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所簡介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始建於1958年。主要任務是根據河北省農業生產需要,從事農作物有害生物發生、流行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
現有在職職工90人,其中,研究員23人、副研究員14人;博士13人、碩士21人;博導2人、碩導10人;省、院學科帶頭人10人,省突貢專家5人,政府特殊津貼2人;在學科組成上包括植物病害、植物蟲害、農藥套用、病害生防、農業線蟲、微生物殺蟲劑、天敵昆蟲、綜合防治和成果推廣等,已經形成一支精幹的科技人才隊伍。現有微生物發酵工藝和中試、抗病防蟲等功能基因的克隆及套用、農藥劑型研製和產品加工、抗蟲抗病生物測定四個研發平台,擁有儀器設備近600台(套)。目前,研究所與比利時、美國、澳大利亞等10多個國家保持著密切的業務聯繫,與國內多家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2006年依託本所的“河北省農業有害生物綜合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納入省級重點實驗室管理序列,2011年在全省“工程中心”評估中排名第一;同年,“農業部華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掛牌成立。研究所先後多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單位”稱號,被省政府授予“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本所在農作物有害生物發生規律、生物防治、農業線蟲、植物病毒、抗性品種選育利用、病蟲抗藥性監測及治理、綜合防控技術研究等方面處於省級同行前列。“十一五”以來,承擔各級各類課題208項,其中,國家“863”、國家基金和國際合作等國家課題84項;獲得各級各類科研獎勵成果19項,其中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參加完成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主持完成中華農業科技科普獎1項、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科學技術獎科普類成果獎1項,廳院級科技進步獎5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3項、申請受理髮明專利18項。審定玉米新品種1個。發表省級以上學術論文421篇,出版專業圖書25部,其中SCI源論文24篇,學報級以上論文112篇。
歷史沿革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1958年9月1日在保定市南關河北農業大學東院成立,1959年3月遷至保定市紅星路42號(保定市第四中學對面),1964年十月遷至現址保定市東關大街437號(原東關大街73號)。
1958年建所時設有病害研究室、蟲害研究室和蟲情測報組;1962年增設了農藥研究室。
到1966年年底,職工總數69人,其中科技幹部45人,管理人員5人,工人19人。
1966年~1971年全所職工進幹校,科研工作停止。
1971年底至1972年初,原植物保護研究所和土壤肥料研究所合併組建河北省植保土肥研究所,隸屬於河北省農業局。
1974年1月,劃歸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管理。
1984年1月,土壤肥料研究所遷往石家莊,本所在原址恢復原名稱―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