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寺廟(漢語,原名河源神廟),意為黃河源頭的神廟;藏語稱其為“拉康賽饒”,意為橙黃色的神廟。坐落在循化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黃河之濱,距離縣政府東北300米左右。
河源寺廟是奉清雍正皇帝,“建廟以祀河源之神,在黃河源頭修建一座水神廟”的聖旨,於雍正九年(1731年)從國庫中撥白銀5183兩,在循化縣城北部黃河南岸的木匠灘修建了該寺廟,歷時一年竣工建成(是年4月21日動工,10月12日竣工),占地面積約20畝。建了殿閣上下兩層,左右配兩廡,大小兩道門。大殿為望河樓,內塑有面臨黃河的神像,姿以巡閱,守護觀望著東流的黃河。意為守護黃河安瀾,滋潤大地,造福黎民。寺廟建成後,有四名身穿青衣服飾的漢族和尚駐寺管理。
雍正十年(1732年)四月二十五日,清世宗為敬迓神庥,親書《建廟記》、《福佑安瀾》的匾額和《御製祭文》,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三月七日遣太常寺卿王,帶《御製祭文》、《建廟記》和《福佑安瀾》的匾額致祭於河源寺廟。後河源寺廟劃撥給張沙寺管理,成為張沙寺的下屬寺,成為藏、漢、蒙、滿、土民族信仰朝拜的聖地。
現河源寺廟在平面布局上,把主殿、尊勝塔、大門置於南北縱軸線上,兩個輔殿、兩個僧舍、賓客接待室等各自在與南北縱軸線成直角的東西橫軸線上相互對應設定。整個殿堂建築群和綠化帶(塊)相輝映互補,形成了一個與生態規劃指標相契合,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優美的風景點,成為縣城及周邊藏、漢、土民族的佛事活動場所。省內外信士、遊客慕名前來朝覲參觀者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