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介紹
河南大學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同建設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開封。100年前,這裡是河南貢院的所在地,1903、1904年全國會試曾在這裡舉行,上千年的科舉制度在這裡劃上句號。20世紀初的歐風美雨和辛亥革命勝利的曙光,孕育催生了這所大學。1912年,以林伯襄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賢在這裡創辦了 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成為當時中國的三大留學培訓基地(1896年南洋公學-今上海交通大學以及其他相關部分,1911年清華留美預備學校-今清華大學,1912年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今河南大學)之一。後歷經 中州大學、 國立第五中山大學(中山大學-國立第一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國立第二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國立第三中山大學,南京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河南大學-國立第五中山大學)、 省立河南大學等階段,1942年改為 國立河南大學,成為擁有文、理、工、農、醫、法等6大學院的綜合性大學,是當時學術實力雄厚、享譽國內外的國立大學之一。在1944年中國教育部國立大學教學評估中,河南大學排名第6。新中國成立後,經院系調整,河南大學農學院、醫學院、行政學院、信陽分院分別獨立設定為河南農學院、河南醫學院、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信陽師範學院,理科他遷新鄉,設定為河南師範學院二院,水利、財經、化工、植物病蟲害、畜牧獸醫、生物等院系也先後調入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鄭州工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江西農業大學、河南師範大學等高校,校本部更名為河南師範學院。後又經開封師範學院、河南師範大學等階段,1984年恢復河南大學校名。2000年,合併開封師專、開封醫專,組建成新的河南大學。2008年10月1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簽訂共建協定,河南大學正式進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河南大學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學研究所武書連、呂嘉、郭石林發布的《2009中國大學評價》中綜合實力名列全國74,其中文學進入A等,名列全國第30。
建校97年來,河南大學嚴守“ 明德、新民、止於至善”的校訓,在一代代學人的精心鑄造下,逐漸形成了“團結、勤奮、嚴謹、樸實”的優良校風和前瞻開放、面向世界,堅持真理、追求進步,百折不撓、自強不息,兼容並包、海納百川,不事浮華、嚴謹樸實的河大精神,在推動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經濟建設和教育振興的過程中實現著自身的價值。在以 、黨鴻辛等一大批專家學者、院士為代表的名師執教下,河南大學已培養了40餘萬名各類專門人才。在河大校友中,有34位成為院士,上百人擔任或曾經擔任過副部級以上的領導職務,不少校友如侯鏡如、袁寶華、王國權、趙毅敏、尹達、鄧拓、白壽彝、楊廷寶、高濟宇、姚雪垠、周而復、吳強、馬可、趙九章、梁光烈、王立 群等都成為蜚聲中外的社會名家。
改革開放以來,河南大學的建設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通過加強學科建設、培養與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擴大招生、新校區建設等,在提高辦學層次、教育質量、學術水平和擴大發展規模、辦學空間、對外開放等方面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已經成為一所擁有文、史、哲、經、管、法、理、工、醫、農、教育等11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大學,先後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餘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是世界大學聯合會和亞太大學聯合會成員。河南大學現設有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經濟學院、法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外語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學院、化學化工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環境與規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土木建築學院、藝術學院、體育學院、醫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淮河臨床學院、東京臨床學院、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人民武裝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民生學院、歐亞國際學院、大學外語教學部、馬列德育教研部、公共體育教研部、公總計算機教研部、鄭州培訓部等學院(部), 76個本科專業, 24個碩士一級學科、 179個碩士學位授予點, 1個博士一級學科、 18個博士學位授予點, 8個博士後流動站。現有教職工3900多人,其中專兼職工作的院士11人,教授、副教授11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41000餘人,其中研究生6000餘人,留學生近200人。學校建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體育與藝術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國家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省重點實驗室、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及河南省納米材料工程技術中心等,辦有出版社和多種學術刊物,圖書館藏書400餘萬冊。校區總面積4000餘畝,建築面積100餘萬平方米。其中明倫校區近代建築群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一所具有厚重歷史的高校,河南大學的建設一直受到各級政府和領導的重視。
近幾年,江澤民、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吳官正、陳至立、李嵐清、蔣正華、羅豪才、王文元、張思卿、周濟、習近平等領導同志先後視察該校,對河南大學的發展寄予厚望。2004年7月江澤民同志視察時親筆書寫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把河南大學辦成全國一流高校”的題詞。河南省委、省政府歷來也十分重視河南大學的建設,一直把河南大學作為河南省重點建設高校,並比照“211工程”項目學校在建設資金方面給予了重點扶持。在《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中,又進一步明確了“把河南大學建成全國一流高校”的建設目標。據此,學校已制定了關於今後長期發展戰略、學科與師資隊伍建設和校園建設方面的三個規劃,並制定了學校的總體發展目標。河南大學將實施兩步走發展戰略,即第一步,到2012年建校100周年的時候,全面提升該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學術研究水平、社會服務能力以及教育國際化程度,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研究教學型大學的基礎更加穩固,躋身全國先進大學行列;第二步,到2020年,把該校建設成為文理學科基礎雄厚、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的現代化綜合性大學,力爭實現建設全國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
2007年5月14日,河南大學委託河南先風商標事務所向國家商標局遞交了“河南大學”等98件商標註冊申請,成為河南省一次性申請商標最多的高校。在這批申請註冊的商標中,河南大學將“河南大學”按照《類似商品和服務區分表》中的類別劃分,進行了1-45類全面覆蓋註冊保護。 此外,河南大學還將“河大+拼音”、“河大+校徽”、“河南大學+校徽”進行了商標防禦性註冊保護。
2008年10月17日,河南大學正式成為 省部共建高校,開啟了河南大學在新的平台上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序幕。
校徽釋義
河南大學校徽圖案為正圓形,外圈與內圓為藍色,象徵理想與廣闊的發展前景;中間黑體英文字母與下放的創校年號為綠色,代表教育與勃勃生機;藍底下的“河大”兩字為由右至左的篆書題,給人以悠久的歷史文化感;校名下方的水浪,象徵位於黃河岸邊、中原文化與文明發祥地的河南大學歷史久遠。
校徽作者簡介
肖紅,男,滿族,工藝美術專家,1960年9月生於古都開封。 是香港和 澳門 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的設計者,北京多樣達品牌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1982年畢業於 河南大學藝術系工藝美術專業,同年留校任教;曾任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副院長,1993年破格晉升為教授、系主任。2000年9月至今在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任教,現任藝術教育中心主任。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北京多樣達品牌設計有限公司首席設計顧問、河南省青年聯合會常委員、河南省政協委員、開封市政協常委、河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公安部特邀監督員、中國高教學會美育研究會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入選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
學術成果
出版專著《中國歷代壁畫藝術》、《花卉裝飾圖案》等6部,發表論文《從工藝美術到21世紀的藝術設計》等20餘篇。
獲獎情況
1990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設計優秀金牌獎(最高獎)。1993年獲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設計區旗設計一等獎(唯一的一等獎)、區徽設計獲二等獎(一等獎空缺)
主講的衛視教學片《美術之路·標誌設計》,獲全國優秀教育節目“教學類”三等獎。為澳門回歸設計的《’99澳門回歸祖國紀念卡》獲國際尤里卡設計獎,並被澳門特區特首辦指定為澳門回歸慶典贈送中外國家級貴賓的禮品。創意設計並全程督造了由十幾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發起鑄造的象徵中華民族喜迎21世紀的“中華世紀鐘”,它將永久懸掛於北京“中華世紀壇”。
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獲河南省人民政府 “實用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河南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3年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被授予“人民教師”獎章。1994年獲全國首屆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師範院校優秀教師二等獎。1994年被推薦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參選人,獲“河南省十大傑出青年”稱號。1995年獲河南省政府頒發的“文藝學術成果特殊貢獻獎”。1996年獲“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 “河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