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壖轡圖

畫下面是金眉生在清同治十年夏的題跋,記述了金眉生與林則徐深交的情況。 ),公下顧時輒於屏角竊窺,骨相清絕,書生也。 )歸見,公詢余狀,尚為嘆息。

大雪過後,天地皆白,在這高潔無瑕的河邊大道上,林則徐騎大馬、披大氅,手提韁繩迎面而來,嘉善人金眉生,恭敬地站立道旁拱手行禮,以示迎拜。這就是我們向讀者介紹的《河壖轡圖》上的情景。
這原是一副國畫手卷,由住在嘉善城內花園弄底“金家花園”的金氏後裔保存。一九三六年十月(民國二十五年),嘉善縣圖書館,徵集全縣各類珍貴名人字畫、文物,在東園(現嘉善一中內)舉辦了一次“嘉善縣文獻展覽會”,這幅圖畫和其他上百件文物、字畫一齊在會上展出,許多名貴文物都攝影保存。經過漫長多事的歷史演變,此畫早已不知去向。
金眉生名字清,眉生是他的字,嘉善人都習稱其字。金眉生自幼隨為官之父在福建、安徽等地居住,十分聰明,全靠自學成才,寫得防洪治水、經濟理財的好文章,備受林則徐推薦入吏部為國子生,官做過湖北督糧道、鹽運使和提奏按察使。金眉生深受林則徐的恩德,為了表達對林則徐的提攜和關懷的崇敬之情,在清同治十年被朝庭復職之時,請畫師畫下了這幅畫,表其戴德、感恩之意。
畫下面是金眉生在清同治十年夏的題跋,記述了金眉生與林則徐深交的情況。還記述了林則徐被充軍新疆伊犁後,復職歸來出任雲貴總督,途經江西百花洲,養病月余等情況。這對報刊上林則徐死因的探討,亦有史料價值。現將金眉生題跋原文抄錄於下,以饗讀者:
嘉慶丙寅(1806年)丁卯(1807)間,先君子在閩,督阿公幕府,時文忠公為張中丞記室,過從甚歡。道光初,公任淮海道,先君為屬吏,余時髫齒(1 ),公下顧時輒於屏角竊窺,骨相清絕,書生也。不十年,而名滿天下。迨辛丑(道光十一年,即1841年鴉片戰爭後一年)奉命赴祥符漫工(2 )、過清江浦、見余所作論河防文字,喜故人有子,亟賞之,邀與同行,旋入都謁吏部。次春至汴拜公,則西戍(3 )之役已定,猶殷殷為余說項,書楹貼橫幅十餘事,鄭重而別,自此遂不復見。公在伊梨幾四年,余與唐君夢蝶效孫夏峰故事,集資為公贖鍰(4 ),公萬里外馳書止之,詞甚豎,公子錦帆亦亟言其不可。未幾,遂奉環詔其經滇督乞身(5 ),過江西百花洲(6 ),養病月余。鄒鍾泉中丞方官督糧道,自袁江(7 )歸見,公詢余狀,尚為嘆息。余之受知於公者,可謂深矣!今年游揚州,趙比部心泉以公象見示、淵獄之度,宛然如生。 屬畫師摹作汴中迎拜狀,名之曰:《河壖轡圖》。鑄金之事,瓣香之枕,隨會九原,今已也夫!
同治十年(1871年)歲次辛未,夏六月年家子金安清謹跋於篋恩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