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村[雲南昭通市威信縣扎西鎮下轄村]

河口村[雲南昭通市威信縣扎西鎮下轄村]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扎西鎮,地處扎西鎮東邊,距 鎮政府所在地24.5 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24.5公里。東鄰水田鄉,南鄰茶木鄉,西鄰京東村,北鄰石坎村。轄河口村、新高度房村、河溝村等21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703 戶,有鄉村人口3190 人,其中農業人口 3166 人,勞動力 169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1322人。全村國土面積16.68平方公里,海拔 920 米,年平均氣溫16 ℃,年降水量 1122 毫米,適合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4532.6畝,人均耕地1.43 畝,林地1525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48.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99.5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養殖業為主。

基礎設施

河口村全貌 河口村全貌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212 戶通自來水,有 491戶飲用井水,有49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70%)。有69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59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65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41戶(分別占總數的9%和6%)。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7.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7.5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機車 11 輛。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小水窖 40 口;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46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7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0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7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栽桑養蠶 栽桑養蠶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26.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1.6 萬元,占總收入的27%;畜牧業收入 119.8 萬元,占總收入的2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150 頭,肉牛 154 頭);林業收入 6.6 萬元,占總收入的1%;第二、三產業收入 42.9 萬元,占總收入的9%;工資性收入180.3 萬元,占總收入的34%。農民人均純收入8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3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630人(占勞動力的37%),在省內務工185人,到省外務工 445 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532.60畝(其中:田88.60畝,地4444.00畝),人均耕地1.43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3465.1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4068.5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0.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蠶桑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03戶,共鄉村人口3140人,其中男性1672人,女性1468人。其中農業人口3140人,勞動力1734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9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7.5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8個,黨員總數70人,黨員中男黨員69人,女黨員1人。 團員6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5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986.6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4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河口國小、雞婆山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石坎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7.5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369人,中學生188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1、人畜飲水困難,人們的正常生活難以保障;2、基礎設施差(交通、電力),大大阻礙了經濟的發展;3、科技投入不夠,人們的科學文化素質不高,農業科技推廣緩慢;4、缺乏相應的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因此沒有發展好特色產業。。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 1、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農網改造及村內道路的硬化。2、加大科技投入,應該多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及科技宣傳,從而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從而把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方向發展;3、因地制宜地發展有當地特色的支柱產業。在三年內發展蠶桑種植3000畝,發展生豬養殖1200頭。搞好勞務輸出,力爭在3年內人均純收入達到1200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