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父海母

激盪的黃河精血在寬闊的渤海母體中孕育,生成了世界上最年輕的土地。黃河入海口,這片神奇的土地長滿了詭異的故事,詭異的故事串成了魔幻的歷史。

寫作時間

2007年4月,一部以黃河入海口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河父海母》發表在國內大型文學期刊《十月》上。這部驚世駭俗之作,以雄渾的筆力和魔鬼般的想像力構築了一個魔幻世界。《河父海母》剛剛發表便有評論家預言:李玉文筆下的“河父海母”定會像馬爾克斯筆下的馬孔多一樣,將成為一個社會符號和世界性的土地。

在十月網站上,這部長篇小說一直高居閱讀排行榜前列。2007年12月10日,李玉文的《河父海母》與莫言的《生死疲勞》同獲十月優秀長篇小說獎,文壇新人李玉文與文壇名家莫言同登領獎台。

小說發表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華讀書報》《文藝報》《北大評刊》《大眾日報》《重慶晚報》《齊魯晚報》《聯合日報》《西湖雜誌》以及山東衛視、中國作家網等多家國內媒體和各大網站紛紛對該小說進行評論和改寫、轉載。

《青年文學》主編、著名作家邱華棟撰文道:也許高手在文壇之外,這是我第一次讀到李玉文的長篇小說《河父海母》的真實感覺。就像王小波曾經崛起於草莽之間,李玉文也注定將因為《河父海母》這部小說,讓我們牢牢地記住他的名字。他在喧囂的時代里可以沉住氣,在浮躁的時代里渾身充滿了靜氣,這部小說使我們重新看到了沉潛和大氣的漢語小說傑作誕生的可能性。整部小說都在一種中國式樣的魔幻、奇幻和神奇的氛圍里推動,帶給了我們閱讀的驚喜和快感,也帶給了我們一種河流波濤涌動時的韻律。當小說像一條大河一樣波濤洶湧地向大海奔去的時候,在岸邊,我們將在震驚中戰慄,在震撼中欣喜,這,就是這部小說的厚重、博大、神奇的力量。而這種力量,也是蒼天、大地、河流和大海所賦予給作者的。這部小說就是這樣,從荒野之上破空而來,將絢麗的歷史和人生景象,雄渾和蒼茫地帶給了我們。

影響及評價

山東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張煒讀完小說後幾乎發出了同樣的驚嘆:李玉文筆下的荒原和動物、人,真是血肉飽滿,生氣灌注!很久沒有讀這樣沉入情感和人性深處的文字了,像一條激越的河流,可以把讀者淹沒,然後裹卷而去!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著名評論家白燁在發表於《中華讀書報》的文章中寫道:在《河父海母》中,既有作者對拓荒精神的張揚與禮讚,又有他對鄉村激變的困惑與慨嘆,更有他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的思考與呼喚。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部作品委實是一個滿帶悲愴意味的時代警鐘。

北大教授、著名評論家陳曉明在光明日報上發表長篇評論,這樣描述這部小說:《河父海母》史詩式的敘事既怪誕又銳利,既熱烈又冷酷,既情趣又邪性,這是一次鄉村野史雜拼而成的歷史敘事,妙趣橫生也走法入魔。李玉文的敘事有他對生命、對中國鄉村的歷史,對鄉村的現實命運獨到的認識,他的《河父海母》幾乎要觸動黃河生存事相的最本真的事實。

《河父海母》原載《十月·長篇小說》2007年第2期。該小說是山東作家李玉文繼《蟬蛻》之後的又一部關注人類生存現狀的長篇新作。小說講述了為躲避侵華日軍戰亂的人們在蠻荒的河父海母之地的時代變遷沉浮。故事從鄧吉昌一家12口為了躲避日軍侵華戰亂,落戶於黃河之口——河父海母之地開始,以 “鄧家”的發展與繁衍為主要線索,以時間為軸,描繪了河海之間的蛤蟆灣由一片荒原到有了村落,建立大隊,設立公社、最後變成新興城鎮的發展歷程,並突出展現了文明變遷中人的命運。小說時間脈絡清晰,引領著我們走完半世紀蛤蟆灣的變遷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歷史進程中農村文化的變化與發展。

李玉文,男,山東作家,出生於東營市河口區,現任東嶽集團黨委副書記、首席行政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