡都有河絡開辦的鐵匠鋪和工藝品作坊,以及首飾店,工藝品店,武器店,盔甲店,等等。
青年河絡在這些地方落腳,學習當地的技術和工藝,同時錘鍊自己的技藝。其他種族歡迎河絡族的匠人來訪,因為這些匠人帶來了先進的冶煉技術,生產的工藝品很受歡迎,同時河絡的工藝作坊和飾品店也是稅收的重要來源。
河絡在外遊歷10-15年後返回家鄉,在地下城市裡,他們完善自己的藝術思想和製造工藝,教育下一代,勤奮工作直到死去。
河絡的宗教信仰
河絡親近大地,以開拓力為最高力量,這種力在形象上的表現就是地火。河絡相信創造神利用地下的熔爐冶煉出大地萬物。
河絡的宗教起源於遙遠年代首位阿絡卡獲得的神啟,相信創造神是唯一的真神,而河絡生存的目的就是盡一切手段來榮耀真神,這也是河絡工藝發達的主要原因。河絡的信仰單純而強大,以極其嚴格的制度和文化規範,任何對信仰提出挑戰的河絡都會被處以難以想像的刑罰。
河絡是最先使用火的種族,而且傳說中河絡祖先劈開地心而取得火種,所以河絡精神中有著對地心的嚮往和對照亮黑暗的火的崇拜。
河絡的社會組織
每個部落或是村落都有一個女姓做為阿絡卡(河絡語:地母),享有最高權利。上代阿絡卡在死亡前將留下遺囑決定下一代阿絡卡。
當一些部落相遇聯合起來時,他們有時會形成類國家的結構,由各族阿絡卡選出夫環(河絡語:王座),但夫環是執政官不是最高尊者,他(她)要向阿絡卡負責。這是為了維持宗教系統的純潔性,避免過多受到世俗事務的干擾。王者的性別不受限制,成為王者的條件往往是此河絡在工藝和科學方面有傑出的貢獻。王者不是世襲性的職務,但是王者的母系親緣被稱作王族,往往擁有更有優越的學習機會,從而更容易成為王者或蘇行。
理論上來說,河絡社會應該只有一個阿絡卡,但由於河絡社會的封閉性,歷史上的各個時期都有多個河絡社會同時存在,外族把這稱作河絡王國。因此,也就有數個阿絡卡同時存在。唯一的例外是河絡遷徙至宛州地面的千年,由於強力河絡王者的出現,王者地位超越了阿絡卡,阿絡卡制度實際上被廢棄了,一直到雁返湖戰役以後才逐漸得到恢復。
河絡有著嚴格的等級分工,但這是非奴隸制的。事實上河絡的等級以在建設中表現出來的力量為依據,而不是血統階層。
河絡中有著龐雜而科學的分工系統。並從誕生時就被劃分了職業,之後一直受到專門培訓,比如專職的戰士,專職的開拓工,專職的清理工,專職的食物採集者,專職的幼兒護理者……不同的時代或部族叫法不同,這些人是平等的,共同建設著這龐大的國度,但其中會湧現出許多傑出的發明者和技巧熟習者,他們運用智慧給自己添加了更多的力量,得到其他人的尊敬,這其中的血緣輩分崇高者就成為蘇行,他們年老不能再工作,就把經驗與技能傳授與新生的少年們。蘇行是河絡國中除王者和阿絡卡外最受尊敬的人。而王者,往往是公認是最智慧強壯勇敢的人。
河絡有著其他所有種族都沒有的統一力,他們似乎心中有一個共同的意志,這個意志未必是來自河絡王,卻是來自每個個體心中信奉的公理:對力量與智慧的尊敬。這種意志似乎是亘古存在,從每個嬰兒一誕生就已烙在他們心中的,或者說,那是世世代代蘇行們傳播文明火種的結果。河絡把他們最尊敬的人稱為夢火者。
但地下城的構造也阻礙了河絡各部族間的交流與融合,一座普通地下城人數幾千到數萬人不等,因為地層阻隔,地下城市間缺乏交通聯繫,有些河絡部族只隔一堵石壁而始終不知對方存在,很難能象人羽族一樣形成聯合統一的大型國家。
上古的地下河絡幾乎沒有血統和宗族的觀念(但地上河絡有些被人族同化),年輕人在休息的日子裡狂歡自由相愛,當生下嬰孩,母親就把他們送到新生殿堂,因為河絡們把孩子視做大地之母神所創造的獨立個體,只不過是借他們的身體而生育出來,當孩子送入殿堂中,由專門的培育者來撫養,孩子長大後加入勞動,即使和自己的父母相見也認不出來,完全是平等的。
河絡用姓來標誌母系譜系,阻止亂倫,這只在兩個年輕人決定結合時才會用到。河絡平時的名字包括綽號和本名兩部分。
在河絡發展後期(填盍紀),地面部族中出現了成年女性河絡獨居,而男性河絡均可在徵得同意後登堂入室的婚制。孩子成年前由女性河絡養育,成年以後則成為獨立個體,不再與母親具有緊密的家庭聯繫。
河絡無法與其他種族通婚。河絡生育率較高於其他種族,因為地下的相對安全與恆溫,加上自由相愛和系統的育養制度,嬰兒誕生和成活率都很高,遠遠高於開拓的速度,所以一個地下城市幾代就可能會擠滿,這時一般會有一個年輕河絡帶著一部分新生族群們出地面去開拓新的家園。
河絡的家庭制度
很長一個歷史階段,河絡幾乎沒有血統和宗族的觀念,年輕人們在地火節的試煉大會上,彼此以自得的創造和工作相互吸引,在休息的日子裡自由相愛交往,他們用姓來標誌母系譜系,防止亂倫。當生下嬰孩,母親就把他們送到新生殿堂,因為河絡們把孩子視做大地之母神所創造的獨立個體,只不過是借他們的身體而生育出來。當孩子送入殿堂中,由專門的培育者來撫養,孩子長大後加入勞動,即使和自己的父母相見也認不出來,完全是平等的。
河絡平時的名字包括綽號和本名兩部分。通常相互的稱呼習慣只稱呼綽號,而河絡的綽號以貼切著稱, “名字會錯,但是綽號總不會錯。”是流傳最廣的河絡諺語。姓氏將會明確反應河絡母繫上溯三代的確切信息,因此河絡的全名往往長得驚人,這樣長的名字用河絡的文字表述起來就好像奇異的花紋,而河絡的巧手總是能夠將自己的名字流在自己的作品上。任何兩個相互吸引的河絡青年男女都會比對相互作品上的名字,以確認血統。
在河絡發展後期(填盍紀),地面部族中出現了成年女性河絡獨居,而男性河絡均可在徵得同意後登堂入室的婚制。孩子成年前由女性河絡養育,成年以後則成為獨立個體,不再與母親具有緊密的家庭聯繫。
河絡無法與其他種族通婚。
河絡的殯葬
河絡死後葬在部族的墳場和墓殿里,通常會在石碑上嵌入一件死者生前最得意的作品。這就是他們的無聲閃亮的墓志銘。
河絡的軍事
軍事總述河絡本民族的宗教習慣影響深遠,因此河絡與世無爭的世界觀決定了他們是一個不具備侵略性的民族,所以儘管九州世界中幾乎所有帶有傳奇色彩的兵家利器都是來自河絡的雙手,但是很少會有人擔心河絡會威脅自己的安寧。除了在特殊時期和某些有著較強軍事傳統的部落以外,河絡的大部分部族都沒有常備軍,需要動用軍隊時,他們主要採取由阿洛卡發起徵召,適齡的河絡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拿起武器組成軍隊的制度,這種制度稱為“阿洛卡徵召制”。動用軍隊,通常的軍事目的也就只有一個:抵禦侵略。為適應阿洛卡徵兆制度,河絡學徒們在進入作坊學習的時候,就會有專門的蘇行分配給他在軍隊中明確的位置,河絡們會對自己的位置瞭若指掌,並會為自己準備一套精良的裝備,他們被冠以上古時代的稱號:“胄民”。
河絡自身儘管在爆發力等方面存在體能的優點,但整體上看,他們的身體素質仍然難於與類似人族、夸父族等外族直接對抗和衝突,儘管裝備上的優勢,讓上古時代的諸多武裝衝突中,武裝到牙齒的河絡在手持粗劣鐵劍、身披簡單皮甲的人族佇列中所向披靡,但事實證明,到了雁返湖大戰前一個階段,以東陸華族為代表的外族鍛鑄技術已經明顯縮短了與河絡的差距。這樣的情況很快就在日後的武裝衝突沖給與河絡血的教訓,當然,也同時促成了河絡軍事方針的改革。
河絡的整體軍事理念是基於自身實際和實際需求而構建的。基本上分為步兵和工兵和特殊兵種三個大的部分,彼此間發揮河絡的優勢緊密配合。這種格局是,以工兵和他們操作的巨型的戰爭機械,作為軍隊的核心部分,這些射程、威力和準確性都大大超過外族的大型設備可以在河絡工兵們的緊密熟練的配合下被迅速組裝或者拆卸,幾乎是瞬間就可以讓軍陣中裝載著零件的大車,變成向敵人傾瀉矩石、長矛的可怕武器;步兵軍陣則在軍陣的外圍,憑藉精良的裝備,組成不可逾越的屏障,組織一切敵人的靠近,以便深厚的戰爭機器持續地給對方造成沉重的打擊;特殊兵種則主要是來自精銳的鼠騎兵部隊和少量用作軍用的將風,他們的主要任務往往是成為斥候,增加情報的蒐集,或者成為工兵們迅速修築野戰築城的有力保障。這樣的軍陣,犧牲在防禦時相對次要的機能能力,具備自己獨有的特點。雖然生產格局的地域性差異,導致各部族的軍陣在兵員分配上有些許出入,譬如偏重農業的和風谷地區,在大型機械上可能的投入就會相對少些,而火山河絡則不但可以具有更加豐富的裝備,甚至還會有更加訓練有素的常備軍作為軍隊的靈魂。但整體的軍事理念已經基本定型,不會有太大的改動。
河絡的步兵所擁有的裝備相對簡單。他們無需大的機動,所以他們披掛的鎧甲更加堅固,這些他們自己為自己打造的鎧甲,雖然樣式並不統一,但厚重的鎧甲完全可以保護他們的全身,而且並非人族製品那樣嚴重的限制自身的活動。
他們的主要武器是長槍,長槍的細節上雖然有差別,隨處可見河絡們自己開發的小玩意兒,但是包括長度、鋒銳程度和強度、重量這些個標準,都是由蘇行明確制定的,因而這些五花八門的長槍出現在戰場上的時候,就會形成一道齊整耀眼的可怕鋼鐵荊棘,讓人族引以為傲的騎兵望而卻步;長劍一類的單手武器和盾牌也是河絡們的重要裝備,儘管使用的次數很少,但這些精製品在火山河絡的軍隊中仍舊被保留著,這也是河絡作戰中竟對突發情況的必要補充;弓弩手也會出現在步兵軍陣,儘管他們的人數相對較少,但他們也是步兵防禦方陣中的厲害角色,他們的主要裝備是拓岩弩,這種武器的威力從他那威猛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來,這種裝備既可以單箭支激發,也可以一次就將十支以上的箭支一次射出,在步兵的軍陣中,他們可以從容不迫的用特製的機械裝填彈藥和拉弦,然後穩健地瞄準射擊,直到他們消耗完最後一支箭支。這樣的一支軍隊,往往據守在工兵凱軍的壕溝或者架設的鹿岩尖樁後面,組成巍然不動的屏障。河絡工兵與戰爭機械河絡的工兵士河絡軍陣中的核心。他們的主要工作有兩個方面,其一就是利用河絡族出色的土木工程技術,為何絡的軍隊提供外族看來是不可思議的野戰築城,深而長的壕溝讓戰馬都難以逾越,堅固的鹿岩上甚至加裝了生鐵的棘刺,他們甚至可以在日落前畫花費一點點時間,就可以為一支龐大的河絡部隊搭建起臨時的營寨,當然,這樣的營寨的條件也秉承了河絡的城市規劃的特色,注重公共設施的實用性和完備性;其二,河絡工兵的最重要任務,就是在戰場上組裝和操作他們那些巨大的戰爭機械,一部戰爭機械往往來自一個相對獨立的河絡手工作坊,它的製造者也就是它的使用者,這使得組裝和操作,乃至保養和維護起來,都更加的有效率,這些巨型戰爭機器比較常見的,可能是一台比陳國的矩石車射程更遠的拋石機,四頭拉扯用的馱鼠將會負責將它的機簧拉滿,負責裝填的河絡往往會準備鋒利的鐵蒺藜和可以點燃的火油,來增加它的威力。
鼠騎兵河絡的鼠騎兵是最為特殊的一種兵種。
儘管不是常備兵種,但是鼠騎兵的其實往往就是自己座騎的培育者,他們平時的工作除了培養這些珍貴的動物,主要就是負責狩獵來提供部族中的野味,因此在和風谷地區,反倒可以集中比火山更多的鼠騎兵——因為他們的狩獵空間大好多,也更好的標留了狩獵傳統。當然,這也影響了他們的素質,以明示騎兵往往更加精通騎術和武器的使用,作為士兵的素質遠遠高於普通步兵。
河絡的鼠騎兵的單位,用河絡語表述是“杜庫”。這是一個五人五騎的建制,核心單位稱為“長”,是整個杜庫的靈魂人物,也是應變的指揮。其他單兵稱為“僚”,按照分工不同,分為首、繼、中、末四個位置。首僚的位置對騎鼠和騎兵的要求是視野開闊,洞察能力強,反應更加敏捷,屬於尖兵性質,沒有什麼特殊裝備,而且在這個位置上對於反映的優先要求是全身而退;繼僚的位置則隨時準備為首僚提供協助和支援,在這個位置上的河絡騎兵和他的坐騎更加冷靜和沉穩,往往在這個位置上,拓岩弩的激髮狀態是散射,以保證在第一時間提供箭雨掩護;中僚的要求中,對於射擊的要求最高,裝備中,不但裝備有威力強大的拓岩弩機,甚至會攜帶一到兩部單發裝的狙擊用弩機在鞍具的兩側,這種弩機的射程甚至超過了一百二十步仍然可以擊穿人族的鐵甲——儘管這種裝備發射後就無法在行進中再次裝弦,同時在這個位置被要求攜帶兩倍以上的箭支;末僚的綜合作戰能力要求則最高,甚至在反應能力上要求跟首僚相當,因為處於這個位置基本上要保證可以為團隊中任何一個位置提供近戰支援的準備,這個位置的前沖跳躍也是最猛烈的。如果真的出現河絡集結上百個“杜庫”發動集體突擊,你會發現他們搭載著更為重型的拓岩弩機可以發動更為密集移動的射擊,並利用貼近地面的坐騎發動更加快速的掠陣。
由於數量少,鼠騎兵是河絡軍隊的珍貴資源,他們的特點讓他們可以出色的成為優秀的斥候,成為偵察與反偵察的核心力量,同時,小規模的襲擾、偷襲等等也是他們拿手的戰術。因為可以保證在密林、山地等等偏僻的環境出色的表現,使得他們成為企圖通過隱蔽偷偷接近河絡軍陣以發動突襲的外族的夢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