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鹿區

沙鹿區

沙鹿區是台灣台中市的市轄區,位於台中市西部海岸平原的中心位置,台中市區、台中港之間,靠近台灣海峽。 沙鹿區位於台中市西部海岸平原的中心位置,台中市區與台中港之間,位居大肚山麓下,靠近台灣海峽,為 1902年台灣總督府實施廢縣置廳,分屬為台中廳牛罵頭、塗葛堀支廳沙轆莊,後改為單一轄區台中廳沙轆支廳沙轆區。

簡介

沙鹿區是台灣台中市的市轄區,位於台中市西部海岸平原的中心位置,台中市區、台中港之間,靠近台灣海峽。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形平坦少屏障,季風強、雨量少。重要特產為甘薯、豬肉副食產品。

地理

沙鹿區位於台中市西部海岸平原的中心位置,台中市區與台中港之間,位居大肚山麓下,靠近台灣海峽,為

清泉崗機場航廈外觀。清泉崗機場航廈外觀。

一交通要衝型的行政區。東依大肚山麓,隔山與西屯區、大雅區為界,西與梧棲區接壤,南鄰龍井區,北與清水區交界。全區東西寬4.8公里,南北長7.9公里,總面積40.46平方公里。依山近海,由大肚山上望下,景色非常宜人。
沙鹿車站外觀沙鹿車站外觀
本區地形主體由大肚台地和清水隆起海岸平原所組成地區,東部為台地地形,為本區地形的主體,系大肚山台地之中部。台地斷層以西,為清水隆起海岸平原之一部,呈南北狹長形。地勢平坦,為本區精華地帶,也為市街區所在。

歷史

沙鹿,原稱“沙轆”,為濱海漁村,原有拍瀑拉族百戶聚居,稱“沙轆社”,又稱“社口番地”,或言由於此地風沙特多之因。明鄭王朝時,沙轆社發生劉國軒屠村事件,本地的台灣原住民平埔族遭到大力攻擊,僅剩六人 。後續閩南、客家移民日眾,遂使大部份平埔族遷移他地,或隨而漢化,此地因漸成漢人聚落。台灣清治時期,雍正9年(1731年)劃大甲溪以北至雞籠為淡水廳轄區,並將廳治設沙轆,清乾隆初年,改稱“沙轆新莊”。
台灣日治之初分屬於台中縣梧棲港辨務署第三、五、六區,隔年改制為台中辨務署塗葛堀支署沙轆街、鴨母寮、北勢頭區。1902年台灣總督府實施廢縣置廳,分屬為台中廳牛罵頭、塗葛堀支廳沙轆莊,後改為單一轄區台中廳沙轆支廳沙轆區。大正9年(1920年)實施五州制,始改“沙轆”為“沙鹿”(台中州大甲郡沙鹿莊)沿用至今,但台灣話發音,仍使用舊名(轆為lak、鹿為lok,有區別)。1938年升為沙鹿街。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日本台灣總督府管轄區域後,將行政區劃的街、莊分別改制為鎮、鄉,沙鹿街改為沙鹿鎮。2010年12月25日隨著台中縣市合併為直轄市,由沙鹿鎮改制為沙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