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禹州位於中原腹地,因帝舜時大禹治水有功,冊封於此而得名,大禹之子啟在這裡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故有華夏第一都之譽。戰國時期改為陽翟,金、元為鈞州,明清後遂稱為禹州。素有“中華藥城”之稱的河南禹州,是我國醫藥發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藥材種植、採集、加工歷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製著稱於世。歷史上就有“藥不到禹州不香,醫不見藥王不妙”之說。
地理位置
禹州市地處豫東平原過渡地帶,區域面積1472平方公里,耕地118萬畝,人口120萬,轄8鎮,14個鄉,4個辦事處。其地勢西北面群山環繞,崗巒起伏,礦藏資源豐富,東南側百里平原,一望無跡。盛產動、植、礦物藥材1084種,蘊藏量1200萬公斤。其中:國家重點普查的363個品種,禹州就有147個,占40%;全省統一普查的351個品種,禹州有225個,占64%。秦朝著名商賈呂不韋靠販賣珠寶及瑪瑙、珊瑚、琥珀、珍珠等主要藥材起家,最終登上秦朝相位。唐朝藥王孫思邈曾長期游居禹州,行醫採藥,著書立說,死後,禹州人民在西關購地四畝,建“藥王閣”永久紀念。宋仁宗年間,陽翟古城寺以東盛產白芷、南星、菊花、薏米等藥材,時任河南主薄的著名詩人梅堯臣遊覽禹州,正值春和景明,翅花盛開之際,不禁詩興大發,遂作詩一首:“雲外陽翟山,實與嵩少接,山中採藥人,能自辨苗葉,當須刨其根,以道素所愜”。元世祖至元一年(1264年),禹州已成為藥材匯集之區,填滿街市,猶如糞土,故農家深山大壑採藥者往來不絕。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曾詔令全國藥商來禹集結,每年春、秋、冬三個會期。“內而全國22省、外越西洋、南洋、東極高麗、北際庫倫,皆每車節轉而至,真可謂無街不藥行,處處聞藥香”。長期的藥材交易,逐漸產生了以經營類別或區域性質劃分的藥行幫、藥棚幫、甘草幫、黨參幫、江西幫、山西幫、陝西幫、祁州幫、商城幫、亳州幫、金陵幫等18個幫會組織,繼而形成禹州獨特的中藥文化。明代周定王朱木蕭到禹州考察採集標本,於1406年撰寫的《救荒本草》共列可救荒植物414種。著有《普濟方》168卷,收載醫方61709個,為歷代醫方之最,在劇毒藥材處理上,採取吸附分離技術等都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清代禹州的“保光清涼散”、“九天阿膠”相繼問世,行銷全國,頗享盛譽。繼之開業的名店藥堂趙隆太,加工炮製的“九蒸九制大熟地”於宣統三年在德國柏林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參展。
歷史淵源
禹州的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明嘉靖年間,已種植名貴地道藥材45種,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已列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解放後,中藥材生產有較大發展,1969年全市出現200多個藥材種植村。1985年3月中藥材交流大會重新恢復,推動了中藥材種植業發展。2000年落實種植面積5萬畝,年產藥材2500萬公斤,建立種植示範村78個,發展種植示範戶2000個,連片示範田36個。
自春秋戰國以來,神醫扁鵲、醫聖張仲景、藥王孫思邈等都曾在禹行醫採藥、著書立說。在他們的直接影響下,禹州的醫藥業也得到大的發展,從唐朝開始禹州的藥市逐步形成,伴隨著藥業的進一步發展和繁榮,明朝時期,禹州就成為全國四大藥材集散地之一。1996年,禹州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衛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定為全國十七個中藥材專業市場,河南省唯一的國家定點藥材專業市場。二00一年,禹州市投資兩億元人民幣新建了現今的河南禹州中藥材專業市場(又稱中華藥城)。目前該市場是中國十七家標準化、規範化的國家級中藥材專業市場之一,也是河南唯一的國家級定點中藥材專業市場。藥城占地面積四百餘畝,包括建築面積兩萬三千平方米、可容納兩千五百個攤位的中心交易大廳,以及兩千餘間三層以上經商樓,並附屬倉儲、銀行、飯店、停車場、娛樂場等各種服務設施,是一所集物流、信息、金融等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中藥材專業市場。市場經營品種上千種,固定從業人員上萬人,年交易額達十億元人民幣。位於中華藥城中心位置的交易大廳,由河南宋基投資公司獨資興建,禹州市藥業管理委員會實行統一管理,是中華藥城的主要建築設施。它占地三十畝,分上下兩層,層高八米。主要採用櫃檯陳列式經營。三平方米的攤位售價約為一萬五千元人民幣,一次性付清的可獲贈交易櫃檯。租用該攤位的租金每年需兩千元人民幣左右。對於購買交易大廳攤位的買主,由政府有關部門辦理權屬證明,擁有對攤位的出讓權、出租權、繼承權、抵押權。整個大廳寬敞、明亮、整潔、有序,是八方客商雲集的中藥材主要交易場所。市場內二間三層(其中門面房八十四平方,總計二百三十餘平方)經商樓的年租金為七千五百至八千元人民幣;三間三層(其中門面房一百二十六平方,總計三百七十餘平方)的年租金為一萬元人民幣。
發展狀況
禹州是全國17家標準化、規範化的國家級中藥材專業市場之一,也是河南唯一的國家級中藥材專業市場。2001年底,擁有藥商320家,從業人員2000餘人,上市品種2600種,年成交額3億元。為進一步繁榮市場,振興藥業經濟騰飛,1998年,禹州市委、市政府決定,進行中藥材市場二期工程建設,用2年左右時間,建成一座大型現代化的“禹州中華藥城”。目前全部工程已經結束。該藥城占地300畝,其中:中心交易大廳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可容納攤位5000個,三層以上經商樓2000間,抽入使用後,預計年交易額可達10億元。
為適應中藥材市場發展的需要,中華藥城交易大廳目前正在重新改造和定位。改造後的交易大廳將設立河南省唯一經國家授權,按GSP標準經營中藥飲片的法定場所。
目前,禹州中藥材市場擁有全國各地藥商六百多家。同時,在市場周邊聚集著許多內地知名中成藥廠家,市場經營的中藥材品種達上千種,以批發為主,兼顧零售,主要是現金交易。由於依託周邊鄉鎮三十餘萬畝的中藥材種植基地,中華藥城的藥材價廉物美,在國內中藥材市場上占有重要份額,頗受商家青睞。
中國中藥材批發市場
安徽亳州、江西樟樹、河南百、 河南禹州、河北安國、湖北蘄春、遼寧本溪。以上是中國公認的獲得“中國藥都”稱號的相關城市,歷史悠久,藥業交易發達,每年都有上千萬乃至上億元的藥品交易額,當地的藥品交易收入也都是地方主要財政收入之一。 每年當地都要舉辦藥交會,是藥品交易的集散地。本任務盤點中國大型中藥材批發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