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間,清真寺改作生產隊的牲口屋,宗教活動被迫停止,回族的風俗習慣遭到破壞。在1983年全面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時,清真寺重新恢復使用。在社首蘇傳德、蘇傳景、蘇訓賢、蘇訓知等人的積極倡導下,全村人集資5500元,建簡易大展3間,北講堂2間,水房2間,宗教活動得以正常開展。1999年本坊穆斯林蘇軍輝從東南亞伊斯蘭基金會引資8萬元,社會捐款5萬元,由蘇怡靈、蘇訓防等人成立籌委會,帶領本坊穆斯林,動土25000方,填坑造地1。5畝,歷時6個月,建成了阿拉伯樣式清真寺一座。其中大殿103平方米,水房60平方米,講堂60平方米,門樓及圍牆340平方米。成為縣內別具一格的清真寺,也是縣內第一個利用外資修建的清真寺。
“文革”期間,清真寺改作生產隊的牲口屋,宗教活動被迫停止,回族的風俗習慣遭到破壞。在1983年全面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時,清真寺重新恢復使用。在社首蘇傳德、蘇傳景、蘇訓賢、蘇訓知等人的積極倡導下,全村人集資5500元,建簡易大展3間,北講堂2間,水房2間,宗教活動得以正常開展。1999年本坊穆斯林蘇軍輝從東南亞伊斯蘭基金會引資8萬元,社會捐款5萬元,由蘇怡靈、蘇訓防等人成立籌委會,帶領本坊穆斯林,動土25000方,填坑造地1。5畝,歷時6個月,建成了阿拉伯樣式清真寺一座。其中大殿103平方米,水房60平方米,講堂60平方米,門樓及圍牆340平方米。成為縣內別具一格的清真寺,也是縣內第一個利用外資修建的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