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主簡介
日前,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發布了《河南家庭農場經營狀況典型調查分析》。自2013年2月28日,洛陽農民陸利峰註冊了我省首家“家庭農場”之後,各地相繼出現了“家農熱”,據省農業主管部門數據顯示:按照農業部對家庭農場的統計,截至2013年12月底,河南省符合統計條件的家庭農場已有3810家。
在我國,家庭農場還是“新生兒”,它首次出現在2013年的中央一號檔案中。隨後,家庭農場和農場主就像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我省各地。據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調查顯示:我省多數農場綜合經營狀況一般,大多處於創業階段,尚無一戶進入成熟階段。
“從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看,農場主需要具有懂農技、善經營、會管理等綜合技能。但從調查情況看,目前我省大部分家庭農場主多年從事農業生產,多由種糧養殖大戶轉身,是典型土生土長的農民,實踐經驗豐富,但畢竟掌握的新知識和套用新技術不多,缺乏現代經營管理理念。”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長谷建全介紹,上海市開展家庭農場比較早,年輕人回鄉當農場主已成為一種“風氣”,他認為,河南的家庭農場急需年輕人關注、加入,為家庭農場注入新鮮血液。
種種地一年不少掙,是不是很令人心動?怎樣才能在河南當上一名農場主?
必備條件
註冊條件
家庭成員2人以上有一定規模的土地到工商局註冊
農場分類
純糧食類以糧食為主、多元經營類經濟作物或養殖類
農場規模
糧油生產的土地面積集中連片200畝以上蔬菜50畝以上或露地蔬菜100畝以上
農場主不是想當就能當,一家至少得有倆“專職”的
首先主要從業人員為家庭成員,且不少於2人,相關生產管理制度齊全,實行財務核算管理。農業淨收入占家庭農場總收益的80%以上。
其次,從事的要是“適度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的農業生產經營。經營規模與家庭成員的勞動能力相適應。經營土地的流轉年限不少於5年。且對規模有具體的要求,例如,從事糧油生產的土地面積集中連片200畝以上,蔬菜在50畝以上或露地蔬菜在100畝以上等。
再次,想要登記一個家庭農場,要找所在地縣(市)工商局以及省轄市工商分局辦理。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農場可申請登記為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也可以申請登記為合夥企業或有限責任公司。這意味著,農場主也可以是公司老總。
家庭農場的經營場所(或住所)可以是經營者所在地家庭住址,也可以是種植、養殖地所在村址。經營範圍以農業種植、養殖為主,可以種養結合或兼營相關研發、加工、銷售以及農場休閒觀光服務。
賺錢攻略
從我省家庭農場的成本收益率看,純糧食、以糧食為主、經濟作物或養殖三類農場的收益率分別為40.1%、41.2%和53.2%。也就是說,如果從追求效益最大化角度看,經營經濟作物或養殖類農場為最優選擇。
而我省多數農場主傾向於經營以糧食為主、兼營其他類農場,純糧食類次之,經濟作物或養殖類最少。“儘管經濟作物或養殖類農場經濟收益最高,但由於其資金投入多、人力技術要求高、管理難度大,限制了不少農場主的選擇;另外,由於種糧補貼政策的保障、糧價的不斷上漲、資金的投入相對較小,種糧省時省力等,多數處於起步階段的農場主願意種植糧食作物。”省農科院專家分析,有一定實力的農場主更願意在種植糧食作物“保底”的基礎上,開展蔬菜、養殖等多元化經營,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
要想辦農場掙錢,規模也很重要。調查顯示,在我省,100-200畝之間的農場成本收益率最高,200-300畝的次之;300畝以上的較低,尚低於平均水平6個多百分點。
“家庭農場需要一定規模才能實現規模效益,但不是越大越好。規模越大,其管理難度、用工成本等也越大,若超出自身經營能力,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和經濟效益可能下降。”省農科院專家分析認為:需綜合考慮畝均效益與規模效益,以種植純糧食作物的家庭農場為例,經營規模在200畝左右較為合適。
農場主案例
這些距離我們最近的家庭農場和農場主是什麼樣的?62歲的許萬友是商城縣雙椿鋪鎮宋崗村地地道道的農民。2008年,他承包了60畝農田,動員兩個兒子和女兒、女婿齊上陣,成立了友信農機合作社。2013年,家庭農場的政策一下,他就到工商局領了營業執照。
河南范縣的郭可江就是這樣一位年輕人。2008年,他從中央財經大學畢業後,留京做理財規劃師,春節回家過年時,看到那么多土地閒置,家鄉很多兄弟姐妹都外出打工,就產生了回鄉創業帶富家鄉的想法。他承包了1000畝土地,種植原生態糧食蔬菜。經過幾年的努力,發展的規模,每天平均有六七十人工作。
33歲的夏劍峰,是上海金山區最年輕的“家庭農場主”之一。他原來在一家外企上班,因不忍務農父母辛苦而回家幫忙。拿到30多畝流轉土地後,他當起了農場主。他種的70畝地收入近50萬元。他又申請增加60畝水稻,如無意外全年總收入將達七八十萬元!
許萬友是具有河南特色的“農場主”。調查顯示,我省農場主中,像他這樣文化程度不高的最多,以高中或中專學歷為主,比重達52%;大專及以上的比重最小,僅10%。從業經歷中,一直從事農業生產的比重較大,占30%;其次為經商返鄉,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