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河南淮陽伏羲陵簡介
在河南淮陽縣城郊的蔡河之濱。淮陽,春秋時為陳國地,相傳伏羲曾在此建都,因此有陵。
史志記載,存秋時陵墓已存,漢代建祠。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年),詔令:禁止民眾在陵園放牧采樵,置守陵戶。宋太祖建隨三年(962年),頒“修陵奉祀詔”,重建陵墓,規定春秋二祀以太牢祭。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自製祝文,親臨致祭。明、清兩代多次增建修葺,從而陵區形成規模宏大的宮殿式建築群落。
陵園占地500餘畝,分內外兩城。沿中軸線由內向北依次是午朝門、玉帶橋(共三座。橫跨玉帶河)、道義門、先天門、太極門(上懸匾額“太昊伏羲之陵”),門內鐘鼓兩樓對峙,向後是統天殿、顯仁殿、太始門,而後是寢殿和伏羲陵墓.最後是蓍草園。內外城中間東側是岳王觀、真武觀、太清殿;西側是女媧觀、玉泉觀、三仙觀。
統天殿是陵園的主體建築,居正中,紅牆黃瓦,巨柱高擎。殿內伏羲塑像,手托八卦,蓬髮跣足,獸皮樹葉,氣宇軒昂,高一丈五尺。兩旁配祀神農、黃帝、少昊、顓頊。
伏羲墓封土上圓下方,高20餘米,周長150餘米。封土之上白檀蒼柏挺拔俊秀,枝繁葉茂,素有“羲陵岳峙”之稱。陵前豎一巨碑,大書“太昊伏羲之墓”。
整個陵園錯落有致,雄偉壯觀。金碧輝煌的建築群和蔥蔥鬱郁的勁松古柏雜相掩映,情趣盎然。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三月初三傳為“人祖”廟會,黃河上下游數省民眾扶者攜幼,雲集淮陽,朝祖進香,蔚為壯觀。香客往往在1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