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設施
河北省霸州市第一中學始建於1949年,2001年9月整體搬遷至現址。新校區分東西兩部,占地260畝,總建築面積90000多平方米。建有河北一流的高標準教學樓、科學實驗樓、天文觀象台、數位化圖書大樓、網路化的師生公寓樓以及磁卡售飯餐廳和通過國際田聯地區發展中心認證的標準化塑膠田徑場。學校教學設備完善,設有可視化、多媒體語音室2個,微機室5個,物理、化學、生物各8個共24個實驗室及成套設備,教室全部為多媒體教室並連通國際網際網路,高三年級教室和宿舍全部安裝空調,音樂、舞蹈、美術、歷史、地理、勞技等功能教室應有盡有,有線獨立廣播網及無線調頻廣播網覆蓋整個校園。先進的區域網路管理系統、專用電子備課室、功能齊全的多媒體教室和階梯教室,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科研和多媒體教學的重要基地。
管理
根據新形勢下學校建設和發展,學校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緊緊抓住來之不易的第二戰略機遇期,以最佳化校園文化環境、強化校園長效管理、深化校園文明創建為重點,不斷鞏固文明單位創建成果,不斷發展文明單位創建特色,以深化師生思想道德建設為重點,適時提出了“為三十二歲做準備”的全新理念,按照“嚴、全、細、實、勤、恆、新”的七字要求建立健全學生行為的管理制度,摸索出以“三大系統”(抓隊伍、抓管理、抓思想),“十種教育”(理想教育、勤學教育、榮辱教育、傳統教育、愛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禮儀教育、實踐教育),“五項活動”(評星活動、五心活動、文體活動、競賽活動、助困活動)為構架的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徑,並榮獲“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獎”。
宗旨
學校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努力探索內涵發展的道路,大力弘揚“團結第一、事業第一、奉獻第一”的一中精神,堅持公平與水平並舉,升學與素質並進的方略,走出了一條抓數量與質量並重,以數量促質量;抓常規與抓改革相結合,以改革促提高;抓德育工作與教學工作並重,以德育促智育的“以生為本”的教學發展之路,形成了以人本思想、科學管理、開放辦學和效率法則為四大支柱的辦學思想和“管理、引導、關愛”六字師資隊伍建設模式,並緊緊圍繞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這一工作中心,創新了對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生本思想”,構建出“30-15—8”(講課不超過30分鐘、練習不少於15分鐘、提問不少於8人次)課堂結構新模式,形成了獨具霸州一中特色的“常規教學新八環模式”,即強化集體備課;深化個體備課;規範課堂模式;堅持教學檢查和調查;推行過關考試;實行考後六會制度;加強校本研發;加強資源庫建設。
特點
霸州一中已經在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研帶動、現代技術教育、體育藝術教育、校園文化建設五個方面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校本系列教材《高中健康心理指導》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同時被確立為“十五”國家課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驗的研究”、“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實驗學校以及“十五”教育部重點課題——“基於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環境下學與教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全國唯一一所縣級實驗基地。學校代表廊坊市教育系統獨立承擔著廊坊市唯一的教育部“十五”規劃課題——《中國優秀傳統教育思想的發掘與套用於高中教育的研究》,並形成仁、義、禮、智、信、孝六大傳統文化教育區域。至2007年為止,學校成功申報國家級科研課題4個,省級11個,30餘名教師出版了專著在全國公開發行。
成績
學校辦學成績優異,2002年至2007年霸州一中培養出10名考入清華、北大的名校學子,更培養出省、市兩級高考狀元。至2007年為止,霸州一中完成了優秀生源大量外流到源源流入的巨大轉變,吸引了周邊地區包括北京、天津部分學子來我校就讀,為霸州招商引資和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歷史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伴隨著這令人振奮的聲音,在霸州這塊沃土上,一枝教育奇葩-----霸縣縣立師範學校誕生了。在黨和政府的關懷和人民的支持下,一中人勵精圖治,艱苦創業,迎著改革的春風,繼往開來,與時俱進。
2001年,一中遷址新校區,新校區地處106國道,投資上億元,擁有一流的教學設施。
辦學理念
夯實一個思想
生本思想
樹立兩種意識
誠信意識、終身學習意識
形成三大特色
心理健康教育、現代技術教育、教育科研特色
培育四種精神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學習、自我發展
校風校訓
校風:文明 誠信 勤勉 敬業校訓:勤奮 尚德 自立 創新
學風:篤學 勤思 善問 求異
教風:求實 創新 拼搏 奉獻
辦學特色
心理健康教育
本校是“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也是在河北省較早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的學校之一。2005年學校獨立承擔的河北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縣域高中三維一體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驗跟蹤研究》喜獲結題並榮獲河北省科技成果獎,也使學校成為河北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中學。同時“以心理教育為載體,探索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徑”項目榮獲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獎。在此研究的基礎上,學校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校本課程,自編了《高中生心理健康指導》(高一、高二、高三分冊)、《高中生生涯指導》、《高中生家長健康心理指導》、《心理教育健康論綱》(高一、高二、高三分冊)等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其中《高中生心理健康指導》榮獲廊坊市社會科學優秀佳作獎。學校開設三個年級的心理課,建立了通過省級驗收的心理諮詢室,並通過電話、校園網、電子郵件等手段不間斷為學生和社會提供心理諮詢,同時每學期邀請王杭華、陳紀英等全國知名心理專家入校為學生及家長進行輔導和講座,從而形成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教育科研
學校重視教育教學研究,在廊坊地區率先成立教科研室專門負責學校教育科研工作。學校積極申報並承擔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十幾項,代表廊坊市教育系統獨立承擔著廊坊市唯一的教育部“十五”規劃課題《中國優秀傳統教育思想的發掘與套用於高中教育的研究》的研究工作並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悟踐》、《禮儀》等讀本已由國家正式出版社出版。2005年學校獨立承擔的三個河北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課堂教學中因材施教發展學生個性的研究》、《縣域高中三維一體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驗跟蹤研究》、《學校、家庭、社會德育的互補與銜接研究》全部喜獲結題,其中的心理課題同時榮獲河北省科技成果獎。學校以備課組為單位,建立起人人有課題的校級課題研究制度,濃厚學校教研氛圍,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學校通過課題、論文專項獎勵制度,鼓勵教師研究課題、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據統計,自2001年至2007年,學校教師在國家級、省級核心期刊共發表論文600餘篇,編著並出版各類教輔書籍30餘種,研發校本資料三個年級九個科次共27種。
現代教育技術
學校現有112個教學班,教室全部安裝多媒體,教師能夠利用多媒體更形象、直觀、生動地給學生上課。同時學校擁有現代化、高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24個、微機室4個、語音室2個以及多功能階梯教室、歷史活動室、地理活動室,為教學提供優良的環境。學校為教師配備辦公電腦並接通10兆光纖網際網路,並和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網、黃岡中學網校、中央電教館資源中心等實現資源共享,學校建有自己的網站,拓展了學校對外交流的渠道。學校專門成立網路教學實驗班,聘請有關專家指導網路班教學。2006年4月,舉辦華北地區網路教學經驗交流會,與會的教育部原基礎教育司司長、國家教委副總督學王文湛對學校網路教學成果給予高度評價。“十五”教育部重點課題《基於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環境下學與教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將學校確立為全國唯一一所縣級實驗基地。目前學校已成為全國“教育信息化建設與套用先進學校”、全國“教育網路系統示範單位”、“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精品示範學校”。
體育藝術教育
學校注重體育、藝術特長生的培養,專門成立體育藝術處,負責學校體育藝術特長教學工作,目前學校擁有體育教師20餘名,音樂專業老師2人,美術專業老師3人,舞蹈專業老師2人,通過國際田聯地區發展中心認證的標準化塑膠運動場、舞蹈練功房、聲樂練習室及各種訓練器械一應俱全。學校建立音體美特長班,並由專業老師進行專業訓練。體育教學形成五環節模式,即課前準備-課中實施-課後反思-多元測驗-檢測調整;音樂、美術特長教育實行目標教學。幾年來,學校高考音體美專業測試成績在廊坊地區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多名學子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體育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天津音樂學院等重點大學體育、藝術專業錄取,為學校辦學贏得良好聲譽。學校體育特長生多次參加河北省、廊坊市運行會,屢創佳績;藝術特長生多次參加廊坊市文藝匯演,其中歌伴舞《黃河源頭》深受好評,舞蹈特長生還赴京參加中央電視台《神州大舞台》節目錄製。
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形成主題化、音樂化、儒化特色。主題化即根據學校功能分區的不同,設計不同的主題,並有機組合成一個整體,充分發揮環境影響人、感染人、培育人、塑造人的積極作用。音樂化即讓音樂走進校園,服務師生,融入學校生活,精選世界名曲配合學生生活循環播放,愉悅身心的同時感染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同時廣泛開展學校歌、唱校歌、賽校歌活動,讓校歌鼓舞士氣,激勵人心。儒化即對學生進行儒家傳統文化教育,學校選編了代表儒家思想精華的《論語》校本教材,開設了《論語》課,還編寫了《禮儀》教材。並在此基礎上構建德育新模式,即強化一個理念——“為三十二歲做準備”,開展“為三十二歲做準備”的主題班會和演講會等活動;強化一種意識——勤學苦讀,開展勤學苦讀之星評選活動,利用勤學苦讀長廊開展勤學苦讀故事會形成的主題班會以及讀書報告會等活動;推出一種教育——“仁、義、禮、智、信、孝”的傳統德育教育,舉辦以“仁、義、禮、智、信、孝”為內容中華傳統文化故事展。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充分發揮環境育人功能,精選體現儒家思想精華的名言警句,做成宣傳標牌,懸掛、張貼於教室、樓道、路燈桿上;還鐫刻在100多塊景石上,放置在綠化區內,用以對師生進行精神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