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龍子湖校區(新校區)龍子湖大學城是鄭東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位於賈魯支河以南,東風渠、金水東路以北。河南農業大學 等13所高校的新校區沿龍子湖呈環狀分布。 農大新校區位於東四環路西、祭城路北、文苑北路南、龍子湖內環路東,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新校區總用地面積1287847.1平方米,建設用地面積1046298.1平方米,設計總建築面積70多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0億元。一期工程20萬平方米全圖書館 部建成投入使用後,可滿足近1萬名學生進行正常教學、生活、體育活動
辦學歷史
建校初期
民國時期開封繁塔的農學院
1902年創建河南大學堂,( 2011年四月初在河南農業大學校長與台灣學者交流期間,經查實台灣所屬檔案館,可得相關證明),1912年民國初建,改辦農業專門學校,培養農業專門人才。 河南都督張鎮芳呈請民國教育部要求改辦河南高等學校為河南公立農業專門學校的咨文,於元年10月遞送民國教育部,於元年11月由民國教育總長范源濂、教育次長董鴻禕等共同簽署,獲準立案。在當時省議會的支持下,經省長公署核准,特委派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林科的畢業生,農、林科專家吳肅(字一魯)負責籌辦河南公立農業專門學校。
1913年,河南公立農業專門學校開始招生。招收預科生農林各一班,每班80人,共160人。1913年,招蠶科學生60名,1914年元月入學。農、林、蠶預科共3班,每班學生60名。
1927年6月,馮玉祥將軍任河南省主席,在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開封政治分會委員們的提議下,在河南教育界人士一致請求下,改建“國立中山大學”,河南省政府決定將河南公立農業專門學校、中州大學(1922年11月,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改名為中州大學)、河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合併為國立第五中山大學(今河南大學)。
1927年7月,國立開封中山大學宣告成立。隨後改名為河南省立開封中山大學。[2]
抗戰時期
民國時期開封繁塔的農學院
1930年9月,河南省立開封中山大學改名為河南大學。同年河南第一甲種農業學校併入。抗日戰爭期間,河南大學先後輾轉於河南信陽、南陽、洛陽、西安、寶雞、蘇州等地,雖然圖書、資料及儀器損失慘重,但仍辦學不輟。
1938年6月,河南大學農學院畜牧系析出,併入陝西武功國立農林專科學校,組建國立西北農學院。
1942年3月,省立河南大學改為國立河南大學。
1948年暑假期間,南京政府教育部下令河南大學南遷蘇州,農學院租得城內獅子林後院作為學生宿舍。[2]
院系調整
1949年7月,河南大學各學院返回開封。1952年8月,全國院系大調整,河南大學農學院獨立為河南農學院。
1952年9月,河南農學院畜牧獸醫系合併給江西農學院,植物保護系合併給華中農學院。同年,平原農學院併入河南農學院16人。
1957年2月,河南農學院遷校至鄭州市。
遷往鄭州
1959年10月,偃師小麥學校併入河南農學院。
1960年,鄭州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併入,組建河南農學院農業機械化分院。
1971年8月,河南農學院被迫搬到許昌辦學。1971年11月,鄭州糧食學院糧油工業系併入河南農學院。
1973年7月,糧油工業系調出河南農學院。組建恢復了鄭州糧食學院。
1975年3月,河南農學院改名為許昌農學院。
1977年4月,學校恢復“河南農學院”校名,並逐漸返回鄭州辦學。
1984年12月,學校更名為“河南農業大學”。
1993年80年校慶時確立了“團結、勤奮、嚴謹、求實”的校訓。[2]
開拓發展
河南農學院許昌校門
1996年,經國家科技部批准,學校組建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0年,河南農業大學獲得一級學科博士授予學科,成為河南省第一個獲得一級博士學科的高校。
2002年,河南農業大學在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中獲得優秀,成為河南省首個被評為優秀的本科院校。
2003年,批准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成為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授予權的多層次大學。
2006年,啟用“明德 自強 求是 力行”新校訓。
2007年8月,河南農業大學“作物學”學科被評選為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成為河南省首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也是全國省屬院校中唯一一個農學類的一級國家級重點學科
2008年6月,河南農業大學在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中獲得優秀,成為河南省唯一一個連續兩次獲得優秀的本科院校。
2009年9月,第七批博士後流動站審批結果公布,新增“林學,畜牧學,農林經濟管理”三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至此河南農業大學共有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回遷鄭州時農學院校門
2009年9月29日,河南省省委書記和省長共同出席河南農業大學鄭東新區龍子湖新校區奠基儀式,河南省重點建設項目——河南農業大學新校區的開工建設。
2009年11月10日,省政府與農業部合作共建河南農業大學協定簽字儀式在鄭州舉行。這標誌著河南農業大學正式進入省部共建行列,成為全國第一個省部共建省屬農業大學試點。
2010年9月,省部共建國家糧食作物生理生化與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獲準建立。
2011年1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河南農業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兩個項目,雙雙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省排名第一,全國排名第十六位。至此,河南農大已3年四獲國家科技大獎。
2012年4月,河南農業大學成立吳紹騤玉米研究院。
2012年7月6日,河南農業大學舉辦興辦高等農業教育100周年慶祝大會。
2012年8月,河南農業大學等河南省屬7所高校通過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的“驗收”,進入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河南農業大學(6張)
2012年11月5日上午,河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林業局合作共建河南農業大學簽字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繼農業部、國家菸草專賣局之後第三次得到國家共建支持。
2013年4月11日,教育部公示了“2011計畫”首批入選高校名單,河南農業大學作為牽頭高校參與的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成為首批14個協同創新中心、2011計畫高校。
2009年11月10日,農業部與河南省政府在鄭州簽署共建河南農業大學的協定,這標誌著河南農業大學成為全國第一個省部共建的省屬農業大學試點。
2009年12月18日,國家菸草總局與河南農業大學簽署《中國菸草總公司與河南農業大學戰略合作關係框架協定》。
2012年11月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林業局決定合作共建河南農業大學。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吳紹騤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有在職教職員工180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664人,博士學位539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省“百人計畫”人選2人,中原學者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6人;獲國家“中華農業英才獎”專家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國家骨幹教師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1人,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崗位科學家10人。[1]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改平(專職)
中原學者:張改平、康相濤、郭天財、尹 鈞、范國強、田克恭、陳彥惠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張改平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馬恆運、湯繼華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劉文軒、王艷玲、馬新明、何松林、湯繼華、范國強、張龍現、田克恭
河南省“百人計畫”:唐貴良、杜春光
河南省特聘教授:范國強、尹鈞、馬恆運、吳國良、閆鳳鳴、劉小軍、張猛、尹清強、楊國慶、陳彥惠、張龍現、李潮海、湯繼華、王偉、殷冬梅、趙全志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余泳昌(大豆)、孫治強(大宗蔬菜)、康相濤(蛋雞)、王成章(牧草)、寧長申(肉羊)、高騰雲(奶牛)、鄧立新(肉牛氂牛)、申進文(食用菌)、郭天財(小麥)、李潮海(玉米)
教育部“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小麥生長發育分子調控研究團隊(團隊帶頭人:尹 鈞)、地方雞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團隊帶頭人:康相濤)
農業部科技創新團隊:地方雞種質資源優異性狀發掘創新利用(康相濤)
科技部創新人才支持計畫專家:湯繼華、趙全志、康國章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專家:陳鋒、宋安東、張小霞、殷冬梅、趙全志、湯繼華
國家中華農業英才獎專家:陳偉程、郭天財
國家骨幹教師:王艷玲、張全國
全國模範教師:譚金芳、王川慶、趙全志、馬恆運
全國優秀教師:尹新明、張國富
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王川慶
河南省教學名師:寧長申、夏百根、梁保松、張龍現、湯繼華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姓名 | 職務 |
李留心 | 黨委書記[16] |
孫天華 | 常務副校長(正校級) |
王文亮 | 黨委副書記 |
褚金海 | 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 |
趙榴明[17] | 黨委副書記 |
柳娜 | 副校長 |
譚金芳 | 副校長 |
李成吾 | 副校長 |
張全國 | 副校長 |
許科紅 | 紀委書記[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